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光法师回忆虚老点谪
惠光法师回忆虚老点谪
刘东亮 整理
一、惠光法师参礼虚云老和尚之经过
惠光法师参见虚云老和尚是在民国三十六年,即一九四七年二月,当时惠光法师已经有了数十年的苦修经历,是国内较有名气的禅师,先后于上海、汉口、长沙、沩山、南京、杭州、广东等地讲经说法,创办莲社,同时在各地的佛学院讲课,并有“惠光禅学丛书”等著作问世。惠光法师于一九四七年二月赴广东南华寺,参见了当时的禅宗泰斗虚云老和尚。蒙虚老的慈悲摄受、逼拶钳锤,被允许经常人室参请,后终于得到虚云老和尚的传法。
《宗门讲录》第271页记载了他们一九四七年最初的见面: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丁亥二月间,师(按:指惠光法师)诣南华参见虚云老和尚,蒙其勘之又勘,方许人室参请。
一日,云公指杯中茶曰:“明印老和尚家有这个么?”
师答:“有。”
公问:“如何用法?”
师曰:“寻常施与干慧饮。”
公问:“如何接人?”
师曰:“折、摄并举,棒、喝交驰。”
公曰: “大德应是满载而来,何必向我这苦老子讲客气?”
师曰: “学人苦劳,空无所有,特诣尊前,求个向上机缘。”
公曰:“既有‘这个’,焉得空无所有?”
师曰: “脱体‘这个’,无有无无,中边不立,连无亦无!”
公曰:“这个不是,是个甚么?”
师当即豁然领悟,闻法心开,蒙公印可,冥符契合,礼谢而退。
《禅学指南》在第245页也记载了这次见面,不过略有不同:
民国三十六年(1947)丁亥二月,因辞脱兴华寺住持等职,恭诣广东南华寺,参见虚云老和尚,正遇云公与五百新戒在说法,传比丘千佛大戒。
翌夕,蒙惟因知客、素根书记、应真监院、天性法师等介绍,导至公前,礼座已,云公命坐而问曰:“大德曾在哪些常住得益来?”
师曰:“亲近长沙明印老和尚十又三年。”
公问:“明印老和尚有何嘉示?”
师曰:“明公示众曰: ‘出山不动草,人海不扬波,处处无踪迹,本份事如何?”’
又问:“明老以何为宗旨?以何为体用?”
师曰:“以‘无念为宗、不妄为旨,清净为体、妙智为用’。”
云公指杯中茶问曰:“明老家中有这个么?”
答曰:“有”。
问:“如何施用?”
曰:“平常给与干慧饮。”
问:“如何接引咧?”
师曰:“折、摄齐举,棒、喝交驰!”
云公曰: “真是婆心过切的作家。大德佛法胀破肚皮,应是满载而来?”
师曰:“学人空无所有。”
公曰:“既有这个,何为空无所有?”
师曰:“本无一物,有个甚么?”
曰:“您何必到我这个苦老子这里来讲客气?”
师曰: “老和尚垂丝千尺,意在深潭,学人到此无开口处。”
如是问答中,老和尚机流激辩,有若锋刀解体似的,数次勘验后,蒙许人室参请。
《惠公禅师年谱》第63页,记录了惠光禅师到虚云老和尚处的另一次参问对答,该页写道:
……(二月)七日始抵南华寺。次晚,参见虚云老和尚,正遇其与五百新戒弟子传授比丘千佛大戒。翌夕,蒙惟因、素根、应真、天性等四位法师介绍公前,礼座已,云公命坐而问之,具载《宗门讲录》、《禅学指南》。
另有一日,拜见老和尚,公曰: “大德佛法胀破肚皮,应是满载而来。”
师曰:“学人空无所有。”
公曰:“即有这个,何谓空无所有?”
师曰:“这个即本,本无一物。”
“何必又讲客气?”
‘‘老和尚垂丝千尺,意在深潭,学人到此无开口处。”
“哈哈,我不是船子和尚。”
“老和尚与船子同行共止,有何分别?”
