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9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沉吟》在彼岸的回响——来自中国大陆比丘的正义之声

      《沉吟》在彼岸的回响——来自中国大陆比丘的正义之声   释德超   编按:自昭慧法师于2001年三月底提倡“废除八敬法”之后,获得教内教外之甚大回响。吾人万莫错会此为“两性战争”,事实上...非常感谢了!   法师,后学虽然是男性(也许前世说不定也是女性),但从小就有男女平等的意识,只是在理论上得到充分证实,是看了法师所著的《沉吟》一书,该书实在写得太好了。现在后学必读每期弘誓双月刊(...

    德超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265680135.html
  • 沉吟:新世纪的佛门女性思维──宜兰社区大学讲座摘记

      沉吟:新世纪的佛门女性思维──宜兰社区大学讲座摘记   时  间:民国92年5月18日﹙日﹚   地  点:宜兰县立文化中心   讲  者:释昭慧   纪录整理:姜富贞   由我今天的演讲主题“沉吟”,大家应该就可了解,历经却依旧令人沉吟,其中必有不平之处。所谓“不平则鸣”,所以我在佛门中面对男女不平等的问题,不管对内对外,从来不肯缄默,自甘为众矢之的,这可以说是...

    昭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7061580222.html
  • 佛法的今古对话:从“废除八敬法运动”论教义的解释

    cikamma? kātabba?,意指比丘尼不用瞧不起自己,但也不要看不起他人,应谦敬以五体投顶礼、从座位起身迎礼、双手合十问讯、准备坐垫等的适当行为。[12]   针对第一条,释昭慧在《沉吟——新...Pakkhamānatta? 解释为比丘尼得行摩那埵法满十五天。[49]  不过,释昭慧却在《沉吟》一书中提出:“八敬法非佛说的理由之一为,律典中记载:比丘尼不行“八敬法”,必须受到“摩那埵”(巴māna...

    萧贞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525169834.html
  • 佛法的今古对话:从「废除八敬法运动」论教义的解释

    一条,释昭慧在《沉吟——新世纪的佛教女性思维》[13]一书中提出:“‘受具百岁比丘尼,应迎礼新受具戒比丘’道理何在,实欠缺说服力。倘若说这是‘佛制’,那简直是逼佛陀与封建沙猪一齐跳崖!且不说它与...方可成就除罪之法。《注增支部》解释 garudhamma? 为重的罪,就是僧残罪。 Pakkhamānatta? 解释为比丘尼得行摩那埵法满十五天。[49]   不过,释昭慧却在《沉吟》一书中...

    蕭貞貞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283651825.html
  • 从《长老尼偈》看小乘佛教女性观

    /着,《沉吟》,台北:法界出版,2001.4。  释昭慧/着,《佛教伦理学》,台北:法界出版社,2001.08。  释昭慧.释性广编着,《新世纪的佛教女性思维》,台北:法界出版社,2001.4。 ...王德威译,《知识的考掘》,台北:麦田出版社,1993.7。  艾美.史密特/着,周和君/译,《佛陀的女儿》,台北:橡树林文化,2003.8。  吕澄/着,《学院五科经论讲要》,台北:大出版,...

    江美玲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241256360.html
  • 挑战与回应──新世纪的台湾佛教文化批评之考察

    1998年,三版一刷)。二、《律学今诠》(台北:法界出版社,1999年,初版)。三、《沉吟──解构佛门男性沙文主义》(台北:法界出版社,2001年,初版),此书于2002年初增订版,副标题接受笔者的建议...及其当代实践”〉,原《世界弘明哲学季刊》2001年6月号,后收入温金柯,《继承批判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台北:现代禅出版社,2001年)论集。  [11] 如石法师的论文集为《现代大乘起信论─...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464664769.html
  • 二十一世纪的人间佛教和佛教研究

    会上,请八位法师、居士上台作证,然后朗读《废除八敬法宣言》。有关详论,可见释昭慧、释性广编著,法界出版社2001年出版《沉吟——新世纪的佛教女性思惟》所论文、报导及书信。...1989年又写了《契理契机之人间佛教》(《华雨集》第四册),针对后期大乘中的将菩萨天神化的弊端,特别提倡“修学人间佛教——人菩萨行,以三心(按:大乘菩提心、大悲心、空...

    杨曾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220343496.html
  • 台湾当代在家佛教中的维鬘传道协会——一个区域性新兴教团个案的探讨

    佛教近代史下》,台北市:中华佛教文化馆,1974。  释昭慧,《人间佛教的播种者》,台北市:东大,1995。  释昭慧、释性广编着,《沉吟──新世纪的佛教女性思维》,台北市:法界,2002。  ...

    罗国铭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015663194.html
  • 僧传里的善女人 ──以释宝唱《比丘尼传》为中心

    比丘尼──释天乙》序文,台北:中天,1999。  释恒清《菩提道上的善女人》,台北:东大图书公司,1995。  释昭慧《沉吟-新世纪佛教女性思惟》:台北,法界出版,2002。  释圣严等作、释惠敏...

    谢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425676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