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佛学杂论>>正文内容

八思巴与萨迦的光辉岁月

       

发布时间:2010年09月29日
来源:不详   作者:张无名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八思巴与萨迦的光辉岁月

  作者: 文/张无名

  公元1244年,63岁的萨迦派掌门人萨班将教派事务安排妥当之后,决定动身离开西藏,面见蒙古帝国王子阔端。一路上都有各教派的首领人物厚礼款待,他们希望萨班此去能在宗教方面对自己加以护持。历经数世纪的分裂战乱,集体笃信佛教的西藏人民,历经400年分裂与战乱后,不再希望与武力有缘。

  跟随萨班一起上路的,还有他两个年幼的侄子。他们分别是10岁的八思巴和6岁的多吉。伯侄3人必须面对的,绝不仅仅是艰辛未知的漫漫旅途……

  一场征服忽必烈的密宗斗法

  公元1253年,蒙古上都王宫。一场精彩的斗法正在进行。

  忽必烈率众臣屏息观看,不时激出一身冷汗,或爆出一阵喝彩。

  高僧噶玛拔希悬浮在空中,轻松地做着高难度的瑜伽动作,又突然从殿中一块巨大岩石悄然穿过。当他安然无恙地向忽必烈君臣行礼谢幕后,众人都把目光投向了闭目养神的上师八思巴。

  还不到19岁的八思巴不紧不慢起身,在大殿中央坐定,全身倏地断成5截,每段肢体分别变幻成5尊佛像。正当众人看得目瞪口呆之际,几尊佛像又复原变成八思巴等身神像,尔后还原成他原来的模样。

  噶玛拔希一语不发,径直到忽必烈跟前告辞离去。一山难容二虎,忽必烈留他不住,只得任他云游传教,并于几年后投奔忽必烈的哥哥蒙哥大汗。

  1260年,忽必烈继任蒙古大汗,封一直随侍左右的八思巴为国师,掌管天下释教。萨迦派遂成为西藏居统治地位的首席教派,法王八思巴及其萨迦王朝的光辉岁月就此展开。

  萨班为西藏赢得蒙古人的尊重

  多年前,蒙古人的弯刀在亚洲腹地所向无敌,却对神秘的雪域高原心怀敬畏,试图用非常规手段将其纳入自己的版图。

  “在边地西藏,僧伽以噶当派最大,最讲脸面的是达隆的法主,最有声望的是止贡派的京俄,最精通教法的是萨迦班智达,从他们中迎请哪一位,请颁明令。”

  阔端面前摆着一份关于西藏各大教派的调查报告。看得出来,负责征服西藏的将军多尔达赤是位粗中有细的好部下,不然他不可能对那些佛教派别了如指掌。很快,蒙古王子给部下回了这样一封信:“今世间的力量和威望没有能超过成吉思汗的,对来世有益的是教法,这最为紧要,因此应迎请萨迦班智达。”

  萨迦班智达的全名叫做萨迦班智达贡噶坚赞贝桑布,萨迦派的信众习惯称其为萨班。

  多尔达赤收到阔端回信后不久,萨班便接到了来自蒙古帝国王子的一封邀请信。在信中,阔端言辞恳切,也没掩饰蒙古人在弯刀铁骑衬托下的狰狞。他说:“我为报答父母及天地之恩,需要一位能指示道路取舍之上师,在选择时选中了你,故望不辞道路艰险前来此处。若是你以年迈为借口(不来),那么以前释迦牟尼为利益众生做出的施舍牺牲又有多少?(对比之下)你岂不是违反了你学法时的誓愿?你难道不惧怕我依边地的法度派遣大军前来追究会给无数众生带来损害吗?故此,你若为佛教及众生着想,请尽快前来。我会将西方的僧众让你知照(管理)。”

  已逾花甲之年的萨班不可能看不出阔端的意图。他更明白自己去或不去的种种后果,因此,他最后决定奉旨前往。

  “您前往蒙古地方,是否有利益方面的原因?”路上难免类似的怀疑。噶当派的格西南喀本就在路上拦住他,当面质问。

  萨班的回答很明确。“是蒙古人要我无论如何也要去担任他们的受供上师,并说如果不去就要派兵前来,我担心蒙古军队会危害西藏地方。我是为了有情众生的利益去蒙古的。今后,对众生有利的事,即使要抛弃自己身体性命,也会毫不犹豫地去做。”

