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长阿含》导读

    梵天至上论,见于《小缘经》、《阿摩昼经》和《究罗擅头》等;其次是对顺世论的批驳,例如《弊宿经》专斥其“无他世”、无业报轮回等观点;再次是对耆教等苦行灭业论的批驳,以示苦行非正道,主要见于《阿夷经》、《清净》和《散陀》等。此外,在批驳外道的同时,综合叙述了当时各种宗教哲学派别的62种观点,列举了当时有代表性的、影响较大的派别,如“六师外道”。这些内容主要见于《梵动》、《沙门果经》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347172.html
  • 《长阿含》总论

    说法。而在佛说法的诸经中,《小缘经》、《散陀》、《阿 夷经》、《善生经》四,为佛对婆罗门说法;《释提桓因问》、《大会》为佛对天神(帝释天、阿修罗)等说法。内容叙及:四种姓的起源;转轮圣王(...因果、来世的辩论。为《弊宿经》(卷七)的异译。   (7) 北宋施护等译《尼拘陀梵志经》二卷。主要讲述佛对外道修行的批评。为《散陀》(卷八)的异译。   (8) 北宋施护等译《大集法门》二卷。...

    陈士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8171381344.html
  • 苦行与无益苦行略论

    ] 《长阿含·散陀(第8)》[5]   “……佛告梵志。汝所行者皆为卑陋。离服裸形。以手障蔽。不受瓨食。不受盂食。不受两壁中间食。不受二...ldquo;四谛”和“十二因缘”为核心。而在毗钵舍(止观)的修行过程中所关心的只是五蕴的“无常、苦、无我”。这充分地说明:阿含也是建立在...

    云海天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0040097.html
  • 批判心灵的升华---释迦的教育理想

    不是真的反对苦行,而是反对那些无意义的苦行。他认为,真行的苦行,必须伴随德性的生活,以提升解脱的境界。他在《长阿含 (卷八)?散陀》当中,曾这样说:今当于垢秽法中,说清净无垢秽法……彼苦行者不杀、...弥曼沙 (Mimamsa) 和吠檀多 (Vedanta) 等两派。这六派都肯定婆罗门教圣典----《吠陀》(Veda)的权威。而“非正统派”则指佛教、耆教和唯物论者,其中,唯物论者即是佛教文献所说的“...

    杨惠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61846244.html
  • 《长阿含》和《长部》的核心教导

      N3《典尊经》(D19)  N4《阇尼沙经》(D18)  N5《小缘经》(D27)  N6《转轮圣王修行》(D26)  N7《弊宿经》(D23)  N8《散陀》(D25)  N9《众集经》(...杂阿含》的比照  在《中阿含》中也多处出现【三学?定型句】的经文或省略文,例如:(80)《迦絺》、(104)《优昙婆逻经》、(146)《象迹喻经》、(182)《马邑经》、(204)《罗摩经》。在...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647813.html
  • 略述北传四部《阿含

     (4) 散陀:叙说佛陀为尼俱陀梵志及其五百弟子说外道的苦行法不是解脱之道;能修习五戒十善、四无量心,才是第一苦行。  (5) 众集经:叙说佛陀因患背痛,欲暂止息,令舍利弗为诸比丘说法...等二十五经。   (12)梵志品:叙说佛陀为梵志说四姓平等、四姓清净,五种梵志等法。有雨势、闻德经、鹦鹉、头等二十。  (13)根本分别品:本品广为分别佛法,如分别说地、水、火、风、空、识六...

    石颖智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050839.html
  • 阿含讲义

    7)弊宿经 迦叶以童女种种的譬喻,破弊宿婆罗门之死后断灭论。  (8)散陀 佛为散陀居士等说苦行之净不净等。 (卷八)  (9)众集经 舍利弗以增一的方式代佛说种种法数。  (...甚多。仅就此阿含而论,或说五部经结集,或说四种阿含结集,就其顺序,亦或是说长、中、杂、增、小﹝五部﹞之顺序,或是说中、长、杂、增之次序,或者说杂、长、中、增之顺序,或是说增、中、长、杂之次序,究竟依...

    安井广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221155316.html
  • 生活中的七觉支

    ,得大果报;修定获智,得大果报;修智心净,得等解脱,尽于三漏──欲漏、有漏、无明漏。[11]   五、“修行”的意义  “灭恶增善”为佛法修行的主旨要义。如《长阿含散陀》说:“汝但于善法聚、清白... 圆满明、解脱;[22] 《杂阿含810》指出:安那般念→ 四念处→ 七觉支→ 明、解脱满足。[23] 以持戒清净,随念息安定内心,修习四念处法门为基础,操作七觉支可以完成三明及心解脱、慧解脱。...

    杨郁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50756394.html
  • 浅谈文殊信仰在和谐社会进程中的积极意义

    论卷一则谓,长者,乃说久远之事,意即历劫而不绝。全有四分,三十,即:(一)第一分包括大本、游行、典尊经、阇尼沙经等四。(二)第二分包括小缘经、转轮圣王修行、弊宿经、散陀、众集经、十上...。   5、《长阿含》,姚秦三藏佛陀耶舍与竺佛念共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   6、《中阿含》,东晋瞿昙僧伽提婆译。收于《大正藏》第一册。   7、《杂阿含》,刘宋求跋陀罗译。收于《大...

    释如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11059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