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石泓寺石窟—延安市—陕西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6日
来源:宝华寺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石泓寺石窟

  时代:隋至明
  类型:石窟寺及石刻
  所在地:陕西省富县

  又名川子河石窟。位于富县直罗镇韩村以东2.5公里处。石窟坐北面南,北依山,南临川子河水,东西为川道。共有洞窟10个,小龛65个,石造像3371尊。10个洞窟中7个有石刻造像,分布在长约70米的山崖上,最大的宽10.3米,高5.4米,深10.7米;最小的宽1.2米,高1米,深2.1米。从窟内题记看,该石窟始凿于隋大业年间(公元605年—618年),唐、宋、金、明、清各代都有雕凿。其中,从东向西数第六窟是主窟。窟口处为甬道。窟前有三开间两层木构大殿一座。窟平面略呈方形,窟中央凿石成基坛。基坛四角各有一根连顶接地之石柱。基坛正面造像为一佛二弟子。释迦佛结跏趺坐于束腰仰莲须弥座上。佛像通高3.45米,其中座高1.59米。释迦佛上方窟顶藻井装饰华丽,并刻有“释迦如来”“香花供养”8字。释迦佛左侧侍立弟子迦叶,双手打拱,站立在仰莲座上,造像高1.62米。右侧侍立弟子阿难,双手打拱,足踏仰莲座,通高1.74米。基坛东侧石柱间,为文殊菩萨,结跏趺坐于仰莲束腰须弥座上,须弥座中央刻象首。石柱四壁均满雕佛、观音、罗汉等像。窟内共有造像3305尊。窟内所见题记有唐德宗贞元元年(公元785年)、贞元二年(公元786年)、金熙宗皇统元年(公元1141年)、皇统二年(公元1142年)造像题记。窟内主要造像均妆彩。1992年4月20日,由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又名川子河石窟。位于富县城西直罗镇川子河北岸,坐北面南,依崖而凿。距县城约65公里。现存洞窟10个,小龛65个,石造像3371尊。西边除一个造像已毁的道教窟;及两个空窟外,有造像的为7个洞窟。这7个洞窟分布在长达70米的山崖上,最大的宽10.3米、高5.4米、深10.7米,最小的宽1.2米,高1米,深2.1米。从窟内题记看,此窟始凿于隋大业年间(605~618),唐、宋、金、明各代都有雕凿。窟号从东向西依次排列。
  第一窟:长方形,壁上刻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的题记,为明代所建造的“三教石洞”,有石刻坐像三尊,立像三尊。东西两侧有台,洞外还有清嘉庆年间(1796--1820)的摩崖碑刻。
  第二窟:中央有佛坛,刻五尊佛像。东西两侧壁共有小造像36尊。洞侧左右各有一浮雕金刚力士。窟内中央有基坛,坛上有背屏五个,上承窟顶;背屏上雕一佛二弟子二菩萨。东壁有造像龛,内雕一佛二菩萨。旁边刻有“宋开宝二年(969)李庭宝造释加牟尼佛、菩萨三尊”的题记。
  第三窟:中央设方形坛基,坛基上有五尊雕像,为一佛二弟子二菩萨。洞口左右各有一金刚力士。东侧菩萨背屏上刻有宋乾德六年(968)敦士元等三人共造菩萨铭记。东壁有二小龛相连,造像五尊。有唐咸通五年(864)郑君雅造一佛二菩萨一铺铭记和咸通三年(862)陈公造像记。四壁有唐咸通年间(860一873)的造像题记。可见这第三窟建于唐代,宋代作了进一步的雕凿。
  第四窟:入口附近,左右名雕一金刚力士。中央佛坛上雕文殊乘狮像。狮身东侧有一童子,左手执缰作跪状。西壁有小龛二座,南龛有造像一尊,北龛有造像两尊。刻有后周显德元年(954)的题记,证明该窟凿于五代。
  第五窟:中央佛坛上雕一佛二菩萨,窟壁上有造像34尊。东壁有二小龛。北壁有一佛二弟子二菩萨。南龛有菩萨像一尊,头结高髻,面目清秀,右足翘起踏于石台上,左足下垂踏于莲花上,右壁斜置右膝上,左手扶坐,神态安祥。窟内有隋大业年问题刻。
  第六窟:本窟为主窟,规模最大,雕像最多,共有造像三干余尊,内有金皇统元年(1141)四年(1144)、八年(1148)和贞元元年(1153)、二年(1154)题刻。窟内佛坛雕像位于中央,有一佛二菩萨二弟子,佛与菩萨均结跏跌坐于莲花座上,二弟子分立两旁。佛坛四周有四个通顶连地的大石柱,上承窟顶,石柱上雕有大小造像1331尊,其中东侧前柱西刻有留须小造像一尊,似道教天尊。南侧刻一佛二胁待。西侧前柱北面刻菩萨坐像一尊,两手相交于腹前,衣褶流利,作闭目深思状。东侧石柱北面分段雕罗汉像十尊,谈笑、静思,神态各异。西侧后柱南面刻菩萨像一尊,翘右足坐于山岩间,雕凿精美。石壁有大小造像1947尊,窟顶刻有几何图案花纹,雕刻有明显的唐代风格。窟内除有金代题刻外,还有明清两代的题刻。
  第七窟:窟内后部及左右两侧有石台,台上有泥塑小像20尊,窟顶前部有八角藻井,并有蔓草和二龙戏珠图案,后部刻有龙、蛇、凤、麟及花草图案,均似清代造作。

标签:陕西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上一篇:清凉山石窟—延安市—陕西寺院
下一篇:没有了!
香港,澳门,台湾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沪ICP备05002419号

办公地址:北京昌平区望都新地南区18号楼三单元501室 办公电话:010-817542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