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为研究佛教文化提供一部简要的原始资料——《中国佛教思想资料选编》编后*

    方面的有关文献。诸如汉末的《理惑论》,南北朝时期有关神灭神不灭之争的资料,宋代以来调合三教的著作,如宋契嵩的《辅教篇》,元刘谧的《三教平心论》,明姚广孝的《道馀录》,清彭际清的《决疑论》等,都选入...佛教在公元世纪左右(两汉之际)自印度传入中国后,至公元四世纪时(东晋南北朝)开始在社会上,特别是思想文化领域,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到了公元七世纪至九世纪(隋唐时代),佛教形成了许多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3542652.html
  • 龚自珍学佛因缘和他的《发大心文》

    道场,设放生会,节校《无量寿经》,著《华严念佛三昧论》、《净土圣贤录》,晚年于杭州武林门外,常和二三禅侣静修念佛。他还会通儒佛,著《决疑论》,对程朱等理学家的排佛言论进行评议,认为儒佛可相互参证,“...今文经学家刘逢禄,习《公羊春秋》。他与林则徐、魏源等结识,以公羊学说抨击时政,倡言变法,是开晚清一代议政风气的杰出人物。由于他的一些诗文的广泛流传,如“吟罢江山气不灵,万千种话灯青,忽然搁笔无言说,重礼...

    张景岗居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01145485.html
  • 印光大师标应读典籍

    《折疑论》、《护法论》、《三教平心论》、《续原教论》、《决疑论》,皆护教之书。阅之,则不被魔外所惑,而摧彼邪见城垒矣。此等诸书,阅之,能令正见坚固,能与经教互相证明。且勿谓一心阅经,置此等于不问。...易而成功高,用力少而得效速,笃修一行,圆成万德,顿令因心,即契果觉者,其唯《佛说阿弥陀经》欤。良由闻依正庄严、上善俱会,则真信生而切愿发,有若决江河而莫御之势焉。从兹拳拳服膺,执持万德洪名,念兹在兹...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14850969.html
  • 试说世俗文献中的佛教内容

    ,姚希孟有《佛法金汤文录》十二卷等。再如清乾隆时进士彭绍升著有《决疑论》、《华严念佛三昧论》、《净土三经新论》等。士大夫们这样的投入,有的是出于信仰,有的觉得是一种做学问的吸引,或者兼而有之。但有...因而也是置身于世俗中的宗教。所以世俗是如何看待宗教的对了解宗教或了解其中门宗教都是非常重要,这就得靠世俗文献。宗教虽然着意构造的是彼岸世界,但是它的存在必须是在世俗世界之中。宗教在当前世界中的存在及其...

    严耀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13373395.html
  • 净土圣贤录续编卷2

    国土的距离之外,而它事实上就在当下的一念之间完全具足。”   彭际清又怜悯末法的众生,不具学法的正眼,而互相冲突抵触,因此著作《决疑论》,以贯通儒家和佛教的隔碍。又著作《华严念佛三昧论》,以解除...句话。等到读了《一行居集》,而感叹彭际清居士取舍之得宜恰当。读了《决疑论》和《华严念佛三昧论》,觉得非非二、无自亦无他,于是心中快然舒畅而几乎忘我了!”   清 吕蔚若   吕蔚若。浙江...

    清 陆士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72945069.html
  • 中国近代佛学的振兴者──杨文会

    附录《国朝著述诸家姓名略》中称他们为“理学别派”。彭氏会通儒释,对程朱理学家的排佛理论提出评论,写成专著《决疑论》,认为儒佛二家之旨“圆融无碍”。他自言,自读佛经后,始得为文之旨,其中受《华严》、《般若》、《四十二章经》等影响尤深。彭氏主要信奉净土法门,晚年于杭州武林门外,常和二三禅侣,静修念佛。他的著作极多,除《决疑论》外,重要的还有:《无量寿经起信论》、《观无量寿佛经约论》、《阿弥陀佛经...

    楼 宇 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20151001.html
  • 清乾隆时期江南士大夫的佛教信仰

    彭氏润族田(即日后的彭氏义庄【注八】)等的社会福利事业,造福乡梓。他一生的著作则有: 无量寿经起信论三卷 观无量寿佛经约论一卷 阿弥陀经约论一卷 华严念佛三昧论一卷 决疑论...不灭的,所以说它是「性真常」。彭际清就是根据这样的理论,主张在基本的原点上,三教是无有差异的。他在『决疑论』中云: 予畜疑久之,累数年而后决。莲华经云:「十方佛土中唯有乘法,无二亦无三,除佛方便...

    黄依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142155143.html
  • 《华严经》在中国流传概述

    华严大义》一卷,李贽的《华严经合论简要》四卷,方泽的《注华严经合论纂要》等。  清永光的《华严经钢目贯摄》一卷、《华严经三十九品大意》一卷, 彭际清的《决疑论》一卷、《华严念佛三昧论》一卷,弘璧的...教止观》一卷,《华严法界观门》一卷。  唐智俨除撰有《华严搜玄记》(《大方广华严经中搜玄分齐通智方轨》)五卷和《华严孔目章》(《华严经内章门等杂孔目章》)四卷外,主要著述有《华严十玄门》(隋法顺说,...

    高振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264263791.html
  • 中国古代的净土信仰及其特点

    主张儒佛一致的《决疑论》,其中以《净土圣贤录》影响较大。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净土信仰有以下四个特点:  、以禅净合一为中心的佛教各宗派的大融合,净土成为佛教各宗派的共同信仰,逐渐成为...属于后者。  佛教、基督教等宗教都有两个世界的说法:是现实世界,另一是天上世界。佛教称现实世界观为“秽土”,意谓污秽不净,业障蔽朦,受苦无量。天上世界则被称之为净土、佛国、极乐世界。大乘佛教极力宣扬...

    吴 平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61357047.html
  • 华严学—传统与己证

    方面采求华严思想上之念佛三味,著有决疑论一卷、华严念佛三昧论一卷等。其他与华严有关联的学者并非没有,但因元、明以后佛教诸宗成为混融之状态,到现今未见有特别持守不拔严密的教学体系学者之辈出。  ...坚慧造有略释,传说金刚军造释论一万二千顼。若翻译此释论将有三十余卷,唯在于阗国发;—现其原本,但未传到中国,所以其解释之内容完全不得而知。唯在坚慧所著之究竟宝性论及法界无差别论中,均说有如来藏思想...

    龟川教信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84364899.html
上一页12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