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篇,用时6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如何解决社会发展带来的矛盾

    当前,社会的物质财富迅速增加,同时人类的精神疾病也在成正比地蔓延,现代化的发展反而带来更多的精神困惑,这种矛盾怎样才能得到解决?   济群法师:作为社会来说,不能一味地提倡经济的发展,应当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重视传统文化和传统宗教的弘扬;作为民众来说,必须具有正确的人生观。除了工作谋生而外,还应重视精神追求,对传统文化具有相应的素养,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事实上,人为物役的现象并非始于今日,早在两千...

    王力雄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60840487.html
  • 科学视野中的文殊智慧

    沦丧、人为物役、信仰缺失、心灵空虚等一系列现实问题,归根结底,还是由于我们缺乏一种超越精神和圆融精神所致。对此,许多有识之士提出到东方古老的“元智慧”中寻找对治良方的主张。他们认为,现代社会的病态与...。要通过节制人的野心和贪欲来达到人口与自然资源间的平衡;以求得朴素简单的生存需求为限度,尽量回避人为地追逐生产强化和放纵消费的做法;最小限度地妨害自然,最大限度地防止生产强化,使“天与人不相胜”的纯朴...

    肖黎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083965461.html
  • 《文殊智慧哲学精义》导言——文殊智慧:不可言说的言说

    落入人为物役的异化陷阱,被自己占有的东西所占有,从而造成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人与物、人与己五维关系的扭曲和紧张,由此导致和出现了生态失衡、社会失范、信仰缺失、精神空虚、私欲膨胀、道德沦丧等...

    肖黎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478747.html
  • 消费主义与佛教道德

    陶醉于灯红酒绿、声色犬马之中,失了精神家园,失去了应有的理想信念。一切都功利化、物质化了。人为物役,成为物质消费的奴隶。同时过度消费,腐蚀心灵,败坏风气。(以上引自英敏《消费伦理与保护生态环境》)  ...

    王丽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32648360.html
  • 论佛法的出世性——兼及佛法的道德教化功能

    法谈得很少,这个偏向应该纠正。否则,必然出现人为物役的情况。佛法在世间,是为了觉悟世间,而不是要迎合世间的染法,受世间法所支配。佛法要化导世间,对无常的、染污的世间进行导引,使之趋向清净,同时对出于...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60658250.html
  • 佛教在当代社会——与王力雄的对谈

    事实上,人为物役的现象并不是始于今日,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将一味追求物欲的“危身弃生以殉物”的人生视为悲剧;而孔子的“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也向我们说明,只要拥有充实的精神世界,在...

    济群 法师

    |文明|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4/0730413883.html
  • 佛教在当代社会——与王力雄的对谈

    传统文化具有相应的素养,以提高自己的生活品质。事实上,人为物役的现象并不是始于今日,早在两千多年前,庄子就将一味追求物欲的“危身弃生以殉物”的人生视为悲剧;而孔子的“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

    济群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05740093.html
  • 佛教影响与中日审美意识

    的人生观,是一种精神上的超然世外,他反对人为物役,要求人格身心的绝对自由,却决不是如佛教那样的要人们厌弃人生,转求来世。庄子面对一个苦难的世界,“无耻者富,多信者显”(《庄子·在宥》),“彼窃钩者诛,...似乎是宇宙万物的本体,实则是人的本体,是人与宇宙万物的同一。追求它、亲近它,就可摆脱一切“物役”,获得无限的自由,“大泽焚而不能热,河汉冱而不能寒,疾雷破山而不能伤,飘风振海而不能惊。若然者,乘云气,骑...

    姜文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85540703.html
  • 神会与妙悟

    对外的的欲望借助于科学知识有而恃无恐,堕入“人为物役”的悲惨境地。语言的发展在老庄看来,实在是因小失大,人类聪明一时,却糊涂一世,为此而失却了对世界整体的把握。从言意关系来说,语言只是把握事物的局部而...

    袁济喜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0/090219915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