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566篇,用时4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哲学家和佛陀

    在佛陀住世的时候,印度内地有一个寻找真理的哲学家。他的学问其大无比,他的知识无可比拟,他的学生当然很多。可是他没有永恒的快乐,他的快乐总是短暂的。在他的晚年,他的快乐甚至完全消失了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他觉得自己象一段干枯的木头,他寂寞,孤独,他觉得自己无依无靠,他甚至不明白自己为什么要写那些接连不断的文章,他甚至对有人读他的书、有人在研究他的著作、有人要追随他而感到可笑。  哲学家继续摇晃着大拇指...

    祥慧本悟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34942946.html
  • 哲学家眼中的佛教

      方东美教授说:“佛是大哲,佛是圣哲。佛经是高等哲学。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英国哲学家罗素,本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著有社会及自然科学方面论著四十多部,并在1950年曾荣获诺贝尔文学奖的,在考察了各种宗教后说:“世界上所有宗教中,我所赞成的是佛教。”他还说:“我总觉得基督在智慧或德行上比其他一些有名望的人要高,我想,我会把佛陀的位置摆在基督的前面。”   德国著名的哲学家尼采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90177165.html
  • 哲学家的结论

    阵地被西方哲学丢弃,而无人继承。佛教在我们的时代占领了这个阵地,由于它在我们中没有遭遇任何的竞争者,这个占领也就更为容易。   ①sophiste(智者)一词后来专指诡辩家、诡辩派哲学家。   ...   ②著名的斯多葛派哲学家。生活于公元前二九○至前二一○年之间。   在这个领域里,与长期以来将佛教描述成一种有关无动于衷、有关被理解为极端呆板麻木的涅槃的学说的那种平庸解释和那种明显曲解正...

    让—弗朗索瓦·勒维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0446412.html
  • 和尚问哲学家

    被一些通过他而起作用的结构所纵横贯穿着。   马蒂厄——他们所称的结构是什么?   让—弗朗索瓦——啊……既然这是些哲学家,他们对此的定义就很不明确!总体上不妨说,这是各种由规律构成或者是可构成规律的...科学给他们提供了一个范围,在这个范围里,他们有更多的机会拥有哪怕仅仅是一些延期,而特别是一些条件,使他们能够获得某种安宁。因为只有马尔克·奥莱尔皇帝和一些朝臣或生活在宫廷里的寄生哲学家能够达到的斯多...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5645134.html
  • 古印度佛教哲学家龙树

    古印度佛教哲学家龙树  一、生平  龙树(Nagarjuna),又译龙猛,古印度佛教哲学家,大乘佛教中观派的奠基者。活动于2~3世纪之间。关于他的生存,有各种不同的传说。据传他出生在南印度毗达婆国婆罗门家庭,属婆罗让种姓。幼年曾学“五明”,其后皈依佛教,出家于一塔庙,先诵小乘三藏,次于北印雪山获大乘经典,遂通达大乘经,周游各地,与诸外道和部派佛学者辩论,所向无敌。复回南印,创立学说,广事宣传。他...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582164970.html
  • 和尚与哲学家的对话

    西方消失了。哲学依然存在,但不再以这种方式表现出来。虽然近来在巴黎出现了“咖啡馆哲学家”,他们举行自由参与的公开会议;但是他们所激起的争论的水平几乎不超过柜台的水平。尽管西方有着在一些别的领域、别的...为英文,于一九二七年出版,后由英译本译为欧洲各种文字。或拼作Bardo Thodol。   让—弗朗索瓦——同样有重要意义的是,在法国,新一代的哲学家越来越经常地参照佛教。我手中有一本吕克·费里的...

    让—弗朗索瓦·勒维尔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90546415.html
  • 哲学家叔本华眼中的痛苦

      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   所拥有的愈多,愈增加对痛苦的感受力。   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原没有积极的意义,有积极意义的反是痛苦。   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乐的要多。 ...

    叔本华

    |叔本华|痛苦|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2/1737403157.html
  • 哲学家叔本华眼中的痛苦

    智力愈发达,痛苦的程度愈高。   所拥有的愈多,愈增加对痛苦的感受力。   人生的幸福与快乐原没有积极的意义,有积极意义的反是痛苦。   世界上产生痛苦的事,原本比制造快乐的要多。   人类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447899.html
  • 梁漱溟 我前生是一个和尚

    1987年,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成立时,94岁的梁漱溟第一个出席发言,他说:“我是一个佛教徒,从来没有向人说过,怕人家笑话。一个人有今生,有前生,有来生。我前生是一个和尚,一个禅宗和尚!” 梁漱...

    佚名

    |华人佛教|众生|梁漱溟|哲学家|思想家|国学大师|

    http://www.fjdh.cn/bnznews/2009/07/10504285735.html
  • 佛陀对求真理哲学家的无言开示

      佛陀住世的时候,印度有一位寻找真理的哲学家。他的学问很广博,但是不快乐。他坐在书房的椅子上,一只手托着下巴,凝视着自己写出的一大本一大本的哲学著作。一个钟头、两个钟头过去了,他觉得自己...痛苦!”哲学家自言自语。“我用语言和文字寻找真理,且用文字堆起了一座山,可是这不是究竟的真理,它不能使人解除痛苦,更不能给人快乐!”   他决定去请示佛陀。   ...

    摩迦

    佛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7/04/1622542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