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敦煌壁画经典——《色鹿经图》

    这个故事,该片摄制于1981年,完全采用敦煌壁画风格,色彩艳丽。而《色鹿经》中“鹿王本生”的故事也因此为更多人知晓。   古印度恒河边,有一只美丽的鹿,她身上的毛色由种不同的颜色组成,姿态...腥臭。   《色鹿经》最后说道:“是时夫人者孙陀利是也。是时乌者阿难是也。时溺人者调达是也。时鹿者我身是也。调达与我世世有怨。阿难有至意得道。”将故事中的角色和释迦牟尼身边的人联系起来,更将...

    【佚名】

    |壁画|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8/1616395424.html
  • 敦煌壁画经典—《色鹿经图》

    故事,该片摄制于1981年,完全采用敦煌壁画风格,色彩艳丽。而《色鹿经》中“鹿王本生”的故事也因此为更多人知晓。  古印度恒河边,有一只美丽的鹿,她身上的毛色由种不同的颜色组成,姿态健美,动人...色鹿经》最后说道:“是时夫人者孙陀利是也。是时乌者阿难是也。时溺人者调达是也。时鹿者我身是也。调达与我世世有怨。阿难有至意得道。”将故事中的角色和释迦牟尼身边的人联系起来,更将他们前世的因缘一并...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10552113.html
  • 本生经》与故事文学母题

    带人捉鹿,终遭恶报的故事。该故事来自汉译《色鹿经》,该经又是《本生经》中《露露鹿本生》的变体。这个故事影响很广,公元前的印度石刻和我国敦煌石窟壁画中都有以此为题材的作品。  此类故事之间具有...本生经亦称本生故事,是佛经中最具文学性的作品之一。佛经的文学研究意义表现在许多方面,然而,作为构成东方文学传统的一种古代文学现象,母题研究具有独特的价值和情趣。本文宗旨是通过本生经与故事文学...

    侯传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10040869.html
  • 佛经的文学原型意义

    ,如《色鹿经》中的色鹿等,经过历代传诵和各种文艺形式的改编塑造,成为影响深远、具有启示意义的原型意象。菩萨转生过的动物大都形象可爱,可归入天真意象。  在众多的植物意象中最具原型意义的是菩提树...舌辩等提高到神话层面。神变斗法在佛经文学中有许多精彩的表现。如《贤愚因缘经》中须达长者为买花园建精舍的故事,《根本一切有部毗奈耶药事》卷中如来世尊降服龙王的故事,都有神变斗法的描写。《菩萨本...

    侯传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05240859.html
  • 提婆达多之研究(一)

    菩萨经》(134)、《太子墓魄经》(135)、《太子须大拏经》(136)、《色鹿经》(137)、《本行集经》卷三、四〈受决定记品〉(138)等俱言提婆达多害佛事。  (四)提婆达多破僧  1...  (三)提婆达多的狡诈贪名  《智论》卷二十四提及,提婆达多[好名闻](20),而自幼共同生活,成长的王族兄弟们,对他的看法与评论又是如何呢?兄弟诸王子之间又是如何相处?我们可以从诸释种出家事件...

    永祥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52441890.html
  • 敦煌本生故事与其石窟艺术述论

     (隋)阇那崛多译:《本行集经》,《大正藏》第三册。  (东吴)支谦译:《色鹿经》,《大正藏》第三册。  (姚秦)释圣坚译:《睒子经》,《大正藏》第三册。  (唐)义净译:《妙色王因缘经》...行赞》,《大正藏》第四册。  (姚秦)鸠摩罗什译:《杂譬喻经》,《大正藏》第四册。  (东吴)维祇难等译:《法句经》,《大正藏》第四册。  (东吴)支谦译:《撰集百缘经》,《大正藏》第四册。  (...

    林玉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82053042.html
  • 解脱大乘天论—兼谈玄奘法师的大乘菩萨行

    往世无数次布施头、身、妻子、宝物等,都是修菩萨行的具体体现:   《色鹿经》   佛言。尔时色鹿者我身是也。尔时乌者今阿难是。时国王者今悦头檀是。时王夫人者今先陀利是。时溺人者今调达是。调达...   《菩提道次第广论》   《增一阿含经》   《本行集经》   《悲华经》   《色鹿经》   《慈氏菩萨所说大乘缘生稻干喻经》   《金刚经》   《阿弥陀经》   ...

    王惕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1/082622936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