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76篇,用时96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什么知识

    因缘,知识能发起。”  当然,我等时处末法,假善知识恐怕比真知识要多得多。提高我等自身的素质和分别真假知识的能力修行的重要内容。   什么知识?知识有哪些功德?如何承事善知识?这些的确...误解为“依人不依法”。实际上一个具格的上师自然会具备大慈悲、大智慧、大善巧和清净的传乘。密乘弟子以这样的知识为核心修持,这种宗风与《华严经》的思想完全吻合的。因为“一切菩萨行、一切菩萨波罗蜜、一切...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2045357.html
  • 什么男子、女人

    弥陀经通赞》则云,男子、女人梵语优婆塞、优婆夷之译,指持五戒之男子、女人。 《杂阿含经》卷三十七〈男子经〉云(大正2·275a)︰‘有不善男子、男子,(中略)云何为不善男子?谓杀生者,乃至邪见者,名不善男子。云何男子?谓不杀生,乃至正见,男子。’ 就是说什么不善之人呢?就是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两舌、恶口、绮语、贪欲、嗔恚、邪见之人。 什么...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424553306.html
  • 五台山普寿寺如瑞法师身心安居心系三加一工程

    大乘寺、清泰园、菩提爱心协会的修建工作进展。并与山下的同学座谈开示、为居士讲在家菩萨。  6月19日下山,在忻州《弥陀要解》为居士们开示:什么、恶、无记,在生活中应该怎么样用心,修学佛法为了来长养圣胎。在修学过程中承侍善知识的重要性,居士们都听得很法喜。  6月20日,到太原清凉月素餐厅给居士开示:佛法学一点用一点,善财童子五十三参,就象我们有不同的就需要找不同的医生一样,同样的道理,我们...

    佚名

    |工程|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06/08452925681.html
  • 昌臻法师法语

    ?利人什么恶?利己就是恶,损人利己更是大恶。害人人己俱害,害人终害己,以害人开始必然以害己告终。   什么叫忍辱?就是要忍受不管来自什么方面对自己造成心理、生理上的种种痛苦、种种侮辱。包括不发怒,不结怨,心里没有恶意。   处处执着我,事事陷入人我是非之中,搞来搞去,就跟社会上争名夺利一样,那是造罪业,种恶因。   什么什么恶?利人就是,利己就是恶,害人更是大恶,害人...

    昌臻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30639506.html
  • 新视野:捐款的文化比捐款更重要

    于物”。什么恶的反面,良知。所以,慈善也可解为人的爱心与良知的结合。   《论语》中有孔子的弟子樊迟向孔子请教何谓“仁”的问题。孔子就回答了两个字:“爱人”。   我们认为,转型社会...这个数字还是个“不完全统计”,因为有许多富人喜欢匿名捐款。   美国人热心慈善与其“给予”文化分不开的。另外,在税收上对捐款的优惠政策也是美国慈善活动发达的一个重要原因。   再有,慈善活动往往...

    晓时

    |慈善|

    http://www.fjdh.cn/article/2005/08/075655615.html
  • 与海空上师关于戒的问答

    心地善良,从不作恶,凭着自己的良心作事,所以不用受戒”,对吗?   上师答:戒,如一面镜子,是非的标准,修行人对照着它。就知道什么什么恶。自然可以防非止恶。而生为人道,正是善恶种子参半的法宝。无始以来无明种子。正使“良心”扭曲成“哈哈镜”,焉能分清什么真正的什么真正的恶。所以世亲菩萨曰“依戒修行&...

    寂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13244187.html
  • 从《阿含经》谈如何亲近知识

    本身具有崇高的德行,又能将世俗凡夫导入解脱、导入圣道的人。  (二)知识的种类  想要亲近知识,在认清了什么知识后,还得分清有哪些知识,即知识的种类,这样我们才可以有方向,有目标地去亲近它们...了什么知识,知识都有哪些种类,亲近知识都能获得哪些福报以后,我们是否应该接着讨论究竟如何如法地去亲近他们呢?  经云:“世尊知、见、如来、无所着、等正觉说有十法而可尊敬。我等若见比丘有此十法者...

    释慧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74239856.html
  • 仪式、宗教与佛法

    。不但容许不同的意见,还要容许不同的行为伦理。什么什么恶,需要好好的深入讨论,传统伦理不一定就是自然法则,传统戒律不一定符合因缘法。所有的宗教(不只佛教)都同意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但什么什么恶、怎样才算自净其意,每个宗教、每个教派的解释(包括对根本戒律的解释)不尽相同,甚至有的还大不相同。基督徒喜欢说,只有上帝能审判人,言外之意就是人很容易轻易论断别人的意见与行为。毁谤...

    张大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54747380.html
  • 明了人生的因果——济群法师

    关系的经典。在没有进入正文之前,先简单介绍一下因果的四个内容: 相信有有恶。人的行为有有恶。什么什么恶?有人说:对我有好处,反之恶。那么,警察与小偷,谁善谁不善?在警察眼里小偷恶,而自己的行为维护社会治安、保护人民的财产不受侵犯,因而就是。但在强盗眼里,警察恶,因为警察没收了他盗窃的钱,让他进大牢,甚至被枪毙。在不同人的眼里,站在不同的立场,善恶的标准也就不一样。因此,什么...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32976709.html
  • 什么不能忍辱?

    什么什么恶。害人就是恶。害人等于害己。所以学佛的人应该一切事情看得淡,要处处学吃亏,要有还债的想法。我们早一天把债务还清,就有利于在修行中扫除障碍。弘一大师说:“我不认识什么君子,做事情愿吃亏的就是君子;我也不知道什么小人,做事情到处爱占便宜的就是小人。”这个标准很明确。处处愿意吃亏的人懂得利人的人;处处贪便宜的人就是自私自利的小人。弘一大师举了一个例子:古代有一个道德修养很好的人...

    佚名

    |忍辱|我执|沟通|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5/21024223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