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问答>> 佛教基础>> 佛教常识>>正文内容

智渡法师答:什么是“止观”?

       

发布时间:2015年01月09日
来源:   作者:智渡法师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智渡法师答:什么是“止观”?

 

  答:“止观”是佛教一大重要名词,也是修行的重要方法。“止”,梵文音为奢摩地 ,意为“止寂”、“禅定”等,谓止息妄念,专心一境;“观”梵文音为毗婆舍那,意为在“止”的基础上所发生简择,是引发智慧的必要方法。

  《佛说大安般守意经》 有所谓 “六妙法” , 即数、 随、 止、 观、 还、 净。 这里的 “止 ”“观” 就是六妙中的重要环节。

  隋代慧远《大乘义章》卷十中说:“止者,外国名奢摩地,此翻名止。守心住缘 ,离于散动,故名为止。止心不乱,故复名定。观者,外国名毗婆舍那,此翻名观。于法推术,简择名观。观达称慧。”就是说,慧为“观智通达,契会真如”。天台宗提倡“止观双修”(或谓“定慧双修”),以此概括一切修习方法。智顗大师《摩诃止观》说:“法性寂然名止,寂而常照名观。虽言初后,无二无别,是名圆顿止观。”意谓“止”、“观”虽有先后之分,但并非两回事,两者是不能分离的,这是最圆满的修习方法。

  “止”为定之因、慧乃“观”之果,故《修习止观坐禅法要》说: “若夫泥洹之法 ,入乃多途。论其急要,不出止观二法。”我们修学的天台宗注重因而言“止观”,禅宗注重结果而说“定慧”,谓“定是慧之体,慧是定之用”,是从“体用”关系角度阐发止观即定慧学说,并以此形成其本宗教理和实践的基础。

-------------------------------------------------

智渡法师问答专题

更多智渡法师佛学内容

-------------------------------------------------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