“大德与夹山共坐同居,汝未睡着吗?”
“即然如是,妄谓佛法胀破肚皮。”
“汝作么生会?”
“佛法胀破虚空。”
“待老僧烧烂虚空,免他胀破。”
“莫烧烂老和尚的袈裟。”
“汝在那(哪)里?”
“在最高峰顶。”
“何不同行?”
“老和尚到顶久矣。”
“向后如何?”
“披衣吃饭足矣。”
“西河一对金毛狮子,打架打落水底,直至于今无消息。”
“消息何来?”
“无所从来。”
师即三拜而出,云公唤曰:“大德!转来!”
师曰:“无所从来。”
四月十四日晚,云公聘师为戒律佛学院经学教授。十七日开学典礼。二十四日开讲经学。公返云门。
二、虚老说“三关与见处’,
在《宗门讲录》的第56页,惠光禅师回忆了虚云老和尚1947年在南华寺的一次说法时,对“三关见处”的精彩开示:
师云: “虚云老和尚丁未(按:误,应是丁亥,1947年)春在南华寺讲开示,三关与见处的关系云:
‘下手的工夫屡有变迁,唐宋以前的禅德多是由一言半句就彻悟了道,师徒授受,不过以心印心,并没有甚么实法不实法,平日的参问酬答,也不过随方解缚,就病与医而已。宋代以后的人们之根器就陋劣了,虽讲了很多,一点也做不到,要他放下一切,善恶莫思,但他一点也放不下,不思善就思恶,到那时,佛祖亲临亦无法可施。实不得已,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教人看话头,甚至要咬定个死话头,咬得紧紧的,一刹那间都不要放松他,才是得力处;又如老鼠啃棺材,啃定一处,啃不穿则不止,一旦啃穿了,就有出路。即是制心一处,以一念抵制万念,以万念的力量集中一处,总成一念,来参这个“是谁”,或专参拖这死尸来行的是谁?或参坐的卧的是谁?或专参父母未生前谁是我的本来面目?或参念佛是谁?或参拜佛的、持咒的、诵经的、穿衣的、吃饭的、起妄想的、动念头的、讲话的、欢喜的、静的、动的、笑的是谁?或专参本心是谁?或专参自性是谁?总而言之,行住坐卧,一切时、一切处、时时处处都要看住他,看他到底是谁?究竟是谁?要参穿他、要抓住他。这才是大丈夫看公案。乃至看屙屎、放尿的是谁?把他看到底,看他究竟是谁?是佛?是魔?是心?是众生?以我不动的话头,如金刚王宝剑,佛来斩佛,魔来斩魔,心来斩心,众生来斩众生,即是要绵绵密密的参去,惺惺寂寂的看住,看他到底是谁?是我?不是我?“我”字是这个的代名词,实非真我,连真我的念头尚不可得,然则究竟是谁咧?要有这样的疑情才有进步,要通身都发疑情,才算是真参实学的工夫!发真疑情方有办法,一到机缘成熟时,看清了、参透了,忽然惺惺寂寂的化境现前!即是顿寂寂底,骇悟大彻!即是悟寂的化境,哈哈大笑而已,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不许人知。到那时天人尽忙煞了,天龙八部互相报曰: “人间某比丘今日成道!都去散花供养吧,求说妙法!”这样一来,已打破了本来的面目,已得了深深的见处。未破本参的禅德有这样的彻悟,是破本参的见处;破了本参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透重关的见处;透了重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出生死牢关的见处;出了生死牢关的人有这样的彻悟,是蹋祖关的见处;乃至是八相成道、人般涅槃的大见处。