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佛教导航>> 五明研究>> 宗教研究>> 综合研究>>正文内容

充分利用我市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发布时间:2010年02月20日
来源:不详   作者:不详
人关注  打印  转发  投稿

  充分利用我市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

  梧州市人大外事华侨民族委员会 郭光

  根据市人大常委会的工作安排,在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王瑞文的带领下,市人大外事华侨民族委员会委员、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市旅游局、市民宗局领导参加的调研组,在5、6月份,先后到了市天主教会、市基督教协会、市佛教协会和相关宗教场所了解情况,听取意见和建议,开展了充分利用我市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资源,促进旅游业发展的调查研究。

  梧州是有二千多年历史的文明古城,又是有一百多年历史的口岸商埠,我们的祖先用他们的劳动和智慧创造出辉煌的历史文化,特别是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全市人民已初步把梧州山城建设得艳丽多姿。就宗教历史文化资源而言,影响较大的有佛教文化和古老的龙母文化;影响居次的有天主教和基督教文化;道教影响较小。宗教历史和龙母文化资源是一笔宝贵的财富,是一笔无形资产,就其价值体系而言,主要具有精神、道德、文物、民俗和旅游经济等方面的价值,并构成了其价值体系不可缺少的部分,利用好了可以为梧州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当前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化和东部产业的加快转移,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进程的进一步推进,梧州连接珠三角经济圈和泛北部湾经济圈的区域性枢纽城市地位日益显现。广西正由原来的边远民族地区转向为中国对外开放的新前沿,也为我市带来了历史性的发展机遇,为梧州旅游实现区域化、国际化提供了历史性的发展舞台。为此,梧州紧紧抓住这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充分发挥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在加速实现工业化、城市化和农业产业化的同时,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发利用好宗教历史和龙母文化资源,进一步挖掘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的核心价值,为促进梧州市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服务。

  一、梧州市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资源及其特征

  (一)宗教文化

  1.梧州是中国佛教文化兴盛地之一,唐代就建成有光孝寺和冰井寺。鉴真和尚东渡日本在扬州受阻,曾率荣睿、普照等遣唐僧14人来梧州。据王象之《舆地纪胜》载,宋代梧州的寺院有:庆云寺(城北二里)、光华堂(藤县城内)、广法寺(藤县东二里)、众福院(藤县西七十里),圆明寺(岑溪县内)等8个寺院。其中,藤县因出了一个学问僧契嵩而闻名于世。契嵩字仲舆,时人称他“诗如老杜”,“千年犹可照吴邦”,著有《镡津文集》存世。宋神宗任他为僧录司僧正(相当于国家佛教协会会长),宋仁宗赐号“明教大师"。他受业、修持的广法寺占地广阔,专修有藏经阁,收藏有神索、仁宗给他的书信和御札数十轴,成为全国佛教研究的中心和教徒们最向往的求知寺院。明清时,梧州市仍有七、八个寺院。民国初年撤寺观,兴学校,现存有西竺园、永安寺两所。另外,藤县最近发掘出来一座唐代寺院,称为灵济寺,出土有残缺浮雕佛像数十尊。从遗址看,寺院规模宏大。新近设立的号称岭南现代第一禅寺的四恩寺,佛像高9.5米,占地面积66亩。

  梧州的佛教有一定的影响。一方面,西竺园已有80多年的历史,在梧州多次招收过女尼,办过文化补习班和西竺小学,为当地的文化事业发展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另一方面,西竺园在民国时期也在民间发展势力,先后建立了紫竹寺(后更名为四恩寺)、灵山佛堂、富民佛堂,举办过观音会、佛诞会,解放以前的影响力比较大,至今在老年妇女中仍有影响。2006年9月27日四恩寺开光后至今,已接待香客和游客150多万人,在岭南地区已有较大影响力和旅游观光吸引力。

