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中国佛教文化圈的逐步形成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23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佛教在中国“汉化”、“民族化”、“中国化”程度很高。佛教在中国发展最为充分,它与中华民族固有传统文化之间的冲突、渗透和融合,经历了艰苦漫长的发展历程,逐渐成为完善的文化圈,不论相对于印度本土佛教原型,还是相对于中华民族的整体文化模式,都显示出一种相对的独立性和逐步成熟的特点。

  具体来说:

  其一,佛教在西汉末年(公元1世纪)最初传入汉地时,其传播都为了使佛教立足于中国,基本上依赖中国古老的传统文化如方术而生存,佛教在当时的中国封建社会也被视为神仙方术。

  其二,从东汉末到南北朝的400年间,恰逢魏晋玄学思潮兴盛,社会动乱,佛教得到与汉地文化契合亲近和在汉地社会各阶层扩大发展的机会,逐步演变成“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的宏大局面,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佛教文化的形成。

  其三,作为一种文化模式的佛教,只有在隋唐时代近400年间,才具备全面成熟的条件,这就是社会普遍的信仰。佛教的出世思想和行为价值规范深入人心;经典翻译基本完成;宗派全部成立;国家管理僧众和僧众自我管理的组织机构建立稳定下来;在文学、艺术各个领域的传播手段越来越成熟多样化,渗透到民俗之中;还有相对独立和强大的寺院经济作为后盾。这样,佛教才真正开始走向民族化与民俗化,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全面的文化模式。

  其四,隋唐之后,佛教文化日益渗透到中国民族信仰和日常生活、民俗活动中,传播到越来越多的地区,特别是经过儒、释、道“三合一”矛盾运动的推动,最后形成一个完善的佛教文化圈。

  来源:中国遗产网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