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7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印光大师一生教化的宗旨

    闲邪存诚;深信因果,老实念佛。   「敦伦尽份」:行为恪守世间伦常道德,尽到自己的本份。   「闲邪存诚」:存心杜绝邪思邪念,保持诚敬。这两句是世间,做人父母、做人子女、做一般的职业,应当奉行的准则...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21480936.html
  • 弘一法师:劝净宗道侣兼持诵地藏经

    必先劝信因果报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然后乃云:“仗佛慈力,带业往生。”而《地藏本愿经》中,广明因果报应,至为详尽。凡我同仁,常应读《地藏本愿经》,依教奉行,以资净业。倘未能深信因果报应,不在伦常道德...

    弘一大师讲述 王梦惺记

    |地藏|地藏经|弘一|

    http://www.fjdh.cn/article/2010/09/102716640.html
  • 佛学、老庄与儒学

    这个讲题主要探讨佛学与儒、道两家的关系,佛学如何中国化并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佛教是外来宗教,佛学也是外来的思想文化,传入中国后就要适应中国的国情与社会习俗。由于儒家的道德伦理与政治理念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体,如忠孝之道,印度佛教是没有这种理念的,所以出现“沙门不拜王者”的争议;又如儿子出家作高僧受到父母的膜拜,这是违反儒家的伦常道德,受到傅奕“非孝无亲”的批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12343457.html
  • 佛法与孔子之道〔太虚〕[校对版]

    人生本有,善为维护,如草木之萌芽,不使夭折损害,俟其长养成功,为贤为圣,不外乎此。    笃于内行,发为伦常之德。世界人类,近而家庭,近而社会、国家,应当为如此即如此,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尽其道。立身处世,先须保存德行,扩充理性,各安其分,各适其宜,人到恰好地位,使人类有人类之道德,异于禽兽,方有人生之真价值。故曰:孔子之道,为人生在世最正当之办法。然孔子之道对于为万物灵长之德性,注重如此,...

    太虚法师

    孔子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9/1132451428.html
  • 佛法与孔子之道

    人生本有,善为维护,如草木之萌芽,不使夭折损害,俟其长养成功,为贤为圣,不外乎此。    笃于内行,发为伦常之德。世界人类,近而家庭,近而社会、国家,应当为如此即如此,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尽其道。立身处世,先须保存德行,扩充理性,各安其分,各适其宜,人到恰好地位,使人类有人类之道德,异于禽兽,方有人生之真价值。故曰:孔子之道,为人生在世最正当之办法。然孔子之道对于为万物灵长之德性,注重如此,...

    太虚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22440204.html
  • 佛法与孔子之道 ──十四年四月在太原洗心总社讲

    相率同风,交征利,利害冲突,必出于争,争之不已,战斗之事不可避免,非仅失败者不堪闻问,即优胜获得者亦损害无偿!可见富强绝非最高目的。既富矣而后教之,即发挥人群理性中之伦常道德,方为不埋没人类理性,不...草木之萌芽,不使夭折损害,俟其长养成功,为贤为圣,不外乎此。  笃于内行,发为伦常之德。世界人类,近而家庭,远而社会、国家,应当为如此即如此,父子、兄弟、夫妇、朋友各尽其道。立身处世,先须保存德行,...

    太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32641747.html
  • 略论宋代学术史的时代特征

    地方割据和抵御外来入侵,如何从思想上重建封建伦常道德,成为宋代思想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其中亦包括史学这把锐利的武器。在重修唐史、五代史热的过程中,欧阳修、宋祁、司马光等人,承袭了晚唐时期韩愈反佛、...受宋学议论、怀疑与实用精神的冲击,宋代史学在思想内容上深受儒家伦常道德的影响,而对天人感应的神学迷信则采取批判态度。从西汉到宋初,我国古代史学基本上遵循着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修史原则,...

    韩 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443661108.html
  • 理论体系的建构与《四书》

    体系建构的主要思想资源。  二  北宋中期,二程提出天理论,为儒家伦常道德寻找到形上本体依据。但天理如何与人心契合,使之从外在的道德原则与规范变为内在的自觉的道德意识?由程颐提出,后来又由朱熹进一步发展...程颢便开始有采取孟子的路径,直接以主体之心作为伦常道德依据的倾向。这一倾向,在陆九渊这里得到了发展。  在陆九渊思想体系的建构中,“本心”是最为根本、最为重要的范畴。陆九渊曾揭示为学要旨,称“学问之要,...

    肖永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81169017.html
  • 认识佛教(附录)

    相辅相成,势必并行,且必先祠祀。于是建议洗师发心兴建“中华民族百姓宗祠”。净空深以为宗庙乃我中华文化之根本。夫宗庙毁则礼乐崩,礼乐崩则仁义废,仁义废则伦常道德不复存在矣。而欲世之不乱,难矣哉!今世乱极矣...

    净空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91743878.html
  • 论世出世间之孝

    是一种外来的宗教它与中国固有的思维习惯,人生态度及于伦常道德都有一定的差异。如佛教主张剃发披衣,不蓄妻室,不礼王者等,都与儒家的孝道有明显的抵触,所以传播的过程中遭到巨大的阻力,世人竟说:“出家者,...名为大孝也?”   结束语  儒者以礼教为中心,对国人之形貌服饰举止,向有严格的政治法律与道德的规范。形成了中华独有的礼法习俗文化传统,而佛教在这方面也有严格的义理及戒律的规定,有其独特的宗教传流。...

    印圆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75160695.html
上一页123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