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57篇,用时4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宇宙生命的本体

    宇宙生命的本体  阿赖耶识,依心理学说,是一种潜意识,或是无意识。潜意识的功能作用是潜伏显现的心力。无意识是没有意识活动的心。这阿赖耶识在唯识哲学上名为“不可知”,但它有含藏种子,执持根身,缘虑器界的功用,只不是我们的意识所能了知的。  阿赖耶识也是我们生命的本体,这生命体从无始以来乃至成佛而不坏,只有转变的性质。  解深密经说:“于六趣生死,彼彼有情,堕彼彼有情众中,或在卵生,或在胎生,或在...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83071366.html
  • 从动物看生死根本我执

    佛性,只要去除意识分别,郎可使本有佛性光明显现。试问:无想定为什么显现佛性光明?低级动物为什么显现佛性光明?他们都原有佛性光明,他们都没有意识分别,为什么佛性光明显现呢?  俱生我执是无明愚痴。...莫不有此根本我执,可借观其他有情以窥知。有情五趣,天与人类共处所,鬼及地狱亦与人类共处所。其与人类共住一处所,彼此互相见知的,为旁生,即陆海空中千千万万种类之动物。各种动物,高级低级,相差悬殊。高级...

    单培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320064083.html
  • 生前死后“六中有”

    来说都十分真实,因此便有十分真实的恩怨情仇、悲欢离合;可是屏幕外的人,却如实知道,屏幕中的一切无非只是幻惑。于此幻惑告一段落时,那便是我们所说的“死”了。   所以,若能打破“显现”与“显现”的世间执著,那么,生与死无非便只是生命流程中的一个段落。当其显现,并非实有;当其不再显现,并非消亡。   而且,“显现”与“显现”其实非相同亦非相异。因为的确有显现显现的分别,是故不能说二者相同;...

    谈锡永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141377333.html
  • 什么是唯识无境?

    3)已得无分别智者,无分别智现前时,一切诸境皆显现。  此外,唯识学派归纳‘有外境论’为三种,而加以批判,据玄奘译之观所缘缘论载,第一宗说诸极微为境;对此,极微为实体,故为生识之因,然识无极微之形相...学派之根本学说。Vijn~apti 为由vi-jn~a^(知)之‘催起相’语基 vijn~apaya 衍生之语,系唯识学派之术语,指识之显现。唯识二十论记以‘唯’即是否定外境,故‘唯识’一语意谓无境。...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83367797.html
  • 益西彭措堪布:净土授课资料——破有无生因

    认识这一点,也只是自己认识而已,事实上,芽果和幻事没有什么不同。只要对此深入思维,肯定会对无生和缘起义产生定解。   这个道理再推广到林林总总的内外显现法上,无一不是如此。换言之,乃至存在能、所...仅仅是在远离二取的无分别智的境界中显现而已。所以说,一切诸法皆如幻化。   摄义:种种有事显现,悉皆无实,以远离自性有无生故。 ----------------------------------...

    益西彭措堪布

    益西彭措堪布|净土授课资料——破有无生因

    http://www.fjdh.cn/wumin/2014/03/134710325734.html
  • 唯识思想的转迷开悟之根据

    、“无”或生灭变化的意思,因为那种见解是会违反不生不灭的缘起的理法的关系。唯识将此情形表现为:作为“能”、“所”二者相对应而显现的世俗世间变成了显现; 未显现的胜义 变成了“显现”或者称为“了得”。...显现,反过来说,是未了得的“胜义空”成为了得的意思。那是胜义空未被认识的状态的“识”,变成了胜义空已认识的状态之识的意思。此识与未认识胜义空)的状态之识为作区别而叫做“智”。转依不外乎“转识得智”的...

    工藤成树/文 李世杰/译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43849975.html
  • 唯识学存在论及若干难题评析

    义:一有性无所得,二彼体无所得,三显现无所得。无所得者,推求诸法不见自性,非一切种都无所得。然于遍计所执自性无所得时,亦观彼依他自相。””   见道时的“无...现。”[15]这就是说,见道时,依他起性仍在,但不是五分别智所观的对象,五分别智只观真如,故依他起性显现。   这一解释与中观有异曲同工之处。宗喀巴大师在《菩提道次第广论》中指出,在...

    林国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14257979.html
  • 禅观与唯识思想之形成略探

    无分别智者,无分别智现在前时,一切诸义皆显现。﹝6﹞   修唯识观成就之菩萨,能使诸义(境)或显现显现,这是如何的“随心所变”!唯识观之成立,此经之地位绝不亚于《深密》。由此之故,仅局限《深密》...”之谓乎?  六、结语  上来从瑜伽行派之暝想中的八支行法,《阿含》经典揭示之无常、苦空观,《解深密经》行者于止观中使诸影像显现,《识论》之五重唯识观,我们看到了禅观与唯识思想发展的线索与轨迹。  ...

    传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443969717.html
  • 南浔极乐寺重修放生池疏

    心性,直下与三世诸佛,无二无别。但以宿恶业力,障蔽妙明,不能显现,沦于异类。遂致知识陋劣,除求食避死之外,了无所知。譬如大宝铜镜,经劫蒙尘。唯毫无光明,即彼铜体,亦显现,直同废物。忽遇智人,知是...戒杀放生之事,浅而易见。戒杀放生之理,深而难明。若不明其理,纵能行其事,其心决不能至诚恻怛。其福田利益,亦随其心量而致成微浅。倘遇知者阻诽,遂可被彼所转,而一腔善心,随即消灭者有之。以故不避繁词,...

    印光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3545542.html
  • 佛家治三毒

    声音一样,随风而过,根本不会停驻,因此挨骂者完全没必要嗔恨。从自己这一方来说,我本来就是色、受、想、行、识这五阴和合而成,假如我不受、不想、不行、识,即让四阴显现,对方当然就没什么可骂的了。我的... 在生活中,人们大概都免不了会遇到如意的事,由此而生的烦恼,会搅得您心神不宁。烦恼长期积累,对我们的身心健康必然造成损害。佛教认为,人的烦恼主要来源于人内心的贪、嗔、痴三种念头,因此将它们称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231598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