  萨班伯侄3人就这样踏上了东去的难险长路。他们用骡马和骆驼走完数千里险山恶水,抵达凉州(今甘肃武威)的时候,他已经65岁。又等到第二年正月,他们才见到从蒙古返回驻地的阔端。虽然只能通过翻译交流,但宾主相见甚欢。

  因为萨班的到来,阔端让他代替蒙古巫师萨满成为僧众首席,集会时先由佛教僧众祈祷。使萨班及佛教地位得以巩固的是接下来发生的一件事,阔端王子患了一种怪病,萨班妙手回春,疗效显著。萨班逐渐成为蒙古帝国统治者的座上宾。

  萨班致西藏僧俗的公开信

  从后来萨班写回西藏的一封“公开信”可以看出,阔端对萨班伯侄的确礼遇有嘉。

  阔端说:“你领如此年幼的八思巴兄弟与侍从一起前来,是眷顾于我。你是用头来归顺,他人是用脚来归顺;你是受我的召请而来,他人是因为恐惧而来,此情我岂能不知!八思巴兄弟先前已习知西藏的教法,可以让他继续学习,让恰那多吉学习蒙古的语言。只要我以世间法护持,你以出世间法护持,释迦牟尼的教法岂能不在四海之内普遍弘传!”他又对萨迦说,“你可安心地说法讲经,你所需要的,我都可以供给。你作善行我知道,我的作为是不是善行天知之。”

  对蒙古王子,萨班也感觉有知遇之恩。他对自己的信众说:“汗王对我的关怀超过对其他的人,所以汉地、吐蕃、畏兀儿、西夏的善知识大德和各地的人众都感到惊异,前来听法,十分恭敬。你们不必顾虑蒙古对我们来这里的人会如何对待,全都对我们关心和照应。听从我的人全都可以放心地安住。”

  不过,他在信的最后一语道破天机:“有黄金即能如其所愿,请你们深思!”

  萨班的这封信,为西藏各派指明了一条生灵免遭涂炭的生存之路,即成为归顺蒙古帝国的宗教之邦。藏族僧俗无不佩服他的深刻分析,也愿意遵照执行。

  作为对萨班个人的回报,阔端在凉州风景优美的地方为他修建了一座宏大的寺院,布局巧妙,工艺精绝,有如神幻,故被称为幻化寺。萨班即在这里颐享天年,70岁圆寂。

  在萨班生命中的最后7年里,八思巴一直跟随左右,将他的大部分学识融汇于心。萨班临终前,将法螺和衣钵传授给他,同时也将振兴萨迦派和藏传佛教的重担压到了这个年仅17岁的年轻人肩上。

  “你利益佛法和有情众生的时机已经到来。”老伯父说完这句话,便撒手人寰。

  一代帝师八思巴的传奇人生

  公元1253年,南征大理凯旋回到蒙古上都的忽必烈迫不及待地召见了八思巴。八思巴给忽必烈和他的妻子察必皇后及亲属子女授经说法,并授了金刚乘密法大灌顶,被供为上师。

  在与噶玛拔希斗法后不久,又发生了一次让八思巴扬名立万的斗法事件。他与著名的长春真人丘处机率领的道教团队展开了一场佛道辩论会,结果将道长们驳得理屈词穷,焚烧道家经卷,并归还他们强占的寺院。更令丘道长无地自容的结局是,竟有17名道士当即出家为僧。

  这次斗法大获全胜,让忽必烈更加坚定地拜八思巴为国师的决心。1260年,他为八思巴封号授印。

  1264年,元王朝设总制院,八思巴正式接手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藏区政教事务。第二年,他返回西藏前,忽必烈重新封他为藏区政教之主,赐以珠宝册印。

  1267年,八思巴重返元大都。两年后向忽必烈奉献其创制的蒙古新字,元王朝遂正式下诏以新字为国书。蒙古族人民第一次有了本民族的文字。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八思巴文”。

