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藏传佛法>> 道前基础>>正文内容

生西法师答:修菩萨道最大的违缘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6年03月22日
来源:   作者:生西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生西法师答:修菩萨道最大的违缘是什么?

 

  生西法师(智诚堪布):对于初学菩萨来讲,《入行论》的词句是必须要学习和通达的,而《入菩萨行论》的意义,则不单是初学者,乃至修行有素的地上菩萨,在没有成佛之前,都需要不断地修学。地上菩萨正在安住和实践它所表达的意义,如菩提心、空性慧和度化众生的方便等等。

  《入行论》适合不同的层次的人学习。对初学者来讲,它有适合初学学习和修行方式;对于修学菩萨道较久的凡夫菩萨来讲,《入行论》中的修法是修行的指南;对于登地菩萨而言,则已安住于《入行论》的所诠意义而行持。不管我们处于什么样的阶段,都要进行学习。如果已经安住在菩萨行的实际意义中,倒不一定真正要从字句上再去学习,但对于学习菩萨道不久的人来讲,必须要通过词句来了知菩萨道的发心、行为和善巧方便。

  现在我们学习的是《入菩萨行论》中的安忍度。对于发菩提心、修菩萨道的菩萨,安忍是嗔恨的正对治。由于嗔恨心是修菩萨道最大的违缘,所以我们要想方设法地用一切可能的手段来清净和去除嗔恨心,包括转变我们的观念、从很多方面进行思维。当我们生嗔心发脾气的时候,我执非常强烈,思维已经被局限在某一点上面,认为对方伤害了我、全是他的过失,我要怎样去报复等等,无比深广的心性已经被庸俗的烦恼执著严重地局限了,无法了知更多的解决之道。现在通过学习《入行论》中寂天菩萨及诸佛菩萨、传承上师的教言,他们以开放和成熟的智慧告诉我们:还有很多不同的思维方式可以解决生嗔心的问题。

  学习的时候,我们是从不同的方面着手观察,从很多不同的侧面来思维。如果没有学习这些观察方式,就像前面所讲,我们很容易把所有的心智局限于怎么反击对方,这就失去了解决问题的机会。生嗔心谁都不愿意,可是在发脾气的时候,往往顾不了这么多,到造成严重后果时,后悔也来不及了,这就是一般凡夫人的应对方式。现在我们要学习的,是佛菩萨给予我们的不一般的教言和指南。

  《入行论》讲了很多除嗔的方法,告诉我们可以从很多不同的侧面思维,思维之后转变我们的观念。当然,除了学习这些不同思维方式和善巧方便之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祈祷诸佛菩萨加持我们的心,以转变心相续、积累资粮、清净罪障的方式,来帮助我们遣除嗔恨心。如果我们把遣除嗔心当作一个很重要的问题,相信我们会是很愿意主动去寻找遣除嗔心的方便的。如果我们没有高度重视这个问题,我们就不可能去寻找、修持遣除嗔心的方法。

  首先,我们要知道,嗔恨心对于修菩萨道来讲,是一个最严重的过患,要想方设法制止嗔心。有了这样的观念之后,我们才会去想,到底用什么方法比较合适。《入行论》安忍品中讲了很多方法,告诉我们要从深层次、浅层次等等不同的侧面来思维,让内心生起安忍的境界。有了意乐,有了强烈的愿望之后,我们才会去寻找解决事情的方便,学习从不同的方面思维而遣除嗔心。

  菩萨的教言给了我们的智慧,相当于菩萨把他们处理这些事情的方法交到了我们手上。我们是接受?还是把它扔掉?这和每个人前世的因缘也有关系。有些人得到之后奉为珍宝,深深放在心中予以保护和实践;有些人福报浅一点,虽然从上师那里听到了这些教言,但是他觉得这是一般的东西,好像没有任何价值,还不如世间的钞票、欲乐来得好,所以就把它扔掉了,这种不重视的情况也有。

  在这些地方是可以抉择的。学习很多教法之后,我们的相续也在不断地转变,所以这是改变自己想法的一个转折点。在这个问题上面,我们要多思维,多和人探讨,知道解脱的重要性、知道度化众生的重要性,相信我们会对这样的智慧教言予以足够的重视。

---------------------------------------------------------

更多生西法师问答

---------------------------------------------------------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