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34篇,用时4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修得好的报应身

    转危为安。不仅来生希望,甚至今生就能因此而改变前生的果报。能真心去爱护正法、真心去修,使心常住於大慈悲心处,自然我们的身、心都能是正的。如果我们还能造佛像、绘佛像,就能常感佛的庄严。三十二、八十种...住在大慈心处,自然能获得很好看、很美、很端庄的外表。 在佛陀住世的时代,位非常尊敬的国王,叫做波斯匿王。他是一位勤政爱民的好国王,也是一位非常恭敬、亲近正法、时常造佛的雕像、画像的慈心国王。 ...

    天机法师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62144885.html
  • 净慧法师佛诞普说

    种种殊胜的身心特征。三十二、八十种随形好、十种力量、十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这些德性和特质,无不显示佛陀人格的庄严崇高。 第二个特色是:教义体系的完整性 佛陀以所证真理之甚深广大...广义的概念来说,大体上应该以下八大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教主人格的庄严性 ,首先是人不是神,是已经觉悟了的人。这种觉悟包括自觉、觉他、觉满三义。 自觉:佛陀自身没有迷惑了,是...

    净慧法师

    |净慧法师|佛诞节|四祖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6/05/1802334004.html
  • 净慧法师佛诞普说

    圆满。 三德:法身德、般若德、解脱德。三觉圆满方可三德具足。 三身:法身、报身、应化身。三身以三德为本,三德以三身为依。以具三德、成三身、圆三觉,故种种殊胜的身心特征。三十二、八十种随形好、十种力量、十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这些德性和特质,无不显示佛陀人格的庄严崇高。 第二个特色是:教义体系的完整性 佛陀以所证真理之甚深广大智慧,开示一乘、二乘、三...

    净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82446328.html
  • 论中国人的宗教信仰

    之道。须知三十二、四辩、八音,但这些都属于的应身和化身,不是的法身所具有的。法身无形无相,而色相是眼根的幻化,音声是耳根的幻化,如果想以色相、音声见观或者寻求法身如来,那么永远也不可能尖刀...大乘佛法,所以称为《坛经》。《坛经》的中心思想是提倡心性本净、佛性本、见性成佛,认为一切众生都具有成的可能性;其修行的实践提倡“顿悟”,反对苦行,认为“不悟则佛是众生,一念悟时众生是”,只要见性...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72448968.html
  • 净土三经的特别提示

    具的德能时,即表示我们已经成佛了,到时三十二 、八十种好、五眼、六通、四无碍智、八大自在、十力、十八不共法等等,我们全都。与此同时 ,我们便可以与平起平坐,把臂共游了!   试想想,...  ●向世人推介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才能使世人确知,在十方三世诸佛中,尚一尊‘光中极 尊,中之王’的阿弥陀佛,绝对可以作为我们皈投依靠的对象;和在无量无边的宇宙中,尚一 个‘无众苦,但...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44351355.html
  • 观想念

      是一种典型的内审美现象,参见王建疆先生一书   通俗地讲,即佛家的宗教境界,同时也是一种审美境界   即通过静坐,观,即观照,想,即想象.   在脑中想象""的形象,"三十二,八十随形好".   通过想象的形象、的境界而在脑中呈现出各种美妙的景象来,同时伴随着各种神妙的悦乐。   二者的结合谓之情景交融,为意境。   附 三十二八十随形好   【三十二】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472457725.html
  • 2006年佛诞普说

    以三身为依。以具三德、成三身、圆三觉,故种种殊胜的身心特征。三十二、八十种随形好、十种力量、十四种无畏、十八不共法。这些德性和特质,无不显示佛陀人格的庄严崇高。   第二个特色是:教义体系...揣陋劣,重温旧话,聊作供养。   佛教就其广义的概念来说,大体上应该以下八大特色:   第一个特色是:教主人格的庄严性   ,首先是人不是神,是已经觉悟了的人。这种觉悟包括自觉、觉他、觉满三义...

    净慧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08/06575588703.html
  • 资粮--南怀瑾先生稀有开示之七

    普通的人,出家也好,在家也好,要修到成佛悟道,你没有这个悟道的本钱,先要去赚这个本钱,偷鸡也要一把米呀,结果你米还没有想偷个什么鸡啊,第一步先要偷米,做小偷也个道理耶,我们学是做小偷哦,你说每一个人都是这个样子,也没有是……言不压众貌不惊人,三十二,我们大概十来也没有,我们一个什么相啊?不知道,还想成佛得道,谈何容易,不是偷吗?做小偷嘛,想偷到位,但是...

    南怀瑾

    资粮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103255979.html
  • 问:三十二是如何来的?

    很多人都听说过三十二,八十种随行好。是说的身体种种美妙的地方。那么是那三十二呢?又是怎么来的呢?在《优婆塞戒经》中对三十二是如何产生的作了一番详细的说明: 为菩萨时。于无量世。...在家之人多恶因缘所缠绕故。 还重申了一下,出家菩萨修行三十二相比在家菩萨修行三十二较为容易,因为恶因缘的阻挠较少的缘故 ...

    佚名

    三十二

    http://www.fjdh.cn/fjask/2007/07/16285112311.html
  • 阿富汗毀佛事件

    說到,對從事藝術教育與研究工作的人來說,看到大佛雕像遭到破壞,心中總是有著不舍與難過。他與吳文成舉了一個例子說到,三十二,所以佛像所代表的是一個圓滿的造型,就像佛像頭頂的肉髻相代表的是的智慧圓滿,在塑造時便會將這三十二具體化,這三十二相表現在佛像雕塑上的,是與一般人的長相是有很大的不同,然而佛像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在以最圓滿的法象示現眾生,讓眾生看到佛像能心生歡喜,進一步的前來親近、進入...

    吳文成、李懷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40843632.html
上一页1234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