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丝路起点看洛阳(长篇连载)宗教洛阳(之十)

       

发布时间:2010年03月15日
来源:不详   作者:邵如林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大同云冈石窟大佛

  丝路起点看洛阳(长篇连载)宗教洛阳(之十)

  □邵如林

  拓跋焘在统一北方后,倡导儒学,崇尚文教,兴办学校,整理经籍,秉承中原佛法之事,敬礼沙门,接受佛教这一宗教武器,以图用它教导人民,尽快恢复战争创伤,促进国家繁荣发展。他在灭亡北凉后将河西地区著名的僧众工匠迁入平城,也有在自己的都城弘扬佛法之意。但事情的发展往往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当时佛教的发展,佛教徒势力的大大增加,在相当程度上减少了国家所能控制的人口数量,这与国家急需大量人力的要求背道而驰。此外,当时佛教与中国本土道教结合,谶纬方术流行,僧侣夸大其词,使得王法废而不行,在一定程度上妨碍了拓跋皇权的加强。就在此时,有人发现在一些寺院中藏有武器、金钱和妇人等,这让拓跋焘大怒。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在大臣崔浩等建议下,拓跋焘于446年下诏灭佛,掀起了在佛教传入中国后的第一次大规模灭佛运动,毁经像塔寺,坑杀僧人,使北方地区的佛教势力一时衰落。

  452年2月,拓跋焘被刺,其孙拓跋濬继位,是为文成帝。文成帝是一个虔诚的佛教徒,即位当年底,他就颁发了复佛法诏,恢复佛教,并亲为凉州高僧师贤等“祝发”(剃发)。

  太武帝灭佛,使北魏时期的佛教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重大打击。文成帝恢复佛教时,在朝廷主持复兴佛法的僧人主要是来自凉州的师贤和昙曜,他们同时也奠定了北魏佛教发展的基础。

  师贤出身于罽宾(今克什米尔西北部)王族,剃度后东游凉州,北凉灭亡后被迁至北魏。太武帝灭佛时隐藏在民间行医,文成帝复兴佛法,再为沙门,担任道人统,掌管国家僧尼事务,主持复兴工作。师贤卒后,由昙曜继任道人统,对于北魏佛教复兴作出了巨大贡献,深得文成帝的器重。武帝废佛时,诸多僧人都以医术或其他手段掩护自己,而昙曜则誓死守持僧人的生活,法器、袈裟不离左右,持成不渝。佛法复兴之际,即以平城为中心,展开了他的弘化伟业。

  北魏和平元年(460),文成帝下诏,以来自凉州的佛教领袖道人统昙曜为主管,开始在平城西的武周山上开凿洞窟,镌刻佛像。根据昙曜的建议,当时共开凿了五个洞窟,雕刻出释迦像五尊,象征着北魏太祖、太宗、世祖、高宗和高祖等五位皇帝,体现了“皇帝即佛”的宗教主题。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