  2.基督教、天主教文化

  鸦片战争后,中国论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梧州因处于水上交通要道,首先遭到帝国主义入侵。咸丰七年(公元1857年),英国炮船入侵梧州,沿途绘制海图。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美国南方基督教会,法国巴黎天主教会相继进入梧州。光绪二十三年(公元1898年),中英签订《续议缅甸条约》附件专条规定:辟梧州为通商口岸。从此,帝国主义和他们的传教士大摇大摆地进入了梧州这片土地。到民国时期,天主教和基督教得到了较大发展。天主教以农村为传教重点,设立了梧州教区,创办了公教进行会,圣心仁爱会女修道院、圣心小学,并组织了梧州圣母军。基督教则有浸信会、宣道会、循道会、基督复临安息日会,甚至还有水上布道会,设置水上福音船向水上人家传道。基督教各派以办医院、学校和养老院拉拢群众,招保信徒。先后设立了思达公医院、西医院、安息会接生留产处,建立了道基书塾、道基小学、汉英小学、嘉蜜小学、嘉蜜幼稚园、开明学校、培正学校、培正中学、明新小学、三育小学、恩达护士职业学校、梧光孤儿院、宏道幼儿园等。解放前,梧州是广西洋教最为兴盛的城市。解放后,外国传教士退出,全国掀起“三自爱国运动”,梧州的天主教和基督教摆脱了国外宗教势力的控制,逐步走上了自治、自传、自养的道路。梧州天主教、基督教相继成立了自己的宗教组织,恢复了正常的宗教活动,并有所发展。现在,梧州天主教有教堂l座,教区神父3人,修女24人,信徒450人。梧州基督教保留了原宣道会大中路教堂,有“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主席1人,牧师3人,基督教协会会长1人,传道人5人,信徒700人。梧州天主教、基督教,现在人数虽然不多,但对梧州的影响却不可小视,现存的建筑、文化、生活习俗都无不留有它们的烙印。

  3.道教文化

  梧州市道教文化不算十分丰厚,但源远流长。据《图经·金石山下》记载:三国吴时(约1728年以前),有道士牵牛过西江,对舟人说:船内牛粪可作舟钱。舟人视牛粪皆金,回望道士及牛,己隐于石下。传说西汉时(约1983年以前),梧州城内就有会“栖仙之术”者,每晚凌云归家,清晨乘白鹤到州城治事。太守欲学不成,翌日清晨令卫兵用旗杆扫打白鹤,使其不能下。乘鹤者气愤冲霄而去,留下鞋一只,成为鹤奔岗。又说州城东五十里有山一座,有李上座者长期在此修炼,一日道成,大吼一声,山中猛虎四肢发软下跪,故称为伏虎岩,这些传说虽不可信,但足以说明梧州这块土地上很早就有了道教文化的踪影。唐宋时期,由于到都乔山、沟漏山、白石山都要经水路过梧州,仍有不少道士在此停留传道,唐代(约1100年以前)的蒋道士接待过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苏东坡到梧州,有邵道士相伴,还在梧州家中真诚地款待了这位大诗人。南宋时,梧州城内有苍梧道院,在城西有建于唐朝的白鹤观。道院早已消亡,白鹤观现存于白鹤山南麓,占地约3000平方米,唐朝咸通年间(约1143年以前)、清朝康熙年间(约346年以前)和近年曾重修,现存有原主殿石柱两条。观前有广场可容千余人,并有清代风格牌坊一座,是目前广西境内保存最为完好的道教宫观,但已无道人。

  4.龙母文化

  龙母是西江流域供奉的一个女性水神。龙母本姓温,生于周赦王25年(公元前290年)农历五月初五,卒于秦始皇三十六年(公元前211年)农历八月十五,享年79岁。据史书记载,其父温天瑞,原广西藤县人(今广西梧州岑溪市人),母亲姓梁,今广东德庆县悦城人。龙母出生在藤县二十一都筋竹村(今岑溪市糯桐镇大竹村),死后葬于广东悦城,传说:温氏女一出生“发长竟尺,仪容瑰玮”,“稍长,结邻与其姊妹七人,慨然有利泽天下之心。常于稠入中望空,似有与之应答。间有以出入者,辄中祸福,时人目为神女。”因她抚养五龙,故称龙母,为后人供奉至今。

