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8篇,用时18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略评新唯识论

    起信,今评熊论之掊击唯识,皆宗佛法全体立言,非主一宗一学而建义。唯是熊君才出境论,其量论既未刊发,即不能尽知其意趣;故今亦只就大端略评之,未暇详焉。   兹为省构思起见,援引民十二所作佛法抉择数...,尤唐劳无效矣!   然佛法大乘之说,孰为至真极成,应定于一而正信解,安用三宗并存而谈容摄耶?此以各有胜用,宜所被机故。是以余在佛法抉择中有云: [P152]   然此三宗,虽各有当,若从策发...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5242673.html
  • 太虚大无边──纪念虚公大师上生五十周年

    虚公对法相唯识学有独特研究和见解,曾先後发表《佛法抉择》、《新的唯识论》、《论法相必宗唯识》、《再论法相必宗唯识》等有关唯识学的论文。同时将有关唯识学的演讲、疏释、文章等,汇编成《法相唯识学》一书...朱执信等人,作诗凭吊黄花岗七十二烈士而被清廷追捕,遂离粤来沪。   1912年,与同学仁山等在南京创设中国佛教协进会(後并入中华佛教会),被推为会刊《佛教月报》编辑。其时刮起“庙产...

    蔡惠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1946324.html
  • 慈宗所依据的“经典”是什么?

    要   佛法抉择   法相唯识学概论   五、诸论摘录   佛地论   发菩提心论   四 杂藏   一、弥勒佛礼赞文四首──奘译   二、慈氏菩萨略修愈誐念诵法  三、应化灵感略   四、上生...菩萨圆通章》,合而为『弥勒六经』。这是较狭义的说法,若广义的来说,释迦佛曾摩顶授记弥勒菩萨,并将无量劫来所修、所集、所证的一切佛法赋予弥勒当来弘传,因此八万四千法无一不是慈宗弟子所应当修学、护持、弘扬...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415066274.html
  • 《从游心法海六十年》谈印顺导师之佛学思想

    佛法抉择》后,对太虚大师博通诸宗而加以善巧的融会贯通,生起了无限的钦佩之情,直到现在,依然如故。  印公在闽院最早的创作是《抉择三时教》,这是印公学习太虚大师的融贯手法,把智光的三时教与唯识宗的三...人生着手的正道,从正道的修行中得到解脱。圣道的内容主要有七类,名为三十七菩提分法,其中根本的是八正道。”又说:“我对印度佛教的论究,想理解佛法的实义与方便,而缩短佛法与现实的距离。方便,是不能没有的...

    菩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43239615.html
  • 法相宗在近代上海的流传

    唯识二十颂讲要》,《大乘五蕴论讲录》,《八识规矩颂讲录》,《大乘法苑义林唯识章讲录》,《因明概论》,《法相唯识学概论》,《百法明门论宇宙观》,《阿陀那识论》,《谈唯识》,《唯识观大纲》以及《佛法抉择...,世界佛教居士林聘请唐大圆居士在林内开讲《唯识方便》,听者甚众.同时,世界佛教居士林出版了他的《唯识易简》,《唯识三字经》,《唯识的科学方法》,《唯识方便》等,广为散发.这些著作深入浅出,通俗易懂...

    觉醒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373052950.html
  • 真心一颗示现,灵光独耀人间——拜谒太虚大师舍利塔

    条例之建议》、《佛法大系》、《佛法应如何普及今世》、《佛法抉择》、《佛教与人生》、《佛学的人生观》、《建设中国现代佛教》、《现代人生对于佛学之需要》、《菩萨行与新生活运动》、《创造人间净土》、《...你曾经在汉口市商会“怎样建设人间佛教”,开篇便说:“人间佛教,是表明并非教人离开人类去做神做鬼,或皆出家到寺院山林里去做和尚的佛教,乃是以佛教的道理来改良社会,使人类进步,把世界改善的佛教。”你拨开...

    曾赤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4866986.html
  • 起信论研究书后

    抉择,对  于起信真如缘起说,极言其陋。次有吾太虚法师对竟无先生  之抉择佛法抉择,以抉择抉择,亦兼及起信论。  次章太炎君为遣人疑惑起见,有大乘起信论辩之作。次梁任  公作起信论考证,有非...说,连同起信破之,抑何谬耶?   抉择尝根据基师唯识章摄法归无为主有为主简择主之  文,开真如唯识般若三宗(抉择合前后为法性宗亦须会通)  ,统摄佛法藏,其融会契经与起信文曰:  ...

    会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11669653.html
  • 王恩洋与太虚就《大乘起信论》之争辩

    而是支那撰述的高潮,而常盘大定等人则维护旧说。这些辩论影响到中国的佛学研究者。1922年梁启超著《大乘起信论考证》,力证《起信论》为“吾先民之所自出”。1922年9月欧阳竟无作《唯识抉择?抉择五法谈正智》,认为《起信论》非佛教唯识之学,不过他并没有认为是伪作,还是马鸣造。章太炎作《大乘起信论辩》,为马鸣造论辩解。太虚作《佛法抉择》驳斥梁启超等的研究方法。1923年2月王恩洋作《大乘起信论料简》...

    袁宏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1370511.html
  • 《太虚大师的唯识思想》

    唯识学高小乘一等而逊于般若的说法,同时也破斥了熊十力对唯识的错误看法,为申张唯识正义、恢复唯识在佛教中应有的地位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四、以三性抉择一切佛法   欧扬竟无撰《唯识抉择》,站在唯识宗的立场,斥贤首、非《起信》。大师认为这是对一味平等的佛法未能融会贯通的结果,遂依唯识宗的三性思想,撰《佛法抉择》,批判竟无居士的错误观点。   三性,不但是唯识宗的基本理论,也是佛法的全体。...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85239935.html
  • 中国近现代佛教的融和精神及其特点*

    佛学大系》同上) 所谓“三宗”,则指:“空慧宗”(或称“般若宗”)、“唯识宗”和“真如宗”(见《佛法之分宗判教》、《缘起抉择论》和《佛法抉择》等,同上)。太虚大师认为,关于把大乘分为此三宗,在...,谓统摄法界一切法声无不尽也。其所宗主之点,虽或在如,或在唯识,或在般若,而由彼宗主所统摄之一切法,则罄无不同,故三宗摄法,莫不周尽也。”(《佛法抉择》) 民国时期,与太虚大师齐名的另一位著名...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0851008.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