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部作者 |  祖师大德  | 南传比库 | 汉传法师 | 藏传仁波切 | 佛教学者 | 居士 | 
  作者头像
    陈义孝
  作者简介
  吉兰丹位于偏远东海岸,佛教虽不兴盛,却出现了一位能讲擅写的陈义孝居士,早在70年代创办《佛教文摘》,又编写风行各地的《佛学常见词汇》、《怎样修行佛法》及《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

  人生旅途钟爱佛学

  陈义孝年轻时就有一个梦想,希望此生无论是从事何种行业,授予陈义孝居士的聘书到了50岁时一定要退下来,找一个清净的地方隐居,以便专心修行佛法。这个愿望今天终于实现了,经一番寻寻觅觅找到了怡保,就是因为喜欢这里四面环山,山明水秀,将自己的居所命名为“净念居”,并用“净念”两字自撰一联:净心明自性,念佛见弥陀。

  这对联提醒自己务必净心念佛,才有希望一心不乱,明心见性:要一句佛号念到底,才有希望在此生中见到阿弥陀佛。

  陈义孝是来到怡保才开始念佛的,他坦诚自白:“我是个业障非常深重、福慧非常浅薄的下下根人。我以前太自负了,以为自己是上根的人,于是选择修禅修密兼学教,由于跟自己的根性不契合,所以蹉跎岁月,白费功夫。现在回想起来,常为自己的好高骛远和刚愎自用的性格而惭愧不已。”

  参与佛学

  陈义孝由于家境贫困,只念了六年小学。不过从小对古典文学很有兴趣,看遍《水浒传》、《三国演义》及《西游记》,奠下深厚的中文基础。25岁那年新加坡朋友赠送一本《金刚经》,虽看不懂却如获至宝般珍藏。当时在吉兰丹难得听闻佛法,很少法师愿意来弘法,他皈依了来自槟城的修静法师,并由修静法师主持,成为该州第一宗佛化婚礼的主角。

  在学佛过程,他发现许多佛学的名相术语不易了解,可是又找不到解答对象,便发心编写《佛学常见词汇》,此书主要是依据《佛学大辞典》为蓝本,从中选出常见的条目加以改写。当时他在哥打峇鲁的一家会馆担任座办,工作十分清闲,容许他从早到晚在编词汇。词汇编好后,特到槟城请教竺摩上人。竺摩上人郑重其事,与陈义孝老居士他及黄荫文居士三人上升旗山住了一星期,从头到尾,将每一个条目详细审阅,还亲自动笔修润呢!

  这本《佛教常见词汇》71年由佛青出版,由于简明易用,除了在大马出了三版,也在台湾及中国大陆印行。目前,他正在进行此书的修订工作,说明原则:“我曾在新加坡发现此词汇翻版书,内容一模一样,却擅自更改作者名字。其实我所出版的书不讲版权,一分钱也没收过,最主要是能让更多的读者得益。不过,目前究竟有多少种版本我也不确定。”

  至于《佛教文摘》,乃陈义孝当年鉴于本地佛教出版刊物太贫乏,便效法《读者文摘》的成功模式,筹划一份网罗锦绣文章的佛教季刊。1972年得到罗福兴与王振教居士支持,由他担任主编,从选稿、设计、校对到寄书一脚踢。《佛教文摘》出版三年共12期宣告暂停。陈义孝当时有满腹佛教事业计划,可是他的个性自负,很难开口向人要钱,便决定要弃文从商筹资。

  一年后,佛青会长前往吉兰丹拜访陈义孝,要求将《佛教文搞》转让给佛青出版,他一口应承,喜见这份心血结晶有人接手。1982年佛青在槟城举行高级训练营,陈义孝受邀主讲《金刚经》,他发现许多学员只注重理论,却忽略了实践修行,又花了半年时间编写《怎样修行佛法》,透过此书呼吁年轻人学佛要修行并重。

  悲咒治病

  陈义孝早年对持咒的兴趣浓厚,他以古梵音持诵大悲咒颇有灵验。当他经营砖厂时,有个马来工头旷工多日,他便到工头家里探问,一踏进门,见工头在地板上翻滚,不断发出痛苦呻吟,工头的父亲在旁哀叹连连,告知送去医院三次也查不出病因,全家不知如何是好,要将这儿子交托给老板。

  陈义孝征得同意后,取一杯清水,只是持诵了几遍大悲咒,对方出奇地不再翻滚,渐渐平静下来,第二天就能回来工作。他回述笑说:“这是我持诵大悲咒多年,第一次派上用场,当时见他这么痛苦,做父亲的又在哀求,使我生起当仁不让的慈悲心,便观想观音菩萨手持净瓶洒甘露,没想到这么快就见效了。”

  治好工头的消息传开,甘榜的人纷纷称他为Tauke Bomoh(巫师老板),许多奇难杂症皆来求助。

  最惊奇的实例是陈义孝母亲患有心脏病,一度瘫痪不能行走,住在哥打峇鲁老家楼上静养。有晚他很虔诚地为母亲祈诵大悲咒后,睡到半夜儿子跑来叫醒说:“婆婆下楼了”,他闻言吓了一跳,急忙冲下楼看,只见母亲果然坐在楼下,他忍不住叫:“楼梯窄直难行,万一你跌倒怎么办?你有本事自己下来,就自己走回上楼。”