  温氏女被作为水神龙母供奉,其原因大致有三:一是她美丽、温柔、善良、勤劳,爱护百姓,抚养五龙又精于女红。其性格、品质足以代表古代百越妇女而母仪天下。二是她聪明勇敢,智胜法师;秦朝征服南越统一中国后,因其神异而召见,被她聪明地拒绝,她的聪明才智可以说是百越妇女的化身。三是关爱百姓,敢于改造自然、征服自然。她懂事后“慨然有利泽天下之心”,对百姓的要求尽量满足,关怀备致。开辟山川,治理西江,同时利用五龙,呼风唤雨,同自然界作斗争,充分体现了百越人民大无畏精神。

  龙母供奉始于魏晋时期,宋明两代史书中记载实罕,可能这时仍是一个地域狭窄的神祗。到清朝,编修县志成风,通过《梧州府志》、《藤县志》、《苍梧县志》等书籍传播开来,影响整个西江流域,尤其是港、澳地区,至今信仰不衰。

  龙母是人们用神话包装过的一个传说中的百越妇女,“神话是在人民幻想中经过不自觉的艺术加工过的自然界和社会形态。”龙母信仰和由此产生的祭祀、礼仪、习俗等文化现象,实质体现了西江流域人民向往美好生活的愿望。应该说,龙母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一部分,且是值得传扬的一部分。梧州市政府卓有远见地举办龙母文化节,挖掘龙母文化精神,不仅有利于宏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促进梧州市旅游经济和社会文化的发展,且对两个文明建设、以德治国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2007年,梧州龙母庙建成了全国最高最大的龙母雕象,高达38米,创建成为国家级4A级旅游景点,大大地吸引了游客。

  二、进一步认识我市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的旅游经济价值

  我市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的核心价值受其文化特性所制约,其特性规定了她的经济价值。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不能作为通常满足人们物质生活需求的具有使用价值的商品,只能作为满足人们怀古览胜,祭奠祖先,宗教信仰,祈福消灾保平安和寻根究源的精神需求产品,即近现代兴起的旅游商品,这也就是梧州市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在当代社会生活中其经济价值之所在。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是梧州市的特色旅游资源,是其它东西不可替代的、原汁原味的特色旅游商品。因此,我们要继续解放思想,加大力度将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包括骑楼城文化)作为梧州市特色旅游业的品牌来深度开发、挖掘、包装、宣传,这必将对梧州市经济社会发展起到很大的推动作用。

  特色旅游就是以旅游者为对象,为旅游活动创造便利条件,并为旅游者提供某一地域特有的所需商品和服务的综合性产业。旅游业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很强的关联带动作用,有很多相关产业和行业可以借助旅游业的繁荣带动自身的发展。这种“乘数效应”是以一个产业发展同时刺激和带动其他产业的发展,从而促进一、二、三产业共同发展为特征的。它与经济,文化,外交、交通、城建园林、文化文物、商业金融、对外经贸、轻工纺织、特色农业、邮电通讯、环境保护、房地产业、扶贫开发、科技教育等行业有密切的互动关系。从总体上看,梧州市旅游资源中虽然相对缺乏优美的自然山水资源,但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资源颇具特色且较为丰富。因此,改革开放以来,我市已把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作为产业重要的内涵来开发,并取得了可喜的成效。我们还需充分利用我市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资源的地缘人缘优势,即地缘上有与广东发达地区接壤,邻近对世界开放的香港、澳门,背靠大西南腹地和接近东盟地区的优势。人缘优势为,梧州城市居民多来自广东,梧州城乡居民与香港和澳门以及东南亚等东盟国家有亲缘关系的约有30万人,在感情归宿上有认同感,容易沟通。此外,梧州市厚重的市场经济传统和梧州人浓厚的商品意识,造就了梧州人经商办企业的基本素质和与广东人一脉相通的商业文化,并形成了较具特色的产业和产品,如:林产林化产品、食品和制药、日用化工、轻工纺织、机械船舶制造、人工宝石加工、钢铁和有色金属冶炼、钛白生产。只要找准切入点,梧州市就有可能从此走向蓬勃发展的良性轨道。我们认为继续解放思想,进一步挖掘我市宗教历史文化、龙母文化和骑楼文化等旅游资源,培育为龙头景区,是带动梧州市各行业的发展的必然选择。

