找到相关内容2篇,用时2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古奥义书(Upani.sads)与初期佛学关于自我沉沦概念之比较与评论

    愚者而言,苦是同样的,但两者对待苦的态度及反应有所不同。当苦的感受产生时,愚者悲伤、受忧伤所重创,嚎啕大哭,心中充满迷惑,因他不知苦并非底坑或无尽的大海,不知可安全到达安稳的地面。但智者不受苦所执著,因他已脱离底坑,以到达稳固的地面。[36]无知之人受感受所左右及禁锢,但完人(阿罗汉)已彻见各种感受、明了感受是苦的来源,并且不执著于它们。[37]  人由五种集聚要素所构成,而它们造成苦的产生(集...

    林煌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32052384.html
  • 摩尼教“佛性”探讨

    下部赞》描绘“佛性”遭难的情况道:“食肉众生身似冢,又复不异底坑,枉煞无数群生类,供给三毒六贼兵。佛性湛然闭在中,烦恼逼迫恒受苦。贪淫饥火及先殃,有一时不相煮。”(第104-105颂)又,《...,令我佛性缭污”(第76颂);“未来缘彼受诸殃,现世充为佛性械”(第93颂);“佛性湛然闭在中,烦恼逼迫恒受苦”(第105颂);“唯有两般善恶业,随彼佛性将行坐”(第117颂);“善业福德佛性,无穷...

    芮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434446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