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2篇,用时3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济群法师答:五戒的前和十善的前善之间有什么区别?

    济群法师答:   两者的内容基本相同,但评判标准却不同。戒律有自身考察方式,每条,都有成犯的因缘。如杀戒为五缘成犯,盗戒为六缘成犯。就像法律一样,犯与不犯,犯轻与犯重,都有明确的衡量标准,这是与善法的不同所在。   另外,戒行有宣誓的前提,有依托的戒体,并且周遍所缘境界。普通的善行并不具备这些内涵。 ------------------------------ 济群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济群法师

    五戒的前和十善的前善之间有什么区别?|济群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33778096.html
  • 问:持中“开”和“遮”具体指什么?

    居士家中食五辛。 根据《优婆塞戒经卷三受戒品、北本涅槃经卷十一圣行品、萨婆多毗尼毗婆沙卷一、分律行事钞资持记卷上一》,遮也是对轻罪之禁戒。又作息世讥嫌戒、新、客戒。也是相对于性戒而订立的。所谓性戒,就是不论当初佛陀制没制这个,都必须持守,也就是说原本就应该持的,例如杀、盗、淫、妄等,如佛不制这,通常也不该犯。 所谓遮戒,是佛陀因事、因地所制的,通常比性戒轻一些,即一般社会上不认为...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09385577414.html
  • 问:怎样自行参佛?

    要参悟佛理需要具备几个条件: 1、有一定信心,信佛教能使人离苦得乐,了生脱死。但不需要对佛教社会中什么都信,或信到什么什么程度,没那一说。 2、宿世业障不是很重。在一定佛制仪轨配合下,反省、发露、忏悔过去今生一切恶行可以一定程度除灭宿世业障。 3、受持三皈乃至随缘受持一、二、三、五戒、菩萨等。守持戒律能让人得身心轻安,建立慧解的必要根器。没有戒体加持,慧解难开。 4、...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6/20544182880.html
  • 了幻法师答:重新皈依的问答

    僧人举行皈依仪式的。 4、违反五戒中杀、盗、淫、妄的,如堕胎犯杀戒,通奸犯邪淫戒,那怕只毁犯其中一,凡此种种,均会使戒体受损,戒神远离,极易招感恶业,必须重新受戒。 ...... 发表于 ...

    了幻法师

    了幻法师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18384788241.html
  • 佛成道日 大佛寺《千佛宝忏》法会圆满成就

    )偷盗(不与取),(三)邪淫(非梵行),()妄语(虚诳语),(五)饮酒。五戒之中,前属性,于有情之境发得;后一戒属遮戒,于非情之境发得。又前三防身,第四防口,第五戒通防身、口,护前。 ...邪淫,()两舌、恶口、妄言、绮语,(五)饮酒。然此五戒之中,第四总摄口业之恶,盖由十恶之说转来者。     第三种,为在家菩萨所受持之五种制戒。即禁绝:(一)夺生命,(二)不与取,(三)虚妄语,...

    【佚名】

    |法会|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1/0830157792.html
  • 开示过后的思索

    不能持,如果不能守五戒,能守也是允许的。这在授五戒时的说法文中,有明确的说法。这时另外一位老居士则接着发问,既然已经授戒,授戒之时也回答说能持五戒,不能守杀戒就是犯戒的行为。我回复他说,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话题,一般在授五戒的同时,大家都是回答能持,没有说是不能持的。那么现在可以在自家的佛堂前求忏悔,自己因缘不具足,只能坚守,我个人以为,这在佛法之中,是可以的问题。当然我有机会要去请教一些老...

    正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15263615.html
  • 遮戒与性戒

    所规定的内容,不论是不是佛陀制定的,也不管是不是佛教徒,只要违犯了性戒,就要感召未来的三途恶果。  五戒中的前就属于性戒范畴。所谓遮戒,是由佛陀亲自制定、只有佛教徒(即受了的人)才遵行的戒律。  五戒中的“不饮酒”,就属于“遮戒”范畴。  前条性戒,是针对人本身的有情之境所订;后一条遮戒“不饮酒”,是针对无情之境所订。 “性戒”自然是佛法和世间法都不得违犯的戒条,而“遮戒”虽说只是佛教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24354396.html
  • 修口的境界

      口业之所以位于心、口、身三业的中间,是因为言语能够反映我们内心已经产生的念头和即将出现的身体行为。佛教十戒中有条是针对口业的,即一虚妄不实的言语、二邪恶狠毒的言语、三花言巧语、挑拨是非的言语。大家常说祸从口出。因为他人的邪恶言语,能伤害我们;我们的邪恶言语,也能伤害他人。由此可见,修口对于任何一位修行者,都是十分重要的。   那么,怎样才能提升我们的修口境界呢?  ...

    如清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23152489475.html
  • 五戒得失

    神通了。此种未证谓证、未得谓得,是属于大妄语的行为。另外说众的过失,尤其说出家二众的过失,也犯了严重的根本大。  小妄语:见言不见,不见言见;是说非,非说是;乃至知而不言,不知而言,这些都属于妄语。...,诸如大麻、鸦片、安非他命、速赐康、强力胶、玛啡、红中白板等,都是不饮酒所要戒除的。  五戒中的前,所禁戒的行为本质就是罪恶,因此称为性戒;不饮酒是佛教五戒的特色,酒的本质虽非罪恶,但是饮酒...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122056000.html
  • 持五戒的意义和利益

    未得谓得,是属于大妄语的行为。另外说众的过失,尤其说出家二众的过失,也犯了严重的根本大。 小妄语:见言不见,不见言见;是说非,非说是;乃至知而不言,不知而言,这些都属于妄语。 方便妄语;就是俗称的...、速赐康、强力胶、玛啡、红中白板等,都是不饮酒所要戒除的。 五戒中的前,所禁戒的行为本质就是罪恶,因此称为性戒;不饮酒是佛教五戒的特色,酒的本质虽非罪恶,但是饮酒容易引起世人诽谤,或诱发其他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042760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