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综合专题>> 佛教机构>> 内地寺院介绍>>正文内容

泾县宝胜禅寺—泾县—安徽寺院

       

发布时间:2013年11月26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宝胜禅寺

  宝胜禅寺位于安徽省泾县水西,始建于隋唐,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素有中国禅宗“皖南第一古刹”之美誉,亦享临济宗“黄檗祖师道场”之盛名,为全省重点寺院。与香港宝莲寺、日本宝积寺一脉相承,渊源流长。据《泾县志》记载:宝胜寺最初叫“五松院”,相传,唐宣宗李忱未继位前,一度在此出家隐居,留下“大殿连云接赏溪,钟声还与鼓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之名句。

  寺院距市区约1.5公里,仅一江之隔,青弋江长年绿水如蓝,清澈见底,流经寺前。水西一带风光旖旎,峰峦起伏,叠嶂连绵,美丽如画,乃著名的“泾川八景”之首。寺院依山而建,寺周环境清幽,松涛竹海,景色宜人。唐朝诗人李白、杜牧等无数文人骚客亦曾在此写下千古传诵的不朽佳篇。

  唐代,黄檗希运禅师来此住持时,经常讲经论道,创一代祖师宗风,将宝胜寺的发展推向了历史的高峰。所以,后人尊称他为开山祖师。

  宋初、太平兴国年间,宋太宗赵光义曾御赐“篆额三轴”,五松院得以重建,处元和尚再次新修了殿宇房舍。神宗元丰五年,奉旨改名“奉国宝胜禅院”。嗣后不久,还特地建造了一所“御书阁”,专门珍藏宋代的“三朝御书”。元朝建立后,始改称“宝胜禅寺”,增建了钟楼、鼓楼,并于寺院内东西两庑建了侧殿。

  明朝建立以后,洪武初年,宗泐和尚来此住持,佛事活动又兴隆起来,又重新修建了法堂。永乐初期,从纯和尚主持“僧会司”工作,于大殿之后又建造了一座“无梁殿”。万历年间,了心和尚又重建藏经楼,嗣后他徒孙恒澄又改建了山门。

  清康熙年间,无梁殿倒塌,其他殿宇也遭到破坏。经过元开、裕承等历代祖师大德的反复重建,已建成禅堂、方丈寮、殿堂、藏经楼、僧舍、斋堂、客房等建筑,规模相当宏大,蔚然可观。

  宝胜寺在鼎盛的时候,常住僧人多达三百多人。辛亥革命后,直到抗日战争爆发,所有殿宇再一次遭到严重的破损,僧人随之也渐渐稀少了。“文革”时期,佛像及殿堂几乎全部被毁。

  1994年,自德老和尚从九华山来到宝胜寺,和当地广大居士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已将大雄宝殿、钟楼、东西厢房修复,另外新建了地藏殿、开山祖师黄檗禅师塔。2002年4月,应泾县宗教局及宝胜寺管委会之请,宗行法师担任宝胜寺住持。经过三年多的恢复改建,宝胜寺新建了围墙、山门、道路、千佛殿、寮房,使祖师道场的规模更加宏伟,黄檗宗风得以延续下去。

标签:安徽寺院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香港,澳门,台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