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佛教信息>> 内地>>正文内容

中国江西百丈山佛教文化论坛在宜春奉新县隆重召开

       

发布时间:2011年08月30日
来源:   作者: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开幕式现场

 


主席台

 


宜春市委副书记任桃英致辞



奉新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家良致辞

 


中华佛教文化院会长、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博士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教授致辞

 


北京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宗教学系姚卫群教授致辞

 


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魏道儒教授致辞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致辞

 


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中道研修会会长谢咏禾致辞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顾问王志远教授主持会议

 


合影留念

2011年8月29日,中国江西百丈山佛教文化论坛在奉新县文峰宾馆会议中心隆重开幕。本次活动由中华佛教文化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宗教学系、江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江西省佛教协会、宜春市宗教文化交流协会(筹)主办,由中国(江西)奉新百丈清规文化节组委会、宜春市佛教协会、奉新县百丈禅寺承办。

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教授,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佛教文化院会长、香港各界文化促进会会长、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博士,全国政协委员、中华佛教文化院主席、香港新闻工作者联会会长张国良,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所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宗教学系主任、中国宗教学会常务副会长金泽,全国青联委员、中华佛教文化院会长、中国宗教协会副会长陈义和,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主任、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魏道儒教授,北京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宗教学系教授姚卫群,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顾问王志远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周齊,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凯朝,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广荣,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副教授王颂,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副院长刘成有教授,北京师范大学哲学系徐文明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高级研究院研究员宣方,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副教授张文良,中央民族大学哲学与宗教学学院在校博士生崔奥飞、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硕士毕业生钟泉潇等专家学者出席论坛开幕式。

江西省民族宗教事务局巡视员、江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会长兼秘书长肖争鸣,江西省民宗局一处处长、江西省宗教文化交流协会副秘书长左旭生,宜春市委副书记任桃英,宜春市副市长王亚联,宜春市民宗局局长杨旭,奉新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家良,奉新县委副书记丁杏花,奉新县人大常委会主任严美根,奉新县政协主席卢英省市县领导出席开幕式。

此外,江西省佛教协会副会长、宜春市佛教协会会长妙安法师,百丈禅寺监院顿雄法师,及如云法师、行渡法师、印演法师、天风法师、宏智法师、达慈法师等佛教界人士也出席开幕式。

中国江西百丈山佛教文化论坛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拉开帷幕。开幕式由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宗教学会顾问王志远教授主持。王志远教授首先向大家介绍了出席中国江西百丈山佛教文化论坛的各位专家学者及佛教界人士。

宜春市委副书记任桃英在开幕式上致辞,她在讲话中指出深入挖掘宜春禅宗文化,并将禅宗文化与月亮文化融合打造,对推动宜春经济发展意义深远。百丈禅寺开光和仰山栖隐禅寺两个祖庭开光,既是宜春佛教界的大事,也是中国佛教界的大事,尤其是佛教“天下清规”发祥地——奉新百丈寺重建开光,意义深远。此次高层次、高规格的佛教文化论坛,必将充分展示宜春佛教文化之精髓,搭建宜春佛教文化交流与合作的高层次平台,进一步提高禅都宜春、百丈奉新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奉新县委副书记、县长张家良代表奉新县政府对各位领导、专家学者及佛教界人士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同时,他表示,今天中国佛教界的专家学者汇聚奉新,就百丈清规溯源探流,映证发挥,既是对佛教理论的探讨、深入挖掘,更对禅宗文化的现实传承、大力弘扬。

中华佛教文化院会长、旭日集团董事长杨钊博士在致辞中回顾了去年首届中华佛教宗风论坛召开的缘起及取得的良好成果。他在讲话中就“人间佛教”思想的发展做了详细说明。此外,他在讲话中强调了寺院软件建设的重要性,并就佛教制度、佛教人才建设提出建议和意见。他指出百丈禅师在继承“人间佛教”、“农禅并重”思想精神的基础上,并把其完善为一种制度。从林是禅宗特有的组织机制,清规是禅林特有的行为规范。他认为佛教制度的建设关乎佛教界的发展问题,希望佛教界法师实践佛教,专家学者深入挖掘佛教界文化资源,研究社会所需,共同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世界宗教研究所所长、中国宗教学会会长卓新平教授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和中国宗教学会对参加论坛的各位来宾表示感谢,并预祝此次活动圆满顺利。他在讲话中指出,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其对中国社会的积极适应和融入人间,使之成为中华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亦构成社会和谐、民族和睦的积极因素,这种进展本身就是“人间佛教”理想的实践和实现之历史。百丈怀海作为“人间佛教”的规范者,给我们提供了清醒的认识和重要的启示。百丈禅规使中国佛教的制度建设落到了实处,做到了其行为规范有章法、有规矩,从而为中国佛教作为“人间佛教”在世俗中“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障,从而能以自身的纯净来净化社会、升华人生。卓新平教授希望“百丈禅规”这一重要的佛教历史遗产在今天中国特色的宗教发展及完善中起到积极的示范作用和引领作用,以宗教自身制度的完善、内在的和谐来推动中国的和谐,完成“人心向善”的升华。

