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禅意之境

       

发布时间:2010年12月11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禅,在梵语中是“禅那”的音译简称,是沉思的意思,意在将散乱的心念集中,进行冥想。它起源于印度,相传佛陀在灵山会上,拈花示众而默默不语,在场听众只有迦叶默然神会,微微一笑,于是佛祖便把这种伟大的佛法传给迦叶尊者。不需文字,不屑语言,以心传心的方法便是禅宗的宗旨。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禅”不是可传递的什么物体,它是一种心态、一种境界、一种启示性。

  禅宗文化注重人生的身心净化,并不推崇效率至上,淡化对物质生活的贪恋;主张以简朴的物质消费获得生命必需的生存,而更多地关注精神与心灵的解脱,完善道德人格,求证菩提正觉。

  禅宗文化又是根植在中国历史与文化土壤里的一种价值创造,迄今已是具有两千余年悠久的历史。禅宗认为“迷即佛众生,悟即众生佛。心险佛众生,平等众生佛。我心自有佛,自佛是真佛。自(己)若无佛心,像何处求佛”。这是慧能所说的“见真佛解说颂”,也就是说众生心中有觉悟也就成了佛。禅宗的本心论更投合中国古代士大夫的心理,既不需要苦行,又不需要坐禅,更不用读经文,禅宗思想把佛教所信奉的今世受苦来世享福的享福提到了当下,那些在现实生活中看不到出路的士大夫心中充斥着空虚和幻灭感,更愿意当下活得洒脱舒适,需要苦行的佛教自然对他们便没什么吸引力了。

  “已经有爱,为何还不知足?”那位美国人比尔·波特在《禅的行囊》中说过这么一句话。确实,禅不是要求人人出家,远离生活,是教人断除烦恼,从中获得智慧。懂得爱,懂得慈悲广大。将爱欲的执念放下,获得静寂的内心解脱。现今的中国人,需要宽容,积极的态度去应对生活的参差变动,时势的无常危机,这是禅的智慧在当下的深重意义。

  禅悟十语:

  1.你永远要感谢给你逆境的众生。

  2.你永远要宽恕众生,不论他有多坏,甚至伤害过你,你一定要放下,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3.当你快乐时,你要想这快乐不是永恒的。当你痛苦时,你要想这痛苦也不是永恒的。

  4.今日的执着,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5.不要浪费你的生命在你一定会后悔的地方上。

  6.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7.一个人如果不能从内心去原谅别人,那他就永远不会心安理得。

  8.你什么时候放下,什么时候就没有烦恼。

  9.你不要一直不满人家。你应该一直检讨自己才对。不满人家,是苦了你自己。

  10.毁灭人只要一句话,培植一个人却要千万句话,请你多口下留情。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