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2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恶思想有什么不同?

    佛教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恶思想有什么不同?   很多人把佛教的出世思想和消极的厌世思想混为一谈是十分错误的。  厌世思想或叫遁世思想都是悲观厌世,逃离现实的一种避世思想,其根源是对社会缺乏正确的认识,...不会堕落为贪嗔痴诸惑的奴役,如像莲藕,虽在泥中,却能保持洁白如玉的品质,即生在泥中而不染。大乘出世思想的本质是消除无明贪恋之心,并不是厌恶和逃避现实,自求净乐。身处五欲之中而以智慧常保清醒,不贪恋荣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02556659.html
  • 如本法师答:有些畜牲人见之会生欢喜心,有些畜牲人见之生厌恶心,是何原因?

      人与人的见面或相处,甚至人看见一些畜牲,彼此的好坏,欢喜不欢喜,厌恶厌恶,这都与缘分有直接的关系;结善缘得善报,结恶缘得恶报。   另一方面而言,业报之形象,也会使人厌恶,譬如:我长得丑八怪...搞不好被传染了怎么办?三十六计走之为先!   这个例子,就是由业报所带来的厌恶心,普天之下,六道众生皆生活在因缘果报中,我们任何一个人都不能脱离因缘而独居,因此,我们为何不彼此结美好因缘?将后的未来...

    如本法师

    佛学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4512612544.html
  • 问:被动适应环境就能离苦吗?

    当我们改变自身心态之际,同时也在改变周围环境。在日常生活中,如果我们以嗔恨的心、厌恶的表情对待周围的人,那么,对方一定与我们形同陌路,难以和睦。如果我们将自身心态转变一下,以慈悲的心、亲切的笑容接触周围的人,彼此就更容易进行沟通。即使曾经有过什么不愉快,也能在宽容和谐的气氛中“相逢一笑泯恩仇”。所以说,改变自身心态并不仅仅是被动地适应环境。改变心态的本身,就是在改变...

    佚名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5/10131878076.html
  •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家长如何帮助小孩顺利完成学业?

    在佛法中如何帮助一个刚刚步入校门的孩子,令其不厌恶学习,而顺利完成学业呢?家长该如何做呢? 嘉扬彭措仁波切答:这种情况须要观察一下这个孩子是因为什么原因而不愿意学习的,若是后天的因素,就应该从教学方式和家长身上找出问题,将其纠正即可。若是先天因素,那就要从忏悔业障开始做起,令其消除开启智慧之障碍,如此即可。 至于如何观察,可以按照《地藏菩萨占察善恶业报经》中的占卜方法,进行占卜即可得知...

    嘉扬彭措仁波切

    佛教问答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9240189577.html
  • 帕奥禅师答:四无量心慈、悲、喜、舍的涵意?如何才能做得到?

    或她培育慈爱,每一种都达到慈心第三禅。以同样的方式,对大约十位与你同性而且是你所敬爱的人、十位你所喜爱的人、十位你对他们没有爱憎差别的人、十位你所厌恶的人一一地培育慈爱。 对他们每一人修行都能达到慈心第三禅之后,就要破除四类人之间的界限。这四类人就是:一、你自己;二、你所喜爱的人(包括你所敬爱的人在内);三、你既不喜爱也不厌恶的人;四、你所厌恶的人。首先以短暂的时间对自己散播慈爱,然后对一位你所...

    帕奥禅师

    帕奥禅师四无量心的涵义

    http://www.fjdh.cn/fjask/2009/08/08580688520.html
  • 厌离

    厌离  /明法比丘  厌离(nibbida)是厌恶常、乐、我、净的颠倒,厌恶贪嗔痴的纠缠。在阿含经谈到厌离是:“当观色无常,如是观者,则为正观,正观者则生厌离,厌离者喜贪尽,喜贪尽者,说心解脱。”(...是有利于解脱,但有时会像修持某些道支一样,产生不平衡的现象,如修不净观,欠缺平衡的修道的力量,会产生极端的厌恶身体,当然若予适当地引导,如改修出入息念或其他禅法,又可导正而直往解脱道。(《嘉义新雨杂志...

    明法比丘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1050314.html
  • 学会沉淀自己

    ,生活中烦心的事很多,有些你越想忘掉越不易忘掉,那就记住它好了。就像这杯水,如果你厌恶地振荡自己,会使整杯水都不得安宁,混浊一片,这是多么愚蠢的行为。而如果你愿意慢慢地、静静地让它们沉淀下来,用宽广的...

    佚名

    |哲理故事|

    http://www.fjdh.cn/wumin/2007/09/17065216199.html
  • 微笑,使世界灿烂

         某日早晨,天气阴冷,吾走进教室,见一班学生面色寡淡,少有生气。吾在黑板一角画上一笑脸,遂满堂生春。   吾未学佛之前,生性厌恶尘嚣喧哗,每日独来独往,面无喜色,旁人见而畏之,便自然避而远之。然吾因为寡缘,多年诸事不顺,长日郁郁寡欢。   于学佛之后,渐渐明白广结善缘之理。而欲结善缘,未必金钱能为之,一念善意已结成。   吾每日出门,无论坐车骑车,心中必念:南无阿弥陀佛!愿我所念...

    正洁佛莲

    |微笑|命运|恶缘|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9/23032628851.html
  • 试论各类“性行人”与“身至念”的修习

    多人)”的对治法门是“不净观”,这是佛教界所一致共认的。谈到“不净业处(asubhakammaTThAna)”,大体上是指“十不净观”4及“身至念”5的修习。因为此二种业处的共同点在于对所缘生起“厌恶(...,其中充满种种不净。20  换言之,从“头发”至“足跖”,以“皮肤”为界限,在这样的范围内观察我身所充满的种种不净,即为“身至念”的内容。再者,《清净道论》亦说:  如是以骨随包摄于脑,为厌恶作意而说...

    释道一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847573.html
  • 龙树菩萨对远离淫欲的一段精要开示

    如何能令净。 粪秽所满瓶,外饰亦应厌,身是不净体,粪满何不厌。 若汝厌粪秽,香幔及饮食,本净令成秽,此身何不厌? 如于自或他,粪秽起厌恶,自他不净身,云何不厌恶? 如女身不净,汝自身亦然,故于内外体,...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62875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