  三、充分利用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资源促进梧州市经济的快速增长

  梧州历史悠久,自然资源丰富,人文景观呈多元性文化特征。全市有国家级4A景区1处,市级以上景区达5处,综合性景点多处,其中不乏丰富多彩、魅力无穷的宗教历史文化与龙母文化的内容。

  如何发挥上述优势和抓住发展机遇,实现梧州市旅游产业的快速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首要解决的问题。以往的做法是制定一些优惠政策,的确也收到一定的效果,但往往缺乏后劲,效果不十分理想。招商引资发展经济,不仅需要硬件环境,更多的是服务的软环境和感情投资。发展宗教历史和龙母文化旅游,带动百业兴旺,树立梧州改革开放的新形象,实现经济快速增长,其作用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发展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推动百业兴旺

  特色旅游业具有一业带旺百业的拉动力,具有乘数效应的经济效益。尤其是当前加快我市工业发展时期,发展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可以帮助梧州市加快工业以及各行各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增加居民收入。发展以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为内涵的梧州旅游业,形象地说它的作用就是纲举目张,梧州市众多的三产行业自然就被拉动起来。

  (二)以景感人、以情动人、吸引外资

  在改革开放前,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社会状况与梧州相差无几,在不少的地方还不如梧州市。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的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主要得益于中央大政方针的正确实施,其主要动力之一是大量外资的涌入,有众多的海外同胞回乡投资经商办企业。实践证明,除具有良好的硬环境外,还必须拥有更具竞争力的软环境。那么,什么样的环境才能唤起客商的投资欲望呢?其中优秀的宗教历史文化,具有地方民族特色,健康向上,世人所求,能唤起身处他乡异国同胞们的认同感和归宿感。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恰到好处地契合了这种乡情文化心理的需求。自古以来,岭南地区百越民族的英雄祖先,诸如龙母和冼夫人,她们有着崇高的品德和人格魅力治理一方,能带给一方百姓福禄和平安,同时为中华民族的大一统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爱到了历代统治者和地方百姓的推崇。所以,这种源生于民族的潜意识,一旦碰撞合适的氛围,自然就会由衷地生发出亲切的归宿感。这就是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在当代经济社会建设中可资利用的文化心理魅力之所在。加之梧州在海外有30万华侨、华人和侨属、侨眷的人缘优势等,以及市委市政府提出亲商、爱商、护商的理念和招商引资的具体优惠措施,都成为吸引海外和港澳乡亲回梧投资经商办企业的重要因素。可以说,宗教历史和龙母文化是牵引海外游子回报祖国和家乡的一条纽带或是一座桥梁。在情商方面有较大的影响力。

  四、关于进一步加快梧州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努力打造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合作平台,继续办好梧州国际宝石节

  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是近年来各地发展经济走出的一条新路子。充分利用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落户南宁的良机,办好梧州国际宝石节,创建梧州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合作平台。扩大梧州市在国内、港、澳、台乃至世界的影响力,增加人们对梧州市的了解,联系梧州籍海外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的感情,以商招商,从而更有效地招商引资。我市应把中国—东盟博览会作为发展经济的一个契机,坚持每年举办一次梧州国际宝石节。不断丰富和充实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的内容,特别是要引导旅游企业积极参与招商引资,在国际宝石节和中国—东盟博览会上设立旅游展馆,充分利用这一平台,举办各种形式的旅游推介会,加强与国内外知名旅游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共享我市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产品,吸引更多游客到梧州来。

