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起点看洛阳(长篇连载)宗教洛阳(之三)
佛教祖庭白马寺
丝路起点看洛阳(长篇连载)宗教洛阳(之三)
□邵如林
据《三国志·魏志·东夷传》注引《魏略·西戎传》载,公元前1世纪下半叶,佛教经由大月氏人传至西域。公元前2年西汉哀帝时,当时的博士弟子景庐,经大月氏使臣伊存口授,得到了《浮屠经》。此为佛教思想传入中国内地最早的纪录。而佛教传入中原地区最权威的说法,即为“永平求法”。
佛教起源于印度,发展在中国,传入中原在东汉,滋长发展在魏晋,鼎盛于隋唐。佛教在中国的这三个重要的发展阶段,均与古都洛阳密切相关。“永平求法”与祖庭白马寺
东汉永平七年(64),汉明帝刘庄夜寝洛阳南宫,梦一金人,“身长丈六,飞绕殿庭,顶佩白光。”第二天他问群臣,自己梦到的是什么?博士傅毅在此之前肯定听说或知道西方有佛之事,于是便奏道:“西方有神,其名曰佛,正如陛下所梦。”明帝听罢,由是大悟,于是便遣蔡愔、秦景等10多人出使天竺、拜取佛法。这应该是东汉建立之后向西域派出的第一支使臣,比73年窦固、班超收复西域诸国早了近10年。同时这也是中国佛教史上的第一次“西天取经”。他们行至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内),正好遇到在当地传教的天竺高僧摄摩腾和竺法兰。在蔡愔、秦景等人的盛情邀请下,摄摩腾与竺法兰便与蔡愔一行,用白马驮着佛像和佛经《四十二章经》等,跋山涉水,于永平十年(67)回到了洛阳。汉明帝非常高兴,安排两位天竺高僧在鸿胪寺(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下榻,第二年又下旨在都城雍门外御道之北建造一座僧院,供二位高僧居住。为纪念白马驮经的功劳,便将僧院命名为白马寺。“寺”本是汉代官署的通称,因二僧初来中国时住在鸿胪寺,僧院便也跟着称寺。没想到这一借称,后来竟成了中国僧院的一般泛称,而官署反倒不称寺了。这就是关于佛教传入中国时最早的历史文献记载。
佛教名刹白马寺,是佛教传入中原后所建的第一座寺院,是中国早期佛教的传播活动中心,因此被众多的佛教派系公认为是中国佛教的祖庭。故有“中国第一古刹”、中国佛教“祖庭”和“释源”之称。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