这样的见处也不难、也不易,只要工夫纯熟、大相应、大得力,就能做到。你们想要工夫大相应,先在跑香的时候返观观自心,自心本净;返闻闻自性,自性本空,明明历历参到底!集中审问:到底是谁?究竟是谁?大发疑情了,再登座参,更要深深审问,直到五蕴皆空了,身心俱寂了,了无一法可得,直见自性本体,这才是大好相应、大得力处。从此已后,昼夜六时,行住坐卧,身心稳寂,寂寂惺惺,寂参惺悟,日久月深,菩提稳固,一旦大彻大悟,死如幻了矣!到那时才知道实无一关可过,尘劳佛事,幻化法门;上无佛道可成,下无众生可度;无修、无证、无作、无为,任他安名立号,唤佛唤魔,皆与本分上毫无交涉。到那时彻底明白老僧不骗你们,讲的是假,悟的是真,除去真假两头,大家参看!”,
三、虚云老和尚南华传法
《禅学指南》第246—250页,记载了虚云老和尚于民国三十六年(1947),在广东南华寺为定慧、佛果、素根、安性、惠光五位弟子传法时的详细情况:
一日,惟因知客领导四位大德上方丈,请老和尚上堂说法,师亦临时参加。云公升座拈香请圣毕,扶杖曰:
“一华五叶随拈出,体用原来本一家。千枝万派同根本,不脱曹溪一雨华。人云:‘如金作器,器器皆金;似火分灯,灯灯是火。’虽然枝叶繁茂,其根本乎一体。汝等智眼顿明,自然了法无二。临济家风,白拈手段,机势如电卷山崩;棒喝交驰,赤毒似杀人追命。照用齐行,宾主历然,人境纵夺,一切差别名相,不离向上一着。今有上座定慧、佛果、素根、安性、惠光等五位大德,同参向上,各立门庭。挂本来衣,不离方寸;中边不住,格外提撕。应物全真,随流得妙。但用心亲切,参究认真,忽尔身心一如,慧光顿发,觑破空劫以前,亲到本觉之地,有口难宣,有笔难述,如人饮水,冷暖自知。欲开方便之门,显示本心之体,须假言辞,旁通譬喻。今有猛虎喉中雀,骊龙颌下珠,二名一体,实相无形,贵买贱卖,估价底谁?”
良久,素根问曰:“如何是顿悟、渐修,不离修证?”
公曰:“顿悟证理,渐修证事,事理圆融,心含广大。顿悟,渐修而来;渐修,终必顿悟。本来无修无证,无住无为,病愈药除,假名修证。祖祖默授,佛佛心传,无非点破您自己家珍,锥穿您心光明藏。无始尘根没断,偷心未死,是故不离修、证;顿悟事理,合头合辙。悟在刹那,迷经累劫。若得偷心死尽,狂妄始歇,歇即菩提,非生非灭。”
问:“立何为宗体?”
答:“惟此真心立为宗体。”
问:“佛祖过去,正法谁传?”
答:“心正法正立为宗体。老僧授汝不二法门,斯体清净本自圆明,顺流不染,逆流不净,居凡不减,在圣不增,处类虽殊,其心不二。智慧了之光明显,烦恼尽之妙体彰。离此别修,终成魔外。赐汝法名宽素,保任圣婴。”
素根恭诚礼谢。
安性问曰:“宗、教本一,如何分二?”
公曰:“宗即无字之教,教乃有字之宗。”
问:“何为教外别传?”
答:“教以语言文字,渐悟妙解;宗离语言文字,顿悟自心”。
问:“何能契会?”
公曰:“六祖示慧明有云:‘屏息诸缘,勿生一念’;良久又云:‘不思善,不思恶,正恁么时,那个是明上座本来面目?’慧明当即言下大悟!此即偷心死尽者,顿悟契会。”
安性当下心惊意骇,忽然见断,自肯承当,契悟本性。云公赐名宽性。
佛果问曰:“如何是向上宗旨?”
公曰:“云门家风古。”
问:“云何是孤危耸峻?”
日:“高高山顶立。”
问:“云何是格外提撕?”
曰:“剪除情境。”
问:“如何是方便度人?”
