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教与世博会—— 浅谈佛教与世博理念
宗教与世博会—— 浅谈佛教与世博理念
◎常进
人类社会是由不同类别的人群构成的互相联系的整体。社会充满着各种各样的矛盾,如人与家庭的矛盾,人与单位、团体的矛盾,人与国家的矛盾,不同阶层、不同利益群体的矛盾,不同民族的矛盾等等。二○一○年世博会将在上海举行,其理念:“理解、沟通、欢聚、合作”。这一理念,能在协调社会关系、缓解社会矛盾,即在推动家庭和睦、人际和谐、民族团结、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同时与佛教中的一些理论不谋而合。佛教中的哪些理念反映了这一理念呢?
一、和合而敬求理解
和合是讲事物之间以及人们之间的和谐关系,其中最有名的就是“六和”的精神,即:身和同住,是行为上互不侵犯,互不排斥,平等共居,互不歧视,互相尊重,平等无分别;口和无诤,是要做到语言的亲切有礼,尊重别人的人格,让人听起如沐春风,让人看到光明和希望,让人感觉到亲切和温暖;意和同悦,是心意相通,以善良的用意,坦荡的胸怀,互相沟通,互相认同,互相接受,无疑无妒,紧密团结,为共同的目标而奋斗;戒和同修,是人人平等,共同遵纪守法,不搞特殊化,才能摄受别人,赢得别人的信赖和拥护;见和同解,是彼此求同存异,达成共识,祇有思想上统一了,行为上才能一致;利和同均,是制约世间人际关系的根本,祇有在利益上平等分享,既无特权,也不制造贫富差距,人们才能团结在一起,否则影响人际关系的和谐、社会的不稳定。
六和中的前三“和”主要表明和谐的状态,后三“和”则侧重达到和谐的途径。“见和同解”是思想原则上的一致,是“和”的前提;“戒和同修”是在戒条、法制、规章等方面的共同遵守,是“和”的关键;“利和同均”是经济生活领域的公平分配和同甘共苦,是“和”的基础。其实,现实社会中,一切的不和谐往往都是由思想、制度、经济这三个方面的不一致、不公正、不协调所造成的,因此,六和实际上也适用于整个社会的人际关系,并为世博会理念提供借鉴作用。
二、平等谦让利沟通
平等谦让,是人与人交往和沟通的助力,是互相信任的桥梁,世博会需要有宽容美德的支撑。
1、平等尊重以待人。《大般若经》曰:“上从诸佛,下至傍生,平等无所分别。”意思是说,众生平等、万法一如。万法一如指所有现象之间的相通与平等,关键在于打消对现象差别相的执着,并在实践层面上尽可能从修行者心理上完成万象平等相通的认识。众生平等不但是为了打破人类与其他动物界的对立,也是为了冲破人类各阶层之间的等级差别。因此,众生平等在实践层面上,应相互间彼此尊重、恭敬,不可用分别的眼光来看待他人,不以权取胜,不因自己站得高就蔑视比你低的人。祇有你尊敬了别人,才能从别人那里得到应有的尊重。世博会从这一观念出发,提出相应的理念,有利于促进人与人的和平共处,促进社会的和谐共荣。
2、宽容谦让以待人。宽容谦让是一种人生的智慧,是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是聪明人的处世原则,“大肚能容,容世上难容之事;开口便笑,笑天下可笑之人。”在生活中,如果能拥有宽容忍让的美德,遇事多一分冷静,多一点理智,宽宏大量,豁达大度,和气待人,放得下、想得开,化干戈为玉帛,就能让你的朋友越来越多,敌人越来越少。宽容忍让是我们心灵成长的动力,祛伤解痛的良方,能让我们生活变得更加轻松愉快,让我们拥有更多的朋友,收获更多的友谊,否则,不宽容谦让,与人结怨,自己的路会越走越窄,所以说宽容忍让就是善待自己。
三、诚实守信促欢聚
诚实守信是一切社会运作的根本,是所有人道德思想、品质素养的最基本体现,是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生存共依的纽带,也是共同协作、共同创业的合力和途径。因此,世博会祇有在诚实守信下,才能彼此欢聚一堂。
人与人之间相处,维持一种可靠、可信度的稳定关系,就靠一个“诚”字。有诚乃可信。佛教要求人们应当尊重、认同和遵循客观的事理,按照人的本质去生活。“诚”是自然规律,追求“诚”是做人的准则,是做人的基本规范。所以,在中国人的观念中,不能诚实守信地做事,为天理所不容。
信的最大的特性在于其相对稳定而深刻的心理属性。这种心理属性的各种表现可能对理论与实践产生正面或负面的影响。如果理解错误、把握不当、引导偏颇,很可能严重影响到社会的进程。因此,我们应当重视这种心理属性,准确地把握它的特征,正确引导,使其成为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精神动力。
总之,诚实守信,对内是社会安定、百姓幸福的基础;对外是国际交往、立足世界的准则。佛教讲“信为道源功德母”。人是走在正道上,还是走在歪门邪道上,这是人格和理想的源头,也是人格和理想的结晶。
四、缘生圆融达合作
世博会的“合作”理念是在缘起和合和圆融无碍的基础上诞生的。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因缘聚合而生,因缘散失而灭,其本身没有独立性。根据这一法则,事物就是诸多因素的组合,凡事都是一种关系的组合。既然是关系组合,祇有因缘具足,才能和合而起,事物才能存在和发展。事物在发展进程中需要两种因素:一是内因,是事物的内部矛盾,是事物运动的主要原因,决定了事物的性质、规定了事物发展的方向;二是外因,是事物的外部矛盾,是事物运动发展的外部条件,加速或延缓事物发展进程,局部地改变事物发展的面貌。事物的发展是内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外因缺一不可。缘起的万物由因缘聚合而生,即缘起共生,有着多重的共生条件和互存关系。这就逻辑地肯定世界的多样性,肯定世界的多极格局,由此也必然提倡多边合作、和谐共赢,也必然打破任何人我之别,否定自我中心和单边主义的思维。
与缘生相联系的则是“圆融”,这同样是能够相容和谐、调和适应的方法。圆融要求尊重事物的不同因素,尊重差异各方的共存共荣。因为世界是一个丰富多彩的、多元化的统一整体,各个国家、各个民族、各个阶层并无高下之分,也并不存在相互冲突的必然性,都应获得尊重与合作。
总之,世博会的八字理念,理解是前提和基础,沟通是手段和方法,欢聚是桥梁和纽带,合作是必然的要求和趋势。我们祇有在这八字理念指引下,才能达到社会的各阶层、各群体相互理解,相互沟通,和谐欢聚,通力合作,才能达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望。■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