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6篇,用时9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实至名归——关于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思考

    实至名归——关于树立中国佛教公众形象的思考   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 高华平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佛教事业得到了全面的恢复和发展。无论是佛教寺院建设、僧...名实之宾也,若宾行潜光,则高而不名;寡德适时,则名而不高”。历史是公正的,史家是清醒的。   再次,佛教界要大力宣传正知正见,消除教外误解。佛教界自来号“真”...

    高华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22756799.html
  • 叶小文:呼吁“和谐世界”的文化底蕴

    知常曰明”。道家之“和”,包括和谐、和睦、和平、和善、祥和、中和等含义,蕴涵慈爱和同、和处众、和衷共济、和而常通、政通人和、内和外顺等处事哲学、人生理念和社会理想,即所谓“太和万物”。“道”与“”紧密相联,“道相通”,就要“德相求”:要行,抑恶扬善、上善若水,孝敬父母、敬老恤孤,施药治病、怜贫悯疾,助人乐、助学兴教,谦虚谨慎、慈俭济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劳动自养、自食其...

    叶小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320560338.html
  • 承德寺庙及其风俗民情 (下)

    了六世班禅维护祖国统一的决心,和乾隆皇帝所推行的“统一”政策的威力。   四   康、干二帝极力崇尚汉族文化、崇尚孔孟礼学,主张仁德之心治天下,主张,他们一致认为民和则国兴。 ...大皇帝……乾隆见到奏书后欣然同意,于乾隆四十三年十二月六日上谕:“昨据章嘉呼图克图奏称,班禅额尔德尼因庚子年大皇帝七十万寿欲来称祝。朕欲前见班禅额尔德尼因道路遥远,或身子尚生,不便会其远涉。今既...

    武 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493881510.html
  • 剖析人生苦难的根源

    、做好人好事、要忍让不与人计较,那么人就有好报。反其道而行之则得恶报。生活中,无论何时何地、何国何家何人、无论是崇尚科学,还是相信迷信,都应德治国、德治家,人也应。那么从相同的基点去看,信...就是这样安排人的,要人在一桩桩一件件的磨难之中去承受痛苦还清以前的业债的同时,感悟人生、觉悟自己,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思想心性,从而返归真,做个真正有道德的好人,返回到你原来的真诚、善良、承受忍让...

    潘小琼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42183481.html
  • 奇功治病 善缘人生——访少林功夫点穴医疗禅师释延振

    术高贵   延振大师怀着虔诚的信仰,自幼出家到少林寺,在佛的教诲中孜孜不倦,汲取佛学的甘露,佛光沐浴,悟出佛学真谛,在其著作《真悟》中,他详细叙述了:生老病死,六道轮回,万事皆空,明心见性,...二十九代方丈接法人释永信师。从此雷振江正式皈依佛门,成为少林寺三十四代“延”字辈武僧,法名释延振。并跟永信大师学习金钟罩、铁砂掌等上层功夫。他潜心禅学,夜练三更,武养性,渐渐浸入一种超凡脱俗的境界...

    东晓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450383484.html
  • 佛教伦理与“八荣八耻”

    不必僧不必儒,不必彼不必此。彼此者情也,僧儒者迹也。”这是说圣人是教人为善的,佛教和儒学都教人为善。佛教,而善为。“善”是佛教伦理的最核心的范畴,至善即涅槃,是佛教的最高境界,去恶从善,...佛道之根本”。中国佛教极度推崇慈悲精神,唐代释道世在《法苑珠林》中说:“菩萨兴行救济先,诸佛出世大悲。”大乘佛教僧人也救度一切众生最高愿望。中国佛教还重塑集中体现慈悲理念的神格形象,其中,观音...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3045799.html
  • 唐宋变革中的道德至上倾向

    大多数学者所公认的。  唐宋间兴起的新儒学将“道”或“理”作为三纲五常、忠孝节义等全部封建道德的依据所在。有的学者认为当时那些理学家“的乌托邦理念具有‘’的伦理道德化倾向,其对社会经济、政治、...的三教合流的特征,特别是援儒入道的特点最为突出”[16]。萧抱珍创立的太一道“亦受儒学影响,首重忠孝等伦理纲常”[17]。尤其是净明道“儒家忠孝修持内容和最后归宿”,且“忠孝立与陆学有直接的...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64056436.html
  • 极高明而道中庸——论陶渊明的人生境界

    玄远的本体追求,在平实的日常生活中实现返朴归真的崇高境界。其实,这并非陶渊明的新发明,《庄子·天下篇》中已有类似的思想:“宗,门,兆于变化,谓之圣人”。陶渊明的特出之处在于他...甚而掩盖了它们的旨。儒家重人伦日用,但也不乏“吾与点也”的玄远追求;道家“精,粗”,“澹然独与神明居”,然亦“空虚不毁万物实”;佛家表现是最为出世的,却一再强调“真空不碍妙有”。旨归虽...

    张君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35769892.html
  • 人性化的医疗《学医与学佛》读后感(二)

    投入真挚的爱心,给予患者富有人情的关怀。生命拒绝冷漠,医生应拒绝红包。古人云:“医行三代必发,医行三代必绝。”行医必须,医生的职业涉及到人的生死这样重大的问题,所以医生对患者的生命应有一种宗教...内涵是以观照人心的真妄虚实极致,圆满人生的自在解脱目标,理想人生的实践证悟课题。佛说众生的身体有多种类的病症,除了身体上的病症以外,还有可怕的心理病症。医生可以治疗生理上的病痛,但是心理上的病...

    林慧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93150633.html
  • 刍议儒释道之“和”

    的美德,如行,抑恶扬善、上善若水,孝敬父母、敬老恤孤,施药治病、怜贫悯疾,助人乐、助学兴教,谦虚谨慎、慈俭济人,热爱自然、保护环境,劳动自养、自食其力,淡泊名利、和光同尘,等等,显然...不同”是主线,“仁爱”则是儒家贵和哲学的灵魂和源泉。发掘儒学之“和”的丰富内涵,有助于全面促进社会和谐,即:泛爱万物,树立天人一体的宇宙观;协和万邦,树立天下一家的人类观;政通人和,树立的政治...

    叶小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72355559.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