北京大学佛学研究中心主任、宗教学系教授姚卫群在致辞中表示,奉新百丈山是禅宗祖庭百丈怀海的驻锡之地,百丈禅师也制订的《禅门规式》在禅宗历史乃至中国佛教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以“百丈清规”为标志的禅文化已经成为奉新县的重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此次来自全国一流高校和科研单位的众多专家学者共同研讨清规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必将对百丈山的佛教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为“百丈山佛教文化”未来的逐步发展、不断壮大奠定基础。

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魏道儒教授在讲话中回顾了《禅门规式》在历史上所起到的重要作用,并就其在历史社会上维护僧团稳定、协调佛教与政府的作用扥意义作了说明。他指出,此次论坛就是要进一步探讨百丈禅师在中国禅宗时史上多方面贡献,探求《禅门规式》蕴含的价值及其在中国佛教制度变革史上的地位,探求开发佛教文化资源在现实社会中的作用及价值,为宜春奉新县的经济建设添砖加瓦,为奉新县精神文明建设和和谐文明建设充实内容,增光添彩。此次论坛不仅具有重要学术价值,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西省佛教协会会长纯一法师在讲话中详细回顾了江西省佛教界历史发展的渊源及历史上各位高僧大德弘法建寺的传奇经历。纯一法师指出,“百丈清规”不仅是中国古代维护僧团纲纪的一部重要教制范本,也是中国佛教僧团根据印度佛制度、戒律的精神自制的第一部法典,至今仍被尊崇和广为执行着。他不仅具有历史意义,更具有现实价值。此次百丈山佛教文化论坛的顺利举办,为我们佛教界提供了一个重新审视“百丈清规”的学术窗口。相信在学术界与佛教界的共同努力下,通过严谨的学术研究,更能准确的认识和评价清规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将为推动中国佛教的自身建设提供更多的精神资粮。

中国宗教学会副秘书长、中华佛教文化院副主席、中道研修会会长谢咏禾在致辞中代表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首届宗教博学高级研修班以及中国文化书院三智道商国学院佛学修心会的全体学员对中国江西百丈山佛教文化论坛的召开表示祝贺。他在讲话中表示,“百丈清规”因当时发展之需而设立创办,及其既契合佛教之理又契合社会时代之机的积极创新精神,对当今社会各界都有积极的促进和借鉴作用。

随后,参加中国江西百丈山佛教文化论坛的与会领导、专家学者及佛教界人士合影留念。

据悉,此次论坛收集发表专家学者的论文12篇。中国人民大学宗教学高等研究院宣方的《宋元佛寺茶榜考论——以清规为中心》、北京大学宗教学系王颂副教授的《佛教现代化与戒律创新——从清规的历史意义谈起》、北京大学宗教学系姚卫群的《“一日不作,一日不食”与禅宗的发展》、中央民族大学刘成有《印顺法师福慧道场的创建与管理》、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理论研究所张文良的《初期禅宗的如来藏思想》、 北京师范大学徐文明教授《怀海是否创立百丈清规的问题探讨》、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副研究员周广荣的《禅门经咒讽诵的印度渊源》、 中央民族大学崔奥飞的《百丈怀海的禅学思想与"禅门规式"》 、 中国社会科学院钟泉潇的《“百丈清规”对历代禅寺伽蓝布局之影响初探》、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周齐的《戒律外寺制僧规的产生及其特点和意义——由几个问题并几个个案串说之》、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嘉木扬凯朝《蒙古地区佛教的清规——忏悔仪轨的思考》、 北京大学宗教学系程乐松的《出家生活:疏离与融入的两个面相——从佛道比较的视角中理解《百丈清规》文化价值的可能性》。

开幕式结束后,来自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及中央民族大学的专家学者围绕百丈山佛教文化进行论文发表,并就现场观众的提问一一作答。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