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2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我国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

    起了寺庙庵院,并凿井引水、开路造桥、建亭筑台、砌塔立幢,还在寺院内外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使一处处道场成为庄严刹土,人间净域。一些大的佛教寺院又称佛教丛林,正是反映了这些地方往往是古木参天、云蒸雾绕中...这样名闻海内外而吸引大量游客吗?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之所以成为四大名山和国家级旅游景点,是与其作为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的道场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嵩山名闻天下,正在于它有中国禅宗祖庭...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8225196712.html
  • 漫谈修行中的自我转化义

    佛弟子均能在不断的转化中,日日向上,处处道场,获证无限的生命之光! ...不善的行为、利用庄严的道场、佛像以及通过观想、持名等来转化自己对事相上的染污。  二、转性  也就是空心。境和心本来不二,但有粗细的不同。转性即以般若智慧的无住法 来转化自心对事相的执著,打破业识的分别...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1439219.html
  • 佛教文化与生态旅游

    荒山野岭,经不畏艰辛、励志修道的僧人们披荆斩棘,努力开拓,修起了寺庙庵院,并凿井引水、开路造桥、建亭筑台、砌塔立幢,还在寺院内外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使一处处道场成为庄严刹土,人间净域。一些大的佛教寺院...一大半吗?天台山若没有国清寺、方广寺和佛教天台宗文化,它能这样名闻海内外而吸引大量游客吗?普陀山、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之所以成为四大名山和国家级旅游景点,是与其作为观音、文殊、普贤、地藏四大菩萨的道场...

    黄公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2247031.html
  • 论佛教环保思想的现实意义

    人迹罕至的荒山野岭,经不畏艰辛、励志修道的僧人们披荆斩棘,努力开拓,修起了寺庙庵院,并凿井引水、开路造桥、建亭筑台、砌塔立幢,还在寺院内外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使一处处道场成为庄严刹土,人间净域。一些大...

    释宏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052724.html
  • 古有名山必有寺的说法

    一片碧水清波;有的还凿井引水、开路造桥、建亭筑台、砌塔立幢,在寺院内外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使一处处道场成为庄严刹土,人间净域,让僧人能够伴随清流涌泉,清净而居,安心修行。由于僧人们一般都重视生态环境的...在建筑上、雕刻上、绘画上的艺术观点说来,处处都给予人们的醒目,处处都值得吾人的称颂。讲到建筑,一定先从寺院说起,因为佛徒们已将人间的一切美都贡献与佛了。巍巍庄严的佛像,堂堂皇皇的殿宇,使人看了不期而然...

    正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1068049.html
  • 论佛教能否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砌塔立幢,还在寺院内外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使一处处道场成为庄严刹土,人间净域。这不仅美化了环境,而且还起到了净化人心的作用,现在很多寺院的生态旅游资源都已开发成了旅游胜地,成了人们休闲度假的好去处。 ...

    释宏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55152725.html
  • 如何降伏烦恼习气——常起觉照、不随境转

    ,去无踪迹,方为“观照般若”。通途法门即可以此为正工夫,净业行者则以此为助工夫。如是随遇境缘,提起觉照;觉照一起,烦恼歇息;烦恼既息,佛号提起。正助双运,日起有功矣!  ● 动静用功、处处道场  古德言修行不只是坐下来静中才修,在动用中也能修、也要修,在动中而能心不动,才是真工夫。又言若有一处不能用功,则处处不能用功,善修行者,处处都是道场,都能用功。日用寻常、行住坐卧、穿衣吃饭、时时刻刻有...

    吴思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22367496.html
  • 慈悲为怀的佛教生态文化

    种草,使一处处道场成为庄严刹土,人间净域。无论深山僻壤,还是城郭闹市,举凡佛教活动场所,大多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气运流通。一些大的佛教寺院还被称为“佛教丛林”,正反映了这些地方是古木参天、云蒸雾绕。 ...适度使用自然资源,保护了自然界的有限资源,并与自然界恒常保持一种和谐共生关系。   (四)佛教文化对自然环境的保护   为解脱尘世,僧人们以身作则,把寺庙庵院等弘法办道场所的气氛营造成为一方净土。...

    胡筝

    |生态|佛教|护生|环保|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4/15001822816.html
  • 慈悲为怀的佛教生态文化

    起了寺庙庵院,并凿井引水、开路造桥、建亭筑台、砌塔立幢,还在寺院内外植树造林、栽花种草,使一处处道场成为庄严刹土,人间净域。无论深山僻壤,还是城郭闹市,举凡佛教活动场所,大多树木葱茏、鸟语花香、气运...保护   为解脱尘世,僧人们以身作则,把寺庙庵院等弘法办道场所的气氛营造成为一方净土。在青山绿水间筑庵建庙,为清净修行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些地方一般都是选择环境优美的风水宝地,或在依山临水处,或在深山幽谷...

    胡筝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404171674.html
  • 如何排除禅悟之障

    空行,随缘自在,如果仍未透彻无碍,则可继修心密,以期真正大彻廊然,妄尽真明。(7)心地了然,平直无住,正入无修之妙修,终日不离这个,处处道场矣!   2.试修验心法:在前五种法中,可以一一次第修持三...影现了真如实相的另一层面目,虽似是而非却使真实的再现有了确然的希望,在切近灵知的根部,信心便鼓荡萌发,强烈的开悟证道之欲,时时处处都由思维点的积聚而力量日充。百城烟水,履远就近地参学知识,犹如在深深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91539221.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