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内明>> 密宗>> 藏秘>>正文内容

谈锡永:《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导读 前言

       

发布时间:2013年04月07日
来源:   作者:谈锡永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返回目录

谈锡永:《四法宝鬘》导读 第一篇导读 前言

 

  龙青巴尊者(Long Chen Pa,Long-Chen Rab-jam Pa 1308-1363),为西藏宁玛派重要祖师,得无垢友尊者(Vimalamitra)大圆满心髓派(Nying lig)传承,由是开展法脉,至今传承未断。藏人以尊者及萨迦班智达(Sa- kya Pandita)暨宗喀巴大士(je Tzong-ka Pa),为文殊师利菩萨三大化身,足见其在藏密地位之崇高,亦言其智慧之深广也。

  尊者出生家族为宁玛派世家,莲花生大士二十五大弟子中之胜声尊者(Gyal-ba Chog Yang)即为尊者之族祖。胜声尊者修马头金刚得大成就,为藏密早期著名祖师。

  相传龙青巴尊者出生时,其母梦狮子眉间放太阳光照耀三界,此即尊者以如日密法普照有情之徵兆。及九岁,尊者即能诵《般若二万颂》及《般若八千颂》;十二岁在桑耶寺受戒,法名戒慧。十四岁学戒律;十六岁从萨迦派学《道果》。其后遍学外密三续(事密、行密、瑜伽密),于十九岁时又从迦当派学显宗经论及《因明七论》,至三十二岁时始开始传法,建立道场。其后更得宁玛派大圆满法传承,遂成一代宗师。所著《七宝藏论》、《大圆满三休息论》、《三自解脱论》、《三心要》,即为尊者之重要著作。

  本论亦为尊者重要论著之一,据噶朱派冈波巴大师(Gang Po Pa 1079- 1161)之《四法》(Dag-po Cho-zhi)而作,既广释其义,且以大圆满见加以抉择,故全论意趣已不同冈波巴原论。称为《宝鬘》,虽有诠释原论之意,此盖尊者自谦而已,实质可视为造论,殊非释论也。

  四法者,即归心于法、修法为道、道上除妄、净妄成觉。四者分摄见、修、行、果。

  本论篇幅虽短,唯已由小乘、大乘,说至密乘;密乘中又由外密说至无上密;无上密中复由生起次第说至大圆满,宁玛派之九乘次第盖已包摄无余。以大圆满及大圆满见作归结,殆属宁玛派传统。宁玛派所传即为印度不可思议法门,于显宗推大圆满见(即大中观)为究竟,于密法推大圆满道为究竟,此固与其后宗喀巴大士建立之体系绝不相同。宗喀巴于显宗推中观应成派为究竟,于密法则推圆满次第为究竟,此间之差异,读者应予注意。

  近世编著西藏佛教史者,每多不读藏密大师论著,本身亦未学密法,仅据若干资料,辗转抄引,且由于格鲁派(俗称黄教)掌握西藏政教已四百年,宗喀巴大士及其弟子之论著亦经译为汉文,故著史者即就近取舍资料,漫漶为文,于是竟谓宁玛派不成体系,又谓其九乘次第即西藏原始宗教苯教之九次第,是真足以误导后学。

  按印度密乘祖师,其无上密一系,源头实为维摩诘(Vimalakirti),即《维摩诘经》中向释迦诸弟子及诸大菩萨说“不可思议法门”之大德。依宁玛派说,其为无上密五大持明中之人间持明,余四者则为耶舍持护天、现毒龙王、焰口药叉、黑齿罗刹母。此盖属印度密乘旧说。维摩诘与佛同时,故无上密可谓来源古远。其后传承来历亦了了分明,一一可述,著史者竟因宁玛派重要文献不易得阅,且多以白衣传法,于是便信口雌黄加以贬辞,是则龙青巴尊者本论,实足以纠正此等著述之种种误导。

  近年密法流行,有等学密者以为密法既称无上,即不须学显宗经论。甚且有以为今生能入无上密乘法坛,即多生以来已必具学习显宗之因缘,是故今生亦不必更学显宗经论。持此种见地者,读本论时,应有所启迪,知显宗经论实为密法基础,不然,则尊者更何须著此论述。

  本论由十四世达赖喇嘛指定译为英文,于印度出版。译者为阿历山大·贝尔辛(Alexandra Berzin)。译者谨慎从事,向诸大德请益然后著笔。据其自记,第一、二章,得迦尊桑波宁波车(Khetsun Sangpo Rinpoche)提供意见。西元一九七七年,宁玛派法王敦珠宁波车(H.H.Dudjom Rinpoche)在纽约口授第三章法义;同年在印度,贝鲁亲尊宁波车(Beru Khyentze Rinpoche)则口授第四章法义。后二者,皆当今精通大圆满法要之表表者。正文中之“释义”,即上述二宁波车分授译者之教授。

  本论系据英译重翻。为便初学,仍依己见加以注释,则以“注释”二字别之。至本论法义,详于“导读”之中,于此不赘。

  愿以翻译本论功德,回向六道有情,能得清凉法荫,沽此五浊炎热。

  壬申元旦汉译者无畏金刚谈锡永记于夷岛

返回目录

-----------------------------------------------------------------------------------------------------------------

更多谈锡永佛学内容

-----------------------------------------------------------------------------------------------------------------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