曰: “以古人之棒、喝、机锋,折、摄、转语、默契等,是为无上伽陀,方便有余。赐汝宽佛。”
佛果礼谢。
惠光问曰: “海阔天空本无一物,生佛体用不一不殊。尽虚空、遍法界,无非一个无缝塔!若随机不变,以何为体?不变随缘,以何为用?体用本宗,以何为旨?”
云公执杖,向空中画一个〇圆相,曰:“圆同太虚无欠无余,是为本体本用,体用圆融为宗旨。,,
良久,公曰:“三句关键,一字机锋,金风露体,北斗藏身,自家宝藏,与佛相同。宗乘一唱,三藏绝诠,祖道才兴,十方坐断。诸大德!那个是佛?,,
师曰:“我与十方诸佛把手同行,亦不知那个是佛。,,
公曰:“三三了了,两两明明;听吾偈曰:
净白传心印,随缘接后昆。
当机密摄众,缘尽隐深林。
转世常住世,悲愿莫违愿。
定慧等亦然,吾与常见面。
赐汝法号佛光,派名宽照,再听一偈曰:
宽身横卧妙高峰,照破乾坤万象新。
佛日烁空宗大振,光明绝顶自家风。
公复曰:“定慧名佛慧,佛慧派宽心。诸位他时传佛心印。”说毕下座。
公复赐师圆相意旨,命常人室参请,机锋转语,犹若锋刃解体,利剑活人的相似!已而命师于戒律佛学院讲课年余。
是年三月十四日,师在客堂楼上,个人打七(二十一天),至四月初五完毕,谁也不知。云公百岁寿期圆满,四月二日起水陆,初八日法会完毕。十四日,云公召开戒律佛学院筹备会议,聘师教授十余次,辞不获已,四月二十日开学典礼,二十四日开讲经学,至次年五月返湘。
四、明观问虚老年龄
《禅学问答》第63页,惠光禅师在回答明观和尚的问题时,谈到了虚云老和尚的年龄问题,兹抄录于下:
问:虚云长老,佛门慧日;自公圆寂,黑暗满天。寿高德望,人天师表,近被胡适妄评,年龄、父僚宣非实在。光绪甲辰,有僧广济,时谓老人六十四岁,湘乡县萧家冲人,隔田相望,悉公事实与否。岑学吕翁亦在查问。惠公在台,或有所闻。请向灵老、夷公询问详悉,复示告知,深重铭感。
答:光绪庚子(1900),吾年十三,闻德清名,未谋其面。皈依恩师上超下静,俗名王普道,秀才出家,有官不任,专炼金丹,咸丰三年(1853),教萧荣国道书,及教内外气功坐法。咸丰乙卯(1855),超师祝发,密示荣国出俗之时、方。吾年十四,闻超师曰:“弟子萧君荣国,已落发受具,时龄二十,法号德清,其父玉堂,泉州太守,壬戌告老回家(湘乡县过河二十五里萧家大冲,距俨然山五十里许)。”光绪丙午(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虚老来台,参观灵泉禅寺及游全台,时龄六六,留影灵泉。民国三十六年九月,吾在华南上公信于云门,公回信中有颂曰:
百八烦躯老冻浓,风前残烛险犹凶。
虚空挑雪填枯井,月影推云建腐丛。
[按]据《年谱》 “宣统二年庚戌(一九一O年),七十一岁”条中的附录《清节尼来书》,其中提到“荣国”,后虚老授意侍者,将括号中的注解“从弟”改为“从侄”,与富国同一辈份。可见,荣国不是虚云老和尚的名字。那么,此处所说荣国出家后,法号德清,疑是误记。
问:李公国芳出身尊谱,可得闻乎?