  1270年,八思巴再度为忽必烈灌顶,忽必烈则进封其为“大宝法王”,并从“国师”升级为“帝师”,将西藏三区赐给他作为供礼。在诏书里,忽必烈更是大大地美化这位年仅31岁的帝师:“普天之下,大地之上,西天佛子,化身佛陀,创制文字,护持国政,精通五明班智达八思巴帝师。”

  6年后,忽必烈安排皇太子真金及西平王奥鲁赤亲自护送八思巴回到西藏,他自任萨迦法王。

  1208年,八思巴在萨迦圆寂,享年46岁。

  1324年,元泰定帝发布诏令,绘制帝师八思巴像11幅,发行到各行政省,塑像祭祀。并追谥为“皇天之下,一人之上,开教宣文,辅治大圣至,德普觉真智佑国,如意大宝法王西天佛子,大元帝师板的达巴思八八合失”。

  元末明初,萨迦派的法王大权被噶举派夺取,势力逐渐衰微。萨迦王朝的命运,跟八思巴的人生一样,历经短暂光辉岁月后,便瞬间黯淡。

  TIPS:

  萨迦五祖

  初祖:贡噶宁布(1092-1158年)

  贡噶宁布幼年时随父贡却杰布学法,后广拜印、藏名师,遍学佛教显密二宗包括《道果法》在内的全部教法仪轨,成为一名神通广大的密宗大师。据说他能一身显现6种不同神相,因而被公认为观世音菩萨之化身。20岁时接任萨迦寺主持,大力宣讲显密教法,尤其重视教言道果法的教授。贡噶宁布主持萨迦寺达47年之久,为萨迦派的教法体系趋于完善、宗派势力的不断壮大,均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祖:索南孜摩(1142-1182年)

  幼年跟随父亲贡噶宁布学习萨迦派教法,年长后赴桑浦寺拜噶当派高僧恰巴却吉僧格为师,学习慈氏五论和因明等显密教法。贡噶宁布去世后,索南孜摩继任父亲法位,不久又将法位让给弟弟札巴坚赞,专心修习佛法。他博通显密,尤以注重密宗修炼和严守戒律而誉满当时藏传佛教界;同时,他还娴熟藏族文化五明学,即声明学、工巧明学、医方明学、因明学和内明学,为推动藏族传统文化的进一步发展作出贡献。

  第三祖:扎巴坚赞(1147-1216年)

  13岁就继任兄长索南孜摩法位,成为萨迦派的第三祖。他11岁时讲说《喜金刚》等密法,声名大震。札巴坚赞从绛胜达瓦坚赞处受梵行优婆塞戒,从此不食酒肉,成为一名严守戒律的高僧。他将广大信徒布施的全部财物用于建造佛像、佛殿和佛塔或分发给贫困农牧民,因而当他担任萨迦寺寺主达57年后去世时,只留下一个坐垫,一套袈裟,别无它物,表现了一个清规戒律僧具有的高尚品德。

  第四祖:贡噶坚赞(1180-1251年)

  贡噶宁布最小的儿子柏钦沃波的长子,从小跟随叔叔札巴坚赞学佛习法。23岁时,从克什米尔大师释迦室利处受了比丘戒,并学习法称的《量释论》等七因明论,以及《现观庄严论》等经论,还学习了工艺学、星象学、声律学、医学、修辞学、诗歌、歌舞等印藏文化。因此,贡噶坚赞在藏传佛教后弘期成为一名既娴熟因明学、医药学、工艺学、声律学和佛学,又精通修辞学、辞藻学、韵律学、戏剧学和星象学。当时藏族地区贯通此十个学科(一般称十明学)的学者,则称班智达。他因此被称为萨迦班智达,也称萨班。

  第五祖:八思巴-洛哲坚赞(1235-1280年)

  萨班弟弟索南坚赞的儿子,从小聪慧好学,8岁时能向人们讲经。《西藏王臣记》记载:(八思巴)幼而颖悟,长博闻思,学富五明,淹贯三藏。10岁时随伯父萨班与蒙古帝国谈判,为西藏带来了长远的和平与稳定,为萨迦开创了新时代,并成为一代帝师。

  来源: 西藏旅游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