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法相宗>>正文内容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九·七、修道位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4日
来源:   作者:韩镜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韩镜清:成唯识论疏翼 卷九·七、修道位

 

  【论文】

  九·一六四 次修习位,其相云何?

  【疏翼】

  第二举颂文正释五位即别举五颂别解五位中,第四段别举﹝第二十九﹞颂别解第四修道位。于中分二:一、因问兴起,二、举颂别答。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下、明修道。

  前见道者,唯在初地初入地心。今此修道,除初入地心,出相见道已,住出地心,乃至第十地终、金刚无间道来,并名修道。

  此为问已,至下当知。

  【颂文】

  九·一六五 颂曰:无得不思议,是出世间智;舍二粗重故,便证得转依。

  【疏翼】

  第四段别举﹝第二十九﹞颂别解第四修道位中,第二举颂别答。于中分二:一、举颂文,二、略广释。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此、举颂答。

  即于初地住出心后,渐至究竟金刚道来,皆断法执种故,至无学位便证转依。

  【论文】

  九·一六六 论曰:菩萨从前见道起已,为断余障、证得转依,复数修习无分别智。

  【疏翼】

  第二举颂答中,第二略广释。

  【述记·卷五十五】

  下、释,有二:初、以略释颂文,后、广释颂义。初中有二:初、释上三句正显位相,后、明此修位于究竟位便证转依。

  十地修道,修“无分别智”,“为断余障、证”“转依”等,生起下文。然非唯智是修习位体,今从所缘能断道说,略不说余。

  【论文】

  九·一六七 此智远离所取、能取,故说“无得”及“不思议”。

  【疏翼】

  第一以略释﹝第二十九﹞颂中,第一略释上三句正显位相。于中分三:一、略释初句颂,二、略释第二句颂,三、略释第三句颂。初中又有二解,此即初解也。

  【述记·卷五十五】

  “远离所取”,名为“无得”;“远离能取”,说“不思议”。此即解上初句颂也。即一智体离计所执实所能取,说“无得”等,非无见分等。

  【论文】

  九·一六八 或离戏论,说为“无得”;妙用难测,名“不思议”。

  【疏翼】

  第一略解初句颂中,第二解。

  【述记·卷五十五】

  即一智体,无有分别。有分别者,戏论行相,即后得智亦名“戏论”;或有漏分别,说名“戏论”,偏执增故,名为“戏论”;即后得智不名戏论。

  若依前解,能断二障无分别智,名为“妙用”,是“不思议”;若依后解,即无漏智皆离过失,能违生死,名为“妙用”,是“不思议”。

  今此论中,但约前解,论自显故。

  【疏翼】

  安慧解云:

  此中既无能取心,且所取义亦不可得,故说言“无得”、“不思议”。

  以上第一略解上三句正显位相中,第一略释初句颂讫。

  【论文】

  九·一六九 是出世间无分别智。断世间故,名“出世间”。二取随眠,是世间本,唯此能断,独得“出”名;或“出世”名,依二义立——谓体无漏,及证真如;此智具斯二种义故,独名出世,余智不然,即十地中无分别智。

  【疏翼】

  第一略解上三句正显位相中,第二略解第二句颂。

  【述记·卷五十五】

  解第二句颂。

  “无分别智”具二义释:谓“断世间”、“体无漏”等。后得不然,不名出世。

  【论文】

  九·一七○ 数修此故,舍二粗重——二障种子立粗重名,性无堪任,违细轻故——令彼永灭,故说为“舍”。

  【疏翼】

  第一略解上三句正显位相中,第三略解第三句颂。

  【述记·卷五十五】

  解第三句颂。

  “违细”,名“粗”;“违轻”,名“重”。所知障种名“粗种”者,及非种粗重,地地别断;烦烦障种名“粗重”者,金刚始除。若论烦恼,非种粗重,亦地地断。今显由十地修无分别智,至金刚心,断烦恼种;十地等中,断所知障等;总合为言,名断二种。约究竟尽,唯在金刚,金刚尽时,证转依果。

  【疏翼】

  以上第一以略释颂文中,第一释上三句正显位相讫。

  【论文】

  九·一七一 此能舍彼二粗重故,便能证得广大转依。

  【疏翼】

  第一以略释颂文中,第二明此修位于究竟位便证转依。于中分二:一、合解第三四句,二、专解第四句。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由十地修智究竟1,故至佛证转依。

  【论文】

  九·一七二 “依”,谓所依,即依他起,与染、净法为所依故。“染”,谓虚妄遍计所执。“净”谓真实圆成实性。“转”,谓二分:转舍、转得——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舍依他起上遍计所执,及能转得依他起中圆成实性;由转烦恼得大涅槃,转所知障证无上觉;成立唯识意,为有情证得如斯二转依果。

  【疏翼】

  第二明此修位于究竟位便证转依中,第二专解第四句。于中有二复次释,此即第一复次释也。

  【述记·卷五十五】

  解第四句颂,于中有二复次释,即为二也。今第一解。

  总为别依,断“染”,故无所执;生“净”,故得二果。余文易了,同《摄论·果断分》解转依2。无性第九卷等3同之,彼文稍广4。

  言“转依”者,“转”谓转舍、转得;“依”谓所依;即转之依,名为“转依”,依士释。

  又解此文:依他事上,邪理执著,正理离倒;转舍、转得,事为理依,故名“转依”也。

  无性5云:二所依止转依,亦持业释6。然今能依、所依,合为7转依,故无持业。

  今言依他起名转依者,流转、还灭依也。即所舍、所得。所得,通二果。由执心8故,起有漏法。有漏法断,所执名舍,非别有体名为舍也。

  【论文】

  九·一七三 或“依”,即是唯识真如,生死、涅槃之所依故。

  【疏翼】

  第二专解第四句颂中,第二复次释。文分为三:一、总标迷悟依,二、假说新净所以,三、料简颂意。此即初文。

  【述记·卷五十五】

  第二师解:“依”,即真如,迷悟依也。

  【论文】

  九·一七四 愚夫颠倒,迷此真如,故无始来,受生死苦;圣者离倒,悟此真如,便得涅槃,毕竟安乐。由数修习无分别智,断本识中二障粗重,故能转灭依如生死,及能转证依如涅槃,此即真如离杂染性。如虽性净,而相杂染,故离染时,假说新净,即此新净,说为转依;修习位中,断障证得。

  【疏翼】

  第二复次释中,第二假说新净所以。

  【述记·卷五十五】

  悟此真如、证涅槃者,以涅槃者,即是真如离杂染法。

  又假涅槃依真而立,能、所依异。此位断障,金刚心后证得,非此位即证。

  【论文】

  九·一七五 虽于此位,亦得菩提,而非此中颂意所显。颂意但显转唯识性,二乘满位,名解脱身,在大牟尼,名法身故。

  【疏翼】

  第二复次释中,第三料简颂意。

  【述记·卷五十五】

  其“菩提”者,而非此中颂意所显。颂意所显如后颂9说“安乐解脱身,大牟尼名法”故。

  “牟尼”者,寂默义;寂止默静,离10诸杂染故。非彼菩提是唯识性,在大牟尼,名法身故。

  七十八中说,二乘有此11名“解脱身”,故说三乘“平等平等”12。

  其第一师:菩提亦名转依者,如后颂13中自当解释14。

  上来已略释二15文讫。

  【疏翼】

  以上第二略广释中,第一以略释颂文讫。

返回目录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