答:李国芳堂家谱载云:“芳公先父名虎军,讨贼于浏阳,驻守三年,太芳始生,字勉林,号兴锐。咸丰二年(1852),移居浏西枨市,出身会示,初从曾国藩治军,时名兴锐,与张之洞、许竹筠、彭楚汉、萧玉堂等交为亲戚僚友。同治间,知大名府。光绪初,累擢江西巡抚,结教案二千余起,偿恤八十万金,皆撙节营饷,以弥其阙,不苛捐扰民,官至两江总督。光绪三年(1877)八月间,家室一部分由浏阳西乡,移回祖籍湘潭县西文家滩北宅李家芳老屋。光绪戊子(1888)八月五日,奏上,告老归家,二十五日始抵家乡。次年(1889)中秋,高龄九二,奉颁‘百岁功臣,告老还乡,之旨。光绪庚子(1900),虚公年龄六一,隐居终南,始号虚云。光绪壬寅(1902)二月十九日,芳祖无疾,念佛西归,谥号国芳。,,
五、台湾“虚云老和尚纪念堂,,开光
《惠公禅师年谱》记录了1961年惠光禅师为台湾虚云老和尚纪念堂落成开光时的一些原始资料,书中的第84页载:
前年(1959)九月,虚云老和尚圆寂。去岁灵老与惟定建造斋堂和虚公纪念堂,九月落成。二十三日虚公遗像升座,请师说法开光,四众三百余人。师曰:
“诸位合掌:佛性非同异,千灯共一光,本来无一物,何处有商量。炉中乍熟,戒定慧香,法界蒙薰,普同供养。真正佛法,不落文字语言,无相光明,遍照十方世界。十方诸佛一切众生,本体斯同,光光互照。自性本体包含万象森罗,事理圆融,不昧轮回因果。四众同堂,请道一句:‘开光’二字作么生会?咦!拟议则非是,不道亦是非;拟议不道时,颠倒退缩义。佛性空寂,无相无名,既不可见色闻声,复何堪拟事议理!言前密意充满虚空,清净法身遍一切处。
虚公诞迹:
虚公降世,生诞泉州。归籍湘乡,成年入道。名
山遍礼,中外恒游。苦行空前,高曼彻悟。忍辱第一,
雪饮风餐。受难俱多,浮沉数次。终南鸡足,鼓山宝
林。云门云居,中兴祖道。
说法示寂:
;中外遍迹,天下驰名。客岁三秋,云居善逝。凤动大陆,万众登山。睹影追思,均瞻舍利。香花供养,哀恳虔诚。如失宗亲,如丧考妣。世界追远,片地佛声。百万人群,全球法会。遗像升座:
剃度徒眷,宝岛一支。建纪念堂,永供遗像。千祥云集,梵宇落咸。遗像升座开光,四众争先供养。人人获福,个个沾恩。果证三乘,位登十地。虚公本光本具,无始无终。从来不缺不全,非得非失。既然如是,光自何开?各具本光,光光无尽。虚公遍体放光,大众如何未见?须假开光令睹,善巧法门方便。若人见公遗相,乃至闻彼法名,同发菩提道心,共入毗卢性海。执笔诵咒开光:
此宗千支万派,同放无量光明。恭对遗像尊前,开出金毫相光。教有真言,谨当持诵: (大悲神咒三遍,般若心经一卷,摩诃般若波罗密多三称,无量金光放扬普照。)开光既毕,大显神通,放出妙有金光,照破中空世界:曹溪一水分千派,耀古澄今无滞碍。狮王哮吼出窟来,光明寂照恒沙界。四众三百余人,典礼完成,各各归去。
(摘自《禅》2002年第2期)
欢迎投稿:lianxiwo@fjdh.cn
2.佛教导航欢迎广大读者踊跃投稿,佛教导航将优先发布高质量的稿件,如果有必要,在不破坏关键事实和中心思想的前提下,佛教导航将会对原始稿件做适当润色和修饰,并主动联系作者确认修改稿后,才会正式发布。如果作者希望披露自己的联系方式和个人简单背景资料,佛教导航会尽量满足您的需求;
3.文章来源注明“佛教导航”的文章,为本站编辑组原创文章,其版权归佛教导航所有。欢迎非营利性电子刊物、网站转载,但须清楚注明来源“佛教导航”或作者“佛教导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