  (二)举办旅游合作论坛,形成区域合作发展共识

  一是梧州国际宝石节召开期间,根据广西旅游规划布局要求,继续办好“桂东粤西宗教历史文化旅游合作论坛”,邀请广东、广西和我市的人文专家和社会经济学者以及旅游业界的高管人员及政府官员,围绕桂东粤西的旅游合作与发展开展深入、广泛地研讨;二是与广西旅游局和旅游协会合作,每年在我市举办一次两个区域旅游合作论坛和宗教历史和龙母文化旅游发展趋势研讨会;三是积极参加中国—东盟博览会各种峰会的活动,借此宣传梧州,将我市旅游合作主动融入泛北部湾合作论坛和东盟商务与投资峰会。主动推介梧州;四是主动参与泛北部湾区域旅游合作和桂林国际区域旅游合作论坛。我市通过举办和参加区域性旅游合作论坛,形成合作共赢发展共识,既巩固和发展两广旅游客源,又不断发展区域性以及东南亚国家的旅游客源,为今后的持续合作奠定坚实基础、提升理论依据和创新合作模式,推动和加快旅游合作的发展。

  (三)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品牌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我国宗教政策日益成为海内外关注的焦点话题。我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宗教工作也步入了一个新阶段。我市已探索并走出了一条有特色的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的旅游发展道路,宗教文化旅游本土化,融入了民间民俗文化,并为其又好又快发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实践告诉我们,只有坚持解放思想,才能不断增强发展活力;只有坚持改革开放,才能不断增添发展动力;只有坚持不断创新,才能开拓发展局面。在新形势下,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不断创新,也是对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要求。近年来,市政府投入了近千万元支持四恩寺景点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调动有关方面的积极性,建造了亚洲最大的龙母雕像,修缮和扩建了龙母庙等等。我们还可采用合适的合作模式,在白云山为佛教先贤牟子和契嵩开辟纪念馆或展厅,展示其生平及宗教业绩;可以为旅梧文化使者的鉴真大师建立雕像,展示梧州深厚的宗教历史文化底蕴。有关部门要有勇气申办广西或两广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研讨会等。为充分发挥梧州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的优势出谋划策。 我市应力争在两年内把白云山风景区及四恩寺创建成国家级4A风景名胜景区,努力创出知名旅游品牌。

  (四)优化组合以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为品牌的特色旅游产品

  在深度开发我市四恩寺、西竺园和龙母庙为品牌的特色旅游产品的同时,要抓紧申报立项修复赤水灵济寺遗址,展示藤县出土的珍贵佛教文物。加快道家风景区创国家级4A景区建设。还要不断挖掘骑楼城文化旅游产品,要注意把孙中山纪念堂、李济深故居、袁崇焕故里、太平天国封王建制地、舜帝庙遗址等历史文化遗址进一步修缮、整理,并对这些产品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成为打得响有效益的旅游产品。例如,可以把梧州市所有龙母资源组合为一个产品,推出“龙母故乡寻根游”,留住游客在梧州过夜消费。又可把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游与中山纪念堂,李济深故居等旅游产品捆绑销售,推出“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与名人文化游”,这样可延长游客在梧州的逗留时间,增加消费。也可将中山纪念堂等历史文化名人活动旧址配之于文体活动中,构成“名人文化与民间文体游”产品。上述产品的组合也可与农业旅游,生态旅游搭配销售。各种设计都是为了满足商务旅游,探亲旅游,观光旅游,购物旅游,休闲度假旅游,怀旧旅游,祭祀旅游等各种不同需求的游客,繁荣梧州市旅游市场。只要我市把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品牌与其它旅游产品协调配合,取长补短,突出特色,梧州市的旅游经济必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发展态势。

  五、依法保护宗教界合法利益,发扬爱国宗教团体劝人向善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为梧州经济社会和谐发展服务

  去年12月18日,胡锦铸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积极主动做好新形势下宗教工作,提出“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必须最大限度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当前我市宗教工作形势良好,宗教关系和谐,社会平安稳定,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正与全市人民一道团结在党和政府周围,共同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平安是福,平安是政绩,平安是生产力,这是人们对社会生活最朴素的愿望。平安也是招商引资中最具有吸引力和竞争力的宝贵资源,是地方经济得以持续发展和又好又快发展的基本条件。我市经济的发展离不开平安、稳定和社会和谐。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在市委的领导下,市政府及有关部门,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依法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基本落实了宗教教产政策,保护了宗教界合法权益,促进了宗教和谐,社会平安稳定。我市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和谐作出了积极贡献。

