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493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佛驮跋陀罗被摈缘由考

    姑藏,他劝姚兴迎请佛陀耶舍,姚兴并未采纳,当姚兴命罗什译经时,罗什说:“夫弘宣法教,宜令文义圆通,贫道虽诵其文,未善其理,唯佛陀耶舍深达幽旨,”[41]此话虽是谦虚,但说明了罗什对有些教义虽诵其文,而...三、觉贤与罗什的学风不同,罗什为龙树系的空宗,觉贤为世亲系的有空,“学风的不同以致双方徒众不和,则为根本原因。”[45]另外是二人的性格不和,罗什“为人神情朗徹,傲岸出群”[46]觉贤则性格刚直,...

    存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81841382.html
  • 藏传佛教对西夏的影响

    保  存着极为珍贵的西夏藏传佛教壁画(注 41 ), 参观者莫不叹为观止  。 藏传佛教中的唐卡(注 42 ),亦是以宗教为内容的艺术品,多为  佛像,在时间上都是近现代的作品。 中世纪保留下来的唐卡... 45)。例如比丘像(宁夏贺兰县出土的比丘像,称作上师像)为例,  黑水出土者三八x二七公分(图2),胶彩,棉质。比丘结跏趺坐于仰  覆莲花座上,面部表情庄重安详,身披朱红袈娑,秃顶、面部胡须发  达...

    李范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12774047.html
  • 嘉祥吉藏的“十如是”解释

    641上。  13. 《大正藏》卷45,页14中。  14. 吉藏《法华游意》亦言:“无名相法,为众生故假名相说,欲令众生因此名相悟无名相,盖是垂教之大宗,群圣之本意。所以无名相中假名相说者,如《大品》云:‘一切众生皆是名相中行。’今欲止其名相故,藉名相令悟无名相矣。”(《大正藏》册34,页642中-下)  15. 《大正藏》册45,页15下。  16. 吉藏于《中观论疏》卷二引法朗之语说:“既...

    黄国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0146834.html
  • 柏林收藏的回鹘语文献及其研究概况

    rkische Bruchstücke einer nestorianiachen Georgspassion)》,《博物馆》第39卷,1926年,第41~75页。   [45] 这里指的是缪勒(《回鹘学》第...,也将收入《吐鲁番突厥文书》系列。[41] 迈耶尔(I. Meyer)小姐也正在加工整理类似的一份文书。该文书用写经体撰成,梵荚装。我们还应提到那批佛教密宗文献,对其整理尚待时日。缪勒已把这份文献定...

    茨默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22050697088.html
  • 《佛顶尊胜陀罗尼经》与唐代尊胜经幢的建立----经幢研究之一(1)

    41-42。关于这一点,将另文讨论。  页150  (一)佛顶尊胜陀罗尼经的内容  这部佛经的篇幅并不长,其内容可分为两部分,一是意译部分,叙述释迦牟尼说“佛顶尊胜陀罗尼”的原委,其中极力称颂赞扬此...,是《佛顶尊胜陀  罗尼经》的传入,似无资料可证实。(宿白,,《文物》9  (1989):45)。《佛顶咒经并功能》一书仅见于《历代三宝记》的记载,因其书今已不  存(见《密教发达志》,159)。无法...

    刘淑芬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848113.html
  • 般舟三昧念佛法门及其传播

    达禅法师的般舟行109  表2-41 戒尘法师般舟行109  表2-42 清代般舟行法的行者110  表2-43 祥瑞法师的般舟行112  表2-44 心忠尼师的般舟行113  表2-45 律航法师的...  一、贤护的头陀24  二、菩萨的广传27  三、无所著念佛31  四、经行不间断40  五、见佛的模式41  第三章 中国佛教般舟行者的传播51  第一节 龙树论师与《般舟三昧经》51  第二节 ...

    陈汉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8075454696.html
  • 现代禅及其思想特色

    开放心灵并非鼓励纵欲,而是说,如果已有的欲望是合理的需求,则应该尽可能在不违背法律亦不伤害他人的情况下去满足和疏导,并在此过程中思惟缘起。应注意的是,不要压抑,不要放纵。[41]其次,就佛教的根本理趣...符合悲悯度生的原则,另一方面也符应菩萨广学一切法门的悲愿[45],可以扩充经验领域,培养方便智慧。因而,开放心灵在适应、引导初机之外也兼具了菩萨慈悲度生的原则。  在开放心灵的基础上,李元松认为,学佛...

    张嘉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255460045.html
  • 略探闻所成慧在修道中的意义

    ,闻慧不仅是听闻,同时也含有思惟活动。思所成慧是在闻慧的基础上,加以推度、思择,以求所思惟的法义无谬。40从名言的叙述、文义的分别,逐渐进入微细的思惟乃至与定相应的观察,41行者最终能以这通达、了知及...子,但从前进的方向而言,他必定会到达目的地。由此看来,闻慧在修行的过程上,有著指标的作用,为行者提供明确的指引。45  六、 结论   在重视口传的印度佛教,语言可说是极为重要的媒介。佛法的宏传,法义...

    释祖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70747571.html
  • 《俱舍论》史略及其价值

    713。  [22] 圆晖《俱舍论颂疏》卷1,T41,p815b。  [23] 《大正藏》45册,P249c。  [24]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与论师之研究》,p662。  [25] 《俱舍论》卷...阿毗达磨的重要性,从《俱舍》入手,加强对部派佛教思想的学习和研究,以期教法重振兴、正法长住世。  【参考资料】  [1] 普光《俱舍论记》卷1,T41,p001a。  [2] 印顺《说一切有部为主的论书...

    振 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05762032.html
  • 四谛顿、渐现观之初探(2)

     “于一刹那不初不后作四事”是其立场,也即是“一时见四谛”说了。论中还举了“船、灯、油、日”譬喻来加以说明顿现观。[41]  觉音(Buddhaghosa)按照《解脱道论》之修道次第所造成的《清净道论...或许是继承《解脱道论》的,不过《解脱道论》又受那一部派之影响,则有待研究了![45]依《清净道论》“智见清净”一节来看,觉音论师对于四谛现观,完全是采纳《无碍解道》与《解脱道论》之定论,故有顿现观思想的...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9024531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