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篇,用时1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2008年人间佛教学术研讨会闭幕

    哲学系教授方广錩、中山大学比较宗教研究所教授龚隽、香港大学佛学研究中心总监的净因法师、香港中文大学助理教授学愚、南华大学董事会常务董事依空法师等为此次「人间佛教学术研讨会」作结论。  他们针对星云...

    佚名

    |研讨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3/12395021485.html
  • 中国大乘阿弥陀净土思想研究

    提倡摄心念法的印光大师、着龙舒净土文普劝修持的王日休居士等对念佛法义之见地予以说明。  第八章结论,主要将净土思想之深入内涵,予以再发挥,作为本论文究思想之结束。 ...寿经四十八愿等七经愿文加以说明。最后以修证佛法之观点,综合融  通七经愿文内容,做一结论。  第七章探究阿弥陀佛净土念佛法义最有力的弘扬者。依次将莲宗鼻祖慧远大师、主张他力往生的昙鸶大师、劝发菩提心念...

    昆达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21563641.html
  • 中观应成派的教义

    观点的结论是:  在胜义上:是远离所有一切心的造作。  在世俗上:包含所有的显相,而这些显相只是因为相关的因缘条件聚合,才  显现出来。这些显相如梦如幻,所有的一切现象,均是显相与空性不可分的。  (...

    堪布竹清嘉措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030655668.html
  • 戒律之精神与目标

    佛教的总体精神。在许多经典里都提到的“七佛通偈”,就是此种精神的最好写照,即是整个佛教的结论: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 第一句“诸恶莫作”,可涵摄一切禁止性的戒条。第二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14559811.html
  • 现代学佛者修证对话(下集)B

    的五蕴,再加上密宗的一些道理而来的,佛并没有完全这样讲。我们现在还没有对五蕴做结论,也还没有把佛学经典与西藏佛学作比较。   你们刚才讲的这些比喻与做功夫都是有关系的。把色蕴比喻为聚沫,受蕴比喻为大...“一切有”部。不管是显教还是密宗,都认为空、般若第一。这里要特别提出来的是,本性是不生不灭的,唯心的那个作用是不生不灭的,唯物的也是不生不灭的。这个秘密《楞严经》里有讲,以后我们作结论的时候还会提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33343589.html
  • 修行之特别捷径──“念佛法门”

    法门的殊胜。所以《华严经》到最后导归极乐,就是归到《弥陀经》;《弥陀经》可以说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结论、最后的归宿。所以我们要发愿求生净土,乘愿再来,千万不要舍不得娑婆世界,否则永远不能成就。修学...

    张有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3550365.html
  • 四众归仰的人间佛教导师

    说是导师本人对其佛法思想的结论。该文写于民国七八(西元一九八九)年,除了八三年增订他的‘平凡的一生’,没有其他重要的著述问世。导师在该文重述他的思想:“立本于根本...研究座谈会”,也是为庆祝导师百岁嵩寿活动之一。   每逢印顺导师诞辰,弟子们想尽点孝敬之意,举办祝寿法会,聊表感恩之情。但老人都是谦称福德不足,而婉谢了世俗一套的盛宴。佛说:&...

    超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15869335.html
  • 修行之特朋捷径——“念佛法门”

    世界完成,可是得这个法门的殊胜。所以《华严经》到最后导归极乐,就是归到《弥陀经》;《弥陀经》可以说是《大方广佛华严经》的结论、最后的归宿。所以我们要发愿求生净土,乘愿再来,千万不要舍不得娑婆世界,...

    张有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9020374452.html
  • 大乘起信论白话注解

    正觉的光明大路上走   有如是等因缘 所以造论   【注】此是结论的原因   【解】有了这样的因缘 所以造出此论的 ...得失都不管 要归向尽十方遍法界 最胜业遍知 色无础自在 救世大悲的佛宝并及佛的身体相法性真如海无量功德藏的法宝 为什么这样叫做法宝呢 佛的身体相就是法 众生以四大为身 诸佛以法为身 法性真如海就是说...

    陈常谛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17571396929.html
  • 《观经四帖疏》纲要(2)

    独举《大经》第十八愿所言“乃至十念”之称名念佛(亦即“持无量寿佛名”),是故善导大师解释此文,并作《观经》及一代教法之结论而言:  上来虽说定散两门之益,  望佛本愿,意在众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 ...以上可知: 释尊于〈流通分〉所言之“持无量寿佛名”,及善导大师所释之“望佛本愿,意在?生,一向专称弥陀佛名”之文,不只是整部《观经》的结论,也是一代佛法的结论,既上承《大经》第十八愿之本愿正旨,也开...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34745947.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