  以上成绩来之不易,我们还需继续努力依法做好宗教工作,贯彻落实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精神和国务院《宗教事务条例》,真心实意关心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组织和支持他们积极发展生产、改善生活、勤劳致富,使他们切实感受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我们的工作仍存在一些问题,离上级的要求仍有一定的差距需要改进。一是政府宗教事务管理机构还不够健全。目前,市民族宗教事务局挂靠在市委统战部,无机构编制,无行政级别,无执法主体,已不适应新形势下的民族宗教工作,应当尽快调配一定的专职干部,明确管理职能、行政级别和行政执法主体,充分行使政府关于民族宗教事务管理的工作职能。二是《宗教事务条例》宣传贯彻力度有待加强。各级领导要学好《条例》,贯彻落实好《条例》。三是根据国家有关规定和实际情况,对各宗教团体主要负责人和神职人员在政治上、生活上给予关怀和适当照顾。

  在调研过程中我们还了解到一些情况,应引起政府注意。一是四恩寺现阶段仍应做好规划。四恩寺是我市主要佛教活动场所和旅游景点,市建规委要有科学与长远眼光,山门前应预留足够的位置作停车场,否则会严重影响四恩寺创国家级4A景区的进展。二是社保部门应将我市天主教修女和神职人员纳入社保范围,他们生活清贫,有后顾之忧。三是个体户黎燕欠天主教的教产租金须尽快清还。市天主教会已申请强制执行,但至今仍未落实,市中级法院和城区法院要尽快依法执行。四是万秀区政府欠市天主教会的集资款,应特事特办、尽快还清,以解决他们的生活和工作困难。五是政府应拨出一定的款项帮助天主教会维修民主路教堂。民主路天主教堂已有一百多年历史,已列为市历史文物保护单位,但教会没有资金维修,现教堂主体已是危楼,政府既然把天主教堂作为文物保护单位,又当作旅游景点,政府有责任帮助维修。六是政府应支持市基督教会重建一座独立的基督教堂。市基督教会在大中路原有一座独立教堂,但因房地产开发被拆除。该会一直支持梧州城市建设,现在由于没有一个真正的独立教堂,只能在大中路中环大厦二楼回建房聚会活动。该处一、二层是商铺、三层以上为住宅。在星期六、日开展礼拜时一般有300多名信教群众参加,既影响住户生活,又不安全,附近住户多次与教会交涉协商未果,存在不和谐的隐患因素。因此,市基督教会拟另择地方新建一所教堂,政府及有关部门应依法支持宗教界的合理要求,提供一块地段适中的土地,按照我市城市规划,建设一座独立的基督教教堂,既解决教会活动场所,又可作为旅游景点,为开放的梧州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

  发展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产业,要统筹规划,把发展特色旅游产业纳入本市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保证必要的资金投入,出台实施与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产业相关的扶持政策,加强对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各职能部门共同努力,积极引导各有关行业,开发和经营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等特色旅游项目,使之健康持续地发展。总之,宗教历史文化和龙母文化资源是梧州市旅游产业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只要保护好、利用好,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的古老繁荣商埠城市—梧州,必将焕发出夺目的青春光彩而造福于梧州人民。

  2008年6月


标签:五明研究
没有相关内容

欢迎投稿:307187592@qq.com news@fjdh.com


QQ:437786417 307187592           在线投稿

------------------------------ 权 益 申 明 -----------------------------
1.所有在佛教导航转载的第三方来源稿件,均符合国家相关法律/政策、各级佛教主管部门规定以及和谐社会公序良俗,除了注明其来源和原始作者外,佛教导航会高度重视和尊重其原始来源的知识产权和著作权诉求。但是,佛教导航不对其关键事实的真实性负责,读者如有疑问请自行核实。另外,佛教导航对其观点的正确性持有审慎和保留态度,同时欢迎读者对第三方来源稿件的观点正确性提出批评;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 还没有任何项目!
  • 佛教导航@1999- 2011 Fjdh.com 苏ICP备12040789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