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9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screen.width-333)this.width=screen.width-333">   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宽运法师佛七开示   贪所引起的种种业报的例子,实在是非常...在西方极乐世界一起修行。   大家想一想,瞋恚的害处是多么的大、多么的可怕,它是障碍我们修行的根本;所以佛陀教导我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如果我们贪、瞋、痴都断除了,相信我们去极乐世界就绝对...

    宽运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7021791822.html
  • 烦恼即菩提

    烦心的事;乞丐向人家讨饭,人家不布施,他会发脾气,生出烦恼。若想没有烦恼,唯一办法,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修行到家,自然不生烦恼。菩萨为有三毒烦恼病的众生,发大悲心,广说对治的方法,佛说八万四千法门,...

    宣化上人

    宣化上人|烦恼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0818001386.html
  • 寺院建筑

    即是古色古香的中国宫殿式建筑,不但保存了中国的传统文化,而且发扬光大于海外。   建筑佛教寺院的意义何在?世间的钱财,只能拯救肉身生命,济人燃眉之急,但是无法息灭贪瞋痴三毒;佛法的布施,则能更进一步地...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1245344.html
  • 惟贤法师:佛法的弘扬对建设和谐社会有哪些利益

    ”,《论语》讲“为政以德”嘛;“常思贪欲之害”,在佛教里面表现得最显著,“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常...

    惟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82954741.html
  • 佛的意义是什么?

    所知障。烦恼的根本就是贪瞋痴,所以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只要三毒息,三慧朗,就能破除无始以来的无明,此即“自觉”,正如禅宗的开悟或见性。自觉之后进而能够觉他,也就是“弘法”或“利生”。自觉是属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3068837.html
  • 华枝春满·天心月圆

    生于道 光二十年(公元一八四○年)七月二十九日寅时,在公元一九五八年以吉祥卧示寂,活了一百二十岁。虚云和尚圆寂时,为弟子说的遗偈是: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并且告诫弟子说:正念正心,养出大无畏精神,...的道路正是虚云和尚的遗偈: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 ...

    林清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61848802.html
  • 五百乞丐修成阿罗汉的前因

    就在佛陀的座前,剃除须发,身披如来法衣,出家为比丘。佛陀更为他们说法,使其精进用功,从此息灭贪瞋痴等根本领恼,而证得阿罗汉道,成为五百阿罗汉。   众乞丐出家当比丘之后,在印度社会上造成轰动。很多...

    丹仁绒臬 编

    |因果|口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2246551463.html
  • 楼宇烈:佛教的和平精神

    苦难的真正道路在那里。佛教教导人们要“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就是要人们通过戒定慧的自我修养,去除贪欲心、嗔怒心和愚痴心,净化自己的心灵。而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要人们以布施去转化贪欲心,以慈悲去转化...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83339171.html
  • 佛教与心理健康

    入七识、八识去消磨业力种子,那我们常说‘息灭贪瞋痴’,又是如何去消呢?只有通过前六识的修习,影响、改变阿赖耶识种子,转烦恼种子为善种子,这叫‘熏习’”。  这本《佛教与心理健康》,正是从“意识”这个...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81950466.html
  • 悼念洗尘老法师

    弟子,这是非常重要的开示,表明他的炉火纯青的涵养、超凡脱俗的境界。学佛修行的目的,就在于勤修戒定慧,息灭贪瞋痴,不能让无明烦恼火上加油,而应“随缘消旧业,更莫造新殃,”从净化...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5364196.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