  母亲听了又慢慢地爬上楼。这一幕太震撼了!他事后分析,并非自己有什么神通,而是菩萨加被。素来研究《金刚经》的他不讲神通,不过从此对持咒更有信心了,每天早、午、晚三次各诵49遍,后来得悉长短咒一样功德,又改持六字大明咒,以金刚诵持咒,专注用功时可以听到自己的心跳,跳一下就念一声咒。

  归隐念佛

  陈义孝归隐到怡保,58岁那年有一天,大约下午一两点钟,他正在清净持咒时,内心突然生起了一个念头:从今以后要改持阿弥陀佛名号。

  这个念头来得莫名其妙,他以前热心弘法时,讲过很多次《阿弥陀经》,并劝人念佛求生西方,但是自己却喜欢修禅学密宗,从来不念佛。或许,唯一的理解是:他与阿弥陀佛的缘分到了!

  他决心效法莲池大师,尽弃以前所学,一句佛号到底:“三藏十二部,让给他人悟;八万四千行,饶予他人行。”

  陈义孝发现念佛之后,自己许多地方都改变了。例如:从前贡高我慢的习气很重,现在却从心底里觉得“一切人都是菩萨,只有我自己才是凡夫”;以前总是固执地自是非他,现在觉得一切人都是我的好老师;又以前起心动念总离不开贪嗔痴,现在当这些念头一起,便能醒觉,念一句“阿弥陀佛”把它们压下去,并强调说:“我相信这些都是佛菩萨的加持所致,决不是我这个业障深重的凡夫修持有功。”

  陈义孝依照“发乎心,出乎口,入乎耳”的九字真言来念佛。当初看到憨山大师的开示:念佛的人千千万万,往生者如凤毛麟角,何以故?皆因念佛有口无心,若依此法保证你中上品生。

  人生目标经验畅谈

  憨山大师如此肯定把握的方法,令他一生受益无穷。根据他的经验:念佛要由真心而发,和由心口一致之口而出,一下子委实很难做到,但只要把“入乎耳”的功夫做好,则发乎心和出乎口的基本要求同时也能达到,正如《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所说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我们只要做到“净念相继”,同时也就会“都摄六根”一样。所谓“入平耳”,就是要把所念的每一句佛号,佛号中的每一个字,都要听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只要静听自己念佛的声音,心中的妄念自然会越来越少,乃至于无,这就是“念佛三昧”,也就是“一心不乱”了。

  书籍出版

  陈义孝去年在台湾出版了一部《阿弥陀佛和他的极乐世界》。他尝试将净土三经和净宗古大德之三本名著(即善导大师的《观经四帖疏》、莲池大师的《弥陀经疏钞》和蕅益大师的《弥陀要解》的精华要义),用现代的话,配合一些科学的例子,作扼要的介绍,希望能增加世人对念佛和求生净土的决心。

  此书今年也在我国印行简体版。因为此书,又有不少佛友找上门,陈义孝谈起现代有人提倡“化娑婆为极乐”,提倡“人间净土”,此口号很迎合时下一般知识份子和年轻人的口味,所以颇受欢迎。他要问的是:可以化娑婆为极乐吗?须知化娑婆为极乐的要件是:心净则土净。试想想,世人能做到不起心动念吗?在起心动念时能做到没有贪嗔痴慢疑吗?世人必须都做到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恶口、不两舌、不贪、不嗔、不痴,把这些恶心恶行完全断绝涤尽,还要有很深的禅定功夫,以便改变世人的正报,当“依报随著正报转”的时候,才会有净土的出现。我们不妨睁开眼看看我们的世界,人与人间,国与国间,种族与种族间,人与畜生之间,畜生与畜生之间,到处都是弱肉强食,强权即是真理,简直是一个强盗的世界。他认为在这样的世界里高谈“化娑婆为极乐”,可谓为痴人说梦。

  警世名言

  陈义孝举“以指标月,切莫以指当月”这句名言说明:“这是提醒世人,一切的经论都只是标月之指,指即非月。我们不要只知在经论上作参究的功夫,而要更进一步去探讨经论上所指示的终极目标。但愿大家都信弥陀,念弥陀,此生中,了生死,离轮回,出三界,生净土,成佛道!”

  3陈义孝佛学常见辞汇举例归元

  又名归真、归寂、归化、归本等,是圆寂的意思

  归戒

  三归戒,即归依佛法僧三宝的戒法

  归命

  梵语南无,华译为归命,即把身命奉献给佛教

  归依

  归投依靠的意思

  归依佛

  归投依靠佛陀的指示而追求真理的意思

  归依法

  归投依靠教义而求得真理的意思。

  作者详细信息
姓名:陈义孝
性别:男
生日:2013-11-09
电话:
分类:居士
  作者文章列表
总55个作品 首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尾页 页次:1/2页 40个作品/页 转到第
搜索:  高级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