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6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再谈梵本《唯识三十颂》汉译问题

    不言而喻的。慧论师(Sthirmati )在解释第2颂时明确地说:“此三能变者,谓异熟,谓思量,与谓境了别。……由色等境现似故,眼等六识,于境了别。”【3】这就阐明第2颂的了别,就是前六识的了别(行相)。慧论师所谓“于境了别”是解释识的了别(能缘、见分)与境(所缘、相分)接触的关系。而这个识(在第2颂里)是特指“前六识”而说的。因此,我们可以这样认为,玄奘法师在翻译vijn~aptir vis...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40541796.html
  • 中观口诀

    者,即如上来所言之加行道四次第修习;“广义”者,则摄加行道、见道、修道、最後无间道四位,此亦即所谓“究竟转依”(可参阅慧论师(Sthiramati)《大乘庄严经论释》(Mahayana-...

    阿底峡尊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35367594.html
  • 试论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理论差异及其实质

    ,由粗至精,内部也有许多思想分歧,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无相唯识与有相唯识之辩。汉地佛教界一般认为,慧论师为无相唯识的代表人物,陈那、护法论师是有相唯识的代表人物,而玄奘大师、窥基大师在唐代开创的...意义  识是唯识学的核心范畴,见相二分则是唯识学重要概念之一。简单来讲,见(梵文d32wa)分指识的缘虑作用,即意向性。相(梵文lak2aza)分指识的对象性。慧论师本人的汉译论著不多,有关他的无相...

    慧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241444.html
  • 玄奘法师——因明部分

    多方面的权威,他曾师从贤爱论师学习因明,师从慧论师学习声明和大小乘经论,还向戒贤学《瑜伽师地论》,举凡天文、地理、医学、方术,无所不精,可谓道贯五明。他不愿做摩揭陀国王和戒日王的国师,宁愿隐居山林,...

    玄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20238155.html
  • 玄奘法师与因明

    面的权威,他曾师从贤爱论师学习因明,师从慧论师学习声明和大小乘经论,还向戒贤学《瑜伽师地论》,举凡天文、地理、医学、方术,无所不精,可谓道贯五明。他不愿做摩揭陀国王和戒日王的国师,宁愿隐居山林,收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30938235.html
  • 意识结构与内在时间

    综合或本原的构造。在更深的层面,胡塞尔提出意识的综合、统一要归因于自我。这个自我是我之所以能将我的意识经验认作是“我”的而非别人的原因所在,由此我可以反思到我在思。这相当于自证分。自证分是识的自体,慧论师认为自证分变现的见、相二分是遍计所执,那么,自证分当是非对象化的或前对象化的。胡塞尔把这个在深处存在的、持久的、前对象性的自我叫作“原一我”,其“非对象性最终保证了现象学作为先验哲学的特征”。...

    胡曙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25948293.html
  • 韩镜清晚年思想初探

    见相分问题的理解和翻译问题,谈一下自己的看法,请大家指正。  一 关于《唯识三十颂》第一颂  藏文中是这样翻译的:“我和法的假立,所有种种的生起,它们转为辨别识,转成者有三行相。”  慧论师解释说...分别,因此无有所分别,故一切唯了别识。”  慧论师解释说:“刚才所解说的三行相‘已转成的辨别识’,都是‘能分别’。以增益之义为其行相的三界心和心所有法,就叫做‘能分别’。就如(《辨别中和边颂》)所说...

    吕新国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560861796.html
  • 唯识二题刍议

    唯识妙义甚深,岂能如此浅薄。其实对唯识学的阿赖耶识论构成对峙的学派,是旧译唯识和真常唯心论。旧译唯识学主要由真谛为代表,他的思想来源于印度无相唯识学的慧论师一系。并且在方法上有创新,如立九识义,在八识之上又...是从如来境界与真实本性上立,是存有论的。《密严经》中云:“如来清净藏,世间阿赖耶,如金与指环,展转无差别。”《楞伽经》中云:“如来之藏,是善不善因,能遍兴造一切趣生。”又云:“如来藏识藏,唯佛及余利...

    胡晓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11341598.html
  • 禅门不可欺 (3)

    论辩罢了,其实了无实义。”(《真假邪说》P457)  慧论师(世亲菩萨四大高足之一)和月官论师在传统佛教中的地位和影响,究竟如何呢?且看如下评述:  “唐言慧,即糅杂集、救俱舍论破正理师,护法论师...难以幸免。例如:“彼等诸人生起如是邪见而离去之后,更以慧之《大乘广五蕴论》全论邪见作为教材,用以宣说‘佛法’,严重误导随其修学之四众弟子。由是缘故,余将慧所造之《大乘广五蕴论》细读一遍,发觉论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851368.html
  • 论玄奘的因明学成就

    一小乘论师,精通“说一切有部”和因明、声明等,玄奘用两个月时间向他咨决所疑。   接着,玄奘又到离那烂陀寺不远的杖林山,向与戒贤齐名的胜军求学。胜军是多方面的权威,他曾师从贤爱论师学习因明,师从慧论师学习声明和大小乘经论,还向戒贤学《瑜伽师地论》,举凡天文、地理、医学、方术,无所不精,可谓道贯五明。他不愿做摩揭陀国王和戒日王的国师,宁愿隐居山林,收徒传道。玄奘不但随他学了许多经论,还请教了许多...

    爬爬书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1500538011.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