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449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河的禅法——中国大乘禅法的肇始

    间接得安侯禅法之传承。  注03陈慧注:“谓识神微妙,往来无诊,阴往默至,出入无间,莫睹其形,故曰阴。”(大正33,页9)  注04这与康僧会在所言“默种于此,化生乎彼,非凡所睹,谓之阴也。”其义相同...

    赖鹏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34964727.html
  • 慈悲(海涛法师选辑)〔1〕

    慈悲(海涛法师选辑) 慈悲海涛法师选辑目录#a01 慈悲#a02 爱与慈悲#a03 慈悲的生命#a04 大慈悲法门#a05 常拥慈悲心#a06 慈悲与智慧#a07 以慈悲为住#a08 修行就是慈悲#a09 慈悲之爱#a10 慈悲就是戒#a11 慈爱大师#a12 空性大...

    海涛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110967895.html
  • 中观唯识了不义不了义略论——兼与苦心法师商榷

    因(十度)及十地次序意义;03、十地菩萨之无二慧——说菩萨断人法二执,能证无二慧。断法执故,知自生、他生、共生、无因生之四生皆无自性,对“四生”解释颇详...

    智德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768206.html
  • 《格萨尔》所体现的古代藏族山水为喻的审美特征

    码]A[文章编号]1000-0003(2004)-03-075-07  自然山水能荡涤人的情怀、慰藉人的心灵,也能激励人的心志。众所周知,藏族是一个被大山环绕的民族,人们无时不受山水自然生命意蕴的感悟...

    丹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85668805.html
  • 伏藏著作在藏族史学发展史上的史学价值与地位

    2003)-03-019-11  藏族史学发展到分裂时期,其史学状况呈现出一个显著的特征,那就是一批掘藏师及其所发掘出的“伏藏”成为当时史学的主流。  “伏藏”指埋藏起来的经典,找到这些经典的人物被称为“...

    孙林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3568840.html
  • 拉卜楞地区尼姑寺现状调研

    拉卜楞地区尼姑寺现状调研   来源:西藏研究  作者:王英  [内容摘要]文章通过对甘肃省夏河县两座尼姑寺作实地调查的基础上,结合其他相关史料,就拉卜楞地区尼姑的历史沿革、目前尼姑寺的组织制度及佛事仪轨、尼姑出家的原因等方面作了比较全面而系统的分析。  [关键词]拉卜楞;尼姑寺;现状  [中国图书分类号]C3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03(2004)-03-107-08  7...

    王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95168855.html
  • 浅析牟尼赞普生平

    (2004)-03-042-09  赤松德赞有四子或三子两种说法。《红史》中四子分别是牟尼赞普、牟赤赞普、牟底赞普和赤德松赞;《智者喜宴》中分别是牟赤松波、牟尼赞普、牟底赞普和赤德松赞;《藏史明镜》...

    古格·其美多吉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2268885.html
  • 试析阿底峡与宗喀巴对神通的不同态度

    试析阿底峡与宗喀巴对神通的不同态度   来源:西藏研究  作者:高泽祯  [内容摘要]对于神通,阿底峡和宗喀巴一褒一贬。两种态度在传统的佛教思想中都有其根源。而各自所面临的宗教社会环境和各人的兴趣偏好则直接促成了二人对神通的不同态度。  [关键词]阿底峡;宗喀巴;神通  [中国图书分类号]B948[文献标识码]1000-0003(2004)-03-061-06  在藏传佛教的历史上,阿底峡和...

    高泽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04868915.html
  • 释迦也失在南京、五台山及其与明成祖关系史实考述

    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0-0003(2004)-03-099-08  一、明成祖与藏传佛教  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其在中国的兴衰一直与统治者所奉行的佛教政策有很大关系。诚如《元史》所言:“释、老...

    陈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190669055.html
  • 佛教的“如来藏 ”思想与婆罗门教的“我”的观念

    Unwin LTD.1953.  [7]姚卫群.古印度六派哲学经典【M].北京:商务印书馆,2O03.  [8]巫白慧译释.圣教论[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103一l13. ...

    姚卫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2698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