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0篇,用时15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沙门果经》导读

    、清晰地觉知一切动作,使得修行者能够保护内心的安宁。知足使得他能够像鸟一样只带着双翼自由自在地去任何地方。透过去除就会生起愉快,进而次第地产生喜悦、轻安、快乐及定力(第76节)。[6]若去除...生活能够在各阶段带来当下可见的利益。它透过戒清净带来的无可指责之乐而「初善」;透过心远离而获得殊胜的喜乐而「中善」;透过超越一切世间束缚而达到至上智慧的巅峰而「后善」。《沙门果经》是佛陀的经藏之中,...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2647182.html
  • 略述《阿含经》的业报观

    悲喜心与舍俱。”以戒德圆满为基础,再加功用行,远离诤讼,去除,不让自己沦为闇昧、封闭的自我。从身心谦和,正念正智进修四无量心,如实的用功,层层增上,必能圆成三果以上的阶位。   ◎ 因缘具足,...王思考到,当今世上,唯有佛陀能帮助我去除烦忧与愁苦,于是他带著随从,来到了舍卫城的祇洹精舍谒见佛陀。   他以最恭敬虔诚的礼节,去除国王的威仪(伞盖、天冠、拂尘、佩剑、履屣等),恭敬、谦卑地来到佛前...

    性演法师

    |因果|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63400586.html
  • 略述《阿含经》的业报观

    与舍俱。”以戒德圆满为基础,再加功用行,远离诤讼,去除,不让自己沦为闇昧、封闭的自我。从身心谦和,正念正智进修四无量心,如实的用功,层层增上,必能圆成三果以上的阶位。   ◎ 因缘具足,决定...,当今世上,唯有佛陀能帮助我去除烦忧与愁苦,于是他带著随从,来到了舍卫城的祇洹精舍谒见佛陀。   他以最恭敬虔诚的礼节,去除国王的威仪(伞盖、天冠、拂尘、佩剑、履屣等),恭敬、谦卑地来到佛前,以...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2243334.html
  • 《长阿含经》的【三学•定型句】

    得出,彼自念言:我先拘闭,今已解脱,无复忧畏,发大欢喜。  (f)又如人多持财宝,经大旷野,不遭贼盗,安隐得过,彼自念言:我持财宝过此崄难,无复忧畏,发大欢喜,其心安乐。  (g)摩纳!比丘有自覆,常怀忧畏亦复如是。  (h)如负债人、久病在狱、行大旷野,自见未离。  此段要义,在于去除,《瑜伽师地论》说:  云何清净诸?谓彼如是住阿练若或复树下或空室等,于净修其心,所谓贪欲、瞋恚、...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547812.html
  • 试论各类“性行人”与“身至念”的修习

    业处皆有其不同的所缘境,以让行者将心导向一个固定之处。从而不断地训练其心安住于所缘上,渐渐地去除,得禅支。这整个过程的修习,除了“六随念”而外,是不离于“取相”和“似相”的成就。《清净道论》在〈说...“次第撤去”与第七的“安止”叙述了如何令“似相”生起,从而降伏禅支现起,渐而达到近行定与安止定。“十种作意善巧”的最后三者──增上心、清凉及觉支善巧,主要阐述如何保护已经生起的“禅相”。以上即...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长阿含经》和《长部》的核心教导

    安隐解脱,免于仆使,其心欢喜,无复忧畏。(中略)如负债人、久病在狱、行大旷野,自见未离。  此段经文略长,省略之处,用(中略)示出。此段要义,在于去除,《瑜伽师地论》说:  云何清净诸?谓彼如是...,……乃至灭覆蔽心者,除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入初禅。(中略)彼舍有想无想处,入想知灭定。梵志!彼有想无想处想灭,入想知灭定,以是故知有因缘想生,有因缘想灭。  此段经文略长,...

    林崇安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92647813.html
  • 正道修行

    除了作为杂染,混淆你的辨知力,还是阻挡你培养洞见的障碍。修练心智的目的,是去除,接着观察五蕴,如实看清它们,直到你对它们升起离欲,松开对它们的贪执与迷恋,把它们放下,再也不投入或抓紧。  -----...科学诸领域,反之,它专门用来洗涤内心的等杂染。不过,等你修练纯熟之后, 只要对人对己无害,也可以将心的定力任作它用。   -------------------------------------...

    阿姜帖-德沙兰西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94249266.html
  • 略述北传四部《阿含经》

    观察根,得证阿罗汉,乃至得成正觉。  (5) 力相应:记述佛陀所说二力、三力、四力……乃至十力。  (6) 觉支相应:叙说七觉支为不退法、善积聚,修习七觉支可去除,证得阿耨多罗三藐三...上道等。共有十一经。  法:  (1) 善聚品:叙说根为善聚;为不善聚,礼佛有事功德;天子死瑞应;事不可得;有法使病不能得愈,有法能令病得愈;惠施有功德等。共有十二经。  (...

    石颖智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05050839.html
  • 儒成与佛成─浅探儒佛修学进程之会通

    为先,深庆适悦,心欣踊性。安者,谓离粗重性故,于诸烦恼而得解脱。”   可知修禅定可以去除障。而在进入初禅的过程中,内心所修学的即是安住观修的所缘,逐渐达到心性的稳定,使得烦恼益为减轻。   当心...(注)佛家则肯定一切众生皆有成佛的可能性,(注六)包括人道以外的众生,只要发起菩提心─利他成佛的心,进而实践修学六度四摄,便能朝向成佛解脱的境界。   二者的动机内容虽有所别异,但皆肯定由实践主体...

    王惠雯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61260066.html
  • 大念住经要义(二)

    瞋的平等心,放下对身心世间的种种贪瞋执着,去除等不善心态,拔除无明,止息我见,达到苦的完全灭除。  身受心法四念住并不是个别生起的,它们是一起生起的,当禅修者念住于六根与六尘的接触及其感受时,身受...”。比丘清楚了知:“未生的疑惑生起了”。比丘清楚了知:“现在生起的疑惑去除了”。比丘清楚了知:“现在已去除的疑惑,未来不再生起”。  日常生活中,除了以上这些阻碍修行的,也还有一些正面的心理状态...

    陈燕珠

    |佛学论文|因明|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33564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