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相适应是宗教工作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任务
引导相适应是宗教工作者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任务
裴勇 国家宗教局四司处长
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是政府宗教事务部门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至于如何引导相适应,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
1、引导宗教界努力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对宗教教义做出正确的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对于维护宗教界的和谐稳定至关重要。信教群众对本宗教教义教规的理解和认识,基本上都来自于宗教教职人员的宣讲和解释。教职人员讲得好、讲的正面、积极,教徒就朝着积极有益的方向去做,反之就会走向反面甚至走向极端。近年来,我国伊斯兰教开展的解经工作、基督教的神学思想建设、天主教的民主办教、佛教的人间佛教等等,都是着眼于对宗教教义做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新阐释,是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积极之举,将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正面和积极的作用。
2、引导宗教界积极投身社会公益事业。构建和谐社会需要人们兼相爱,交相利,就是要使人们互敬互爱互利互助,帮助弱势群体、扶危济困。宗教界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在各个国家,社会公益服务工作往往是宗教界做得最好。这次,印度洋大海啸,在国家宗教局的支持下,宗教界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赢得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在推动宗教界开展社会公益事业服务于构建和谐社会这个方面,特别是在安老、医疗、赈灾、扶贫等方面如何进一步发挥作用,可以做深入地研究。
3、引导宗教界积极开展海峡两岸民间交流、促进祖国统一。加强海峡两岸宗教交流,维护海峡两岸和平,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如果海峡两岸处于紧张状态,甚至是军事对抗状态,构建和谐社会也就根本无从谈起。因此,两岸之间的民间和谐互动至关重要。宗教界在通过两岸宗教交流促进祖国和平统一方面可以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2002年中国佛协组织的佛指舍利赴台供奉、2004年的海峡两岸佛教音乐展演,无不引起巨大的轰动效应,成为有口皆碑的两岸交流的成功范例,拉近了两岸人民之间的距离。今后在这方面,宗教界也同样将大有可为。
4、引导宗教界挖掘和弘扬宗教教义、宗教道德和宗教文化中有利于社会发展、时代进步和健康文明的内容,为发展先进文化提供支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它的来源应该主要包括当今世界先进文化成果、传统文化中的精华。而我国的宗教文化,则是我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的传统宗教文化中,蕴含着大量的和平、非暴力、自然、和谐、慈悲、中道、平等、均衡发展等观念,这些观念既是前现代的,也是后现代的,对今天生态恶化、冲突加剧的世界具有重要意义。这些观念都是促进社会和谐的观念,有可能成为我们今天先进文化的重要因素,也可能成为指导未来国际关系和世界发展的重要理念。如果引导得好,将对构建和谐社会作出重要贡献。 5、引导和发挥宗教对于信教群众的心理调节功能。我国有13亿人,其中有1亿多信教群众。对于这1亿多信教群众来说,宗教的心理调适功能,使他们安宁、安定,心理愉悦、心情舒畅、安居乐业、和睦相处,这无疑有助于和谐社会的形成。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