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1123篇,用时13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夷夏之辨与三教关系

    三破论》的基本观点摘录下来,同时进行辨析批判。综观全文,比较重要的论点可归纳如下。   1、针对“入国而破国”,《灭惑论》认为,大乘佛教灵活变通,二谛之法以有导俗,以无入真,而且四等弘心,六度拔苦,...

    刘立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482078568.html
  • 蔡瑞霖:关于唯识学时间意识的现象学考察

    并举对比,来获致各自新义及发展。(注1)   印度瑜伽行学派,是大乘佛教中极重要的思想,一般称唯识学或唯识论( Vij~napti-maatrataa-siddhi )即是这学派思想特色的专称。就...─┼── D   t1│ | t│ | t2│   │ | │ | │   │ │ │   │ │ │   │ │j │   │ │ │   F H N   AD:显现...

    蔡瑞霖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878754.html
  • 敦煌石窟社会化佛教浅论

    )的莫高窟第85窟,它突出了这样几个特点:1,初建时家族窟主与施主的协作关系;2,家族窟主与施主关系的演变;3,不同时期出现在该窟甬道首席供养人位置上的官宦施主;4,僧窟以家窟名义的历史。   ...

    马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4278780.html
  • 佛教与西夏文字的创制

      佛教与西夏文字的创制   张迎胜   原刊《兰州学刊》2009年第3期,第1-5页   内容提要 对西夏文字的研究,至今仍有尚待涉足的秘境。作为佛国圣地的西夏,充当其精神世界最为重要内核的佛教,理应体现在西夏的全部文化过程,即文化内容及其结构的连续变化之中。有鉴于此,本文对佛教与西夏文字这一文化形式、序列、形貌的关系加以探讨,从基于佛教信仰的佛经译写是西夏文字创制的重要动因,以及西夏...

    张迎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90578800.html
  • 金刚经的现代意义——济群法师

    老庄概念阐释般若思想,从而形成了对般若学的研究浪潮,出现了般若学弘扬史上的辉煌时期,即六家七宗1。但是因为般若经的翻译问题,人们对般若思想却未能正确理解。其后,罗什弟子僧肇曾撰论对此进行批评2。 ...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778880.html
  • 佛学问答——惟贤长老答

    佛学问答——惟贤长老答 1、“没有般若的修行都是外道”这句到底对不对?禅定中出现景象应如何看待?到底是好还是坏? 答:外道不外道,就看有没有正见。有正见的修,也就是依照般若的修行作观察,般若主要就是讲“无我”,“我”是生死根本。注意这个问题,你不拔断生死根本,不“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拔除由我执产生的贪嗔痴,走的道路是什么道路?那就不是佛法的正道! “我要求证神通,求得身体长生不死”,...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4878881.html
  • 翟氏先辈在敦煌修建功德窟

    寸复原残缺损坏部分,使整窟再现唐代绘画的精神原貌,曾属难得,为法源寺增添为艺术殿堂里美丽的篇章。   【注  释】   [1] 《资治通鉴》卷196《诸遂良疏》   [2] 《资治通鉴...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593178952.html
  • 佛经启悟法

    具体状况,我们一般可从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蕴炽盛等八个方面来加以认识和了解。   1、人生问题的意义   人生观,是我对于人生的价值、意义,和个人立身处世的态度的一种看法或见解...

    悟实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1241979018.html
  • 无上的智慧——文殊菩萨

      (1)带果行因堪当重任   文殊菩萨,既然是三世果位如来,其智慧特殊可知。因此,在释尊一代时教中,凡大乘法会,无不参与,而且担当重任。   在华严经,是一佛二菩萨共演大教,名华严三圣。一佛是...

    文珠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3979222.html
  • 五戒十善论

    人生的因果原理呢?《五戒十善》便是一部介绍善恶因果与人生命运关系的经典。   (1)相信有善有恶。人的行为有善的,有恶的。什么是善?什么是恶呢?有人说:对我有好处是善,反之是恶。在不同人的眼里,站在...

    光明王仁波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52340792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