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9篇,用时23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批判佛教”的佛教批判与社会文化批判

    “批判佛教”的佛教批判与社会文化批判  □ 周贵华 《学术月刊》 2007年第06期   祷谷宪昭与松本史朗判定,佛教的如来藏思想是“梵我论”/“场所哲学”/“基体说”类型,属“外道(非佛教)”性质...这样:本觉思想确实是影响日本文化与社会问题的重要因素,但绝非唯一的重要原因。用文化决定论说明这样一些复杂问题,在一般情况下结论难免片面。   [周贵华(1962—),男,重庆市人,哲学博士,...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45569939.html
  • 再论“唯识”与“唯了别”

    再论“唯识”与“唯了别”   周贵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   (本文发表于《上海大学学报》2007年第4期,略有改动) ...’,所以两者是同义语,可说是不认定两语有意思上的差别。”[4](P124)所有这些使后世学者辨析唯识义变得困难,当然意义也更大。   参考文献   [1]周贵华.唯识与唯了...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255221.html
  • 佛教伦理与和谐理念

    佛教伦理与和谐理念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 周贵华   和谐世界、和谐社会是中国政府在新世纪提出的具有世界性意义的重要理念,是基于中国传统文化基本精神对世界的现实发展与未来发展方向的呼吁与展望。不论是佛教之“和合缘起”及其所表现出来的“同体大悲”、“自利利他”的精神,还是儒家的“和而不同”以及&...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92660245.html
  •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反省与批判

      中国化佛教思想的源流、反省与批判   周贵华   在中国近现代佛教复兴运动中,唯识、心性、如来藏思想及其相互关系一直是佛学思想研究的焦点。耐人寻味的是,唯识、心性与如来藏思想融合而成的作为传统中国化佛教核心范型的心性如来藏思想渐渐成为佛教批判的对象,如支那内学院系欧阳竟无、吕澂、王恩洋以及汉藏教理院系释印顺即分别依据唯识学与中观学立场有深刻的审察与批判。在建立了现代佛教学术研究规范的日本...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50983497.html
  • 唯识与唯了别 ——“唯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再诠释

    唯识与唯了别 ——“唯识学”的一个基本问题的再诠释周贵华[北京]哲学研究,2004年第3期59-65页 【作者简介】周贵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参考文献】 1 《大正藏》,二十六、二十七、二十九册,毗昙部;三十一册,瑜伽部。 2 《丹珠尔》,西南民族学院铅印版。 3 高崎直道等,1985年:《唯识思想》,李世杰译,华宇出版社。 4 韩镜清,1999年:《唯识学...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4452981.html
  • 欧阳竟无大师的如来藏思想

    欧阳竟无大师的如来藏思想   周贵华   如来藏思想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之一,特别在中国,如来藏思想成为了整个中国化佛教的核心,并进而影响到东亚佛教。在上一世纪前半期的佛教复兴运动中,伴随著对中国佛教如来藏思想的反思、批判。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吕澄、王恩洋等几位大师是这个反思运动的代表人物。作为佛教复兴运动的领袖之一的欧阳竟无,对如来藏思想进行了全新的阐发,这对如来藏思想以及唯识思想是一个...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2755213.html
  • 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

    唯识学中无分别智之亲证真如义   周贵华   (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东方哲学研究室)   (本文发表于《西南民族大学学报》2007年第3期 )   摘要:本文通过梵文唯识学文献及其藏译文与...作者:周贵华)...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53355222.html
  • 了别与显现

    了别与显现   周贵华   一、法相与唯识区别   本世纪20年代,支那内学院欧阳竟无先生首先将瑜伽行派学说区分为法相与唯识两部分。欧阳先生认为,“法平等曰法相,万法统一日唯识:二事可相摄而不可相淆,亦复不可相乱,此弥勒学也”,法相与唯识应是二。   欧阳先生从教与理两个角度来立’说。教者,他举《楞伽》、《密严》经,二者“既立五法三自性之...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392069533.html
  • 《宗镜录》之圆融观——围绕“一心说”之三重唯心观的一个简单考察

    周贵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   内容提要:   本文通过对《宗镜录》的“一心说”之三重唯心观的分析,考察了该著的圆教思想。认为,《宗镜录》在《大乘起信论》的一心二门思想结构模式以及华严宗圆教思想的基础上,整体纳入唯识思想,建构了一个佛教史上最具调和色彩的圆教体系。   中国佛教自《大乘起信论》之撰造始,就开始了在印度大乘佛教思想基础上的融合与创新。《楞伽经》作为印度佛教晚期如来藏思想的经典之一,...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5341493.html
  • 从《婆薮盘豆法师传》看瑜伽行派三大师唯识著述的流出分期(1)

      周贵华(中国社科院哲学所东方室)   摘要   真谛所译的《婆薮盘豆法师传》记载了瑜伽行派的两位大师无著(asanga)、世亲(vasubandhu)的家世生平以及修学弘化的经历,是一部珍贵的佛教史文献。本文依据《婆薮盘豆法师传》,并结合玄奘的《大唐西域记》、布顿的《佛教史大宝藏论》、多罗那他的《印度佛教史》等文献,通过分析无著、世亲修学弘化的生涯,说明了瑜伽行派三大师弥勒(...

    周贵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4841420.html
上一页12345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