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61篇,用时12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天台佛法修证次第论纲

    天台佛法修证次第论纲   达照法师   佛法修证体系非常庞大,汉传佛教的各大宗派都有自己的修行方法和修证体系,其中天台佛法的教观理论体系极为缜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修行方法,二是证果...内容大致分为四类,即:藏、通、别、圆四教,基本上概括了一切修行方法和证果次第。所以,这里就按照四教的不同角度来介绍天台佛法的修证次第。   一、藏教的修证次第   法无定法,对机者善!藏教就是阐述了...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33749825.html
  • 天台修证次第要略——在首届戒幢论坛上的讲话

      天台修证次第要略——在首届戒幢论坛上的讲话   达照法师   我在出家这么多年以后,上佛学院就上了十年,在这十年过程中,我反思我身边的很多人,特别是出家的,上佛学院的...,这两个体系贯穿之下,他的背后有什么理论指导他,让他去做?那就是我们要理解的修行次第问题,所以次第就分藏通别圆这四教。   关于这四教的修证问题,可以说有些人一生都达不到圆教的究竟,那么你可以按照你...

    达照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1112163439.html
  • 照顾色身安康乐道的体悟——借假修真真如现离苦得乐乐苍生

    照顾色身安康乐道的体悟——借假修真真如现离苦得乐乐苍生  焦金堂  一、从两个故事说起  民国六十七年二九七八)的春天,南师怀瑾先生在闭关期间,因某种因缘,抽暇作《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系列讲座。...故事中我体悟到什么而能离苦得乐,安康乐道,老而弥坚,奉献余年的事实,或可提供读者参孜。  由于当年作者参与南老师“融会显密圆通修证次第”讲筵的时候,色身多病,心神下宁,心灰意冶,去留两难,陷溺于人生苦海...

    焦金堂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332665801.html
  • 红尘居士:关于杂修的问题

    跟随,发展了一系列的理论,有一定的修证次第,于是后人根据起特点,命名为某宗,于是就成了所谓的宗派。佛法无量法门,怎么可能就是那几个有限的宗派所能诠释,所能包含的?是好的都应该学,不要认为我是这个宗的,...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534075632.html
  • 四向四果与菩萨

    ,说有四向四果的菩萨并没有任何不妥之处。因此,那种认为四向四果与大乘菩萨的修证次第必然无涉的想法,不符佛法的理趣。   大乘佛教的过分批评   至于,一些大乘行者对于一部分强调隐遁出世的声闻行者的...要淆乱佛法的某些重要观念的意义才可能真正下得了手。   四向四果,是佛陀亲自安立的修证次第,它说明了佛法的修证是在无我智的引导下不断净化自己身心的过程,明确而清晰。作为承受佛陀恩泽的我们,实在应该...

    温金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061162308.html
  • 略论禅密净之异同

    兼立念佛堂的了。  藏密的观修方法,修证次第颇为详明,但对坛场、法器、供养、仪轨、传承、加行……都有严格要求和规定,也要经过精勤艰苦的加行方能有成就;并且若非有根器的,难得大成就。其观境非常精细,真能观...修证历程各不相同(也决不许混同),所以又是“一而三”的。  禅宗,特别是达摩西来的祖师禅,不立文字,见性成佛,其实就是言语道断、心行处灭、无可依傍的般若波罗蜜。只接上上根,水到渠成,桶底脱落,中下根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334556885.html
  • 改过实验谈——弘一法师

    须预陈者,即是以下所引诸书,虽多出于儒书,而实合于佛法。因谈玄说妙修证次第,自以佛书最为详尽。而我等初学之人,持躬敦品、处事接物等法,虽佛书中亦有说者,但儒书所说,尤为明白详尽适于初学。故今多引之,以为吾等学佛法者之一助焉。以下分为总论别示二门。 总论者即是说明改过之次第: 1、学 须先多读佛书儒书,详知善恶之区别及改过迁善之法。倘因佛儒诸书浩如烟海,无力遍读,而亦难于了解者,可以先读格言联璧一部。余...

    佚名

    |论坛精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061576313.html
  • 出离心的重要性

    更有甚者,杀、盗、淫、妄,无恶不造,这与禽兽有何区别呢?   佛教把法界分为十法界:有四圣六凡。四圣是佛、菩萨、声闻、缘觉。六凡是天人、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人道为六凡之一。佛法的修证次第首先...

    证念

    |出离心|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03/1119253453.html
  • 《千手眼大悲心咒行法》对于观音信仰中两个问题的解决

    避免因过分谦卑而耽误修行。   对治悉檀的摄法范围包括发愿持咒、忏悔等两个部分,这两个部分包含了佛教的三乘修证次第,破除了众生的两种执著。   发愿持咒是本法的一个重要环节,在此文中观世音菩萨明确...愿配于十乘,揭示了此中所含有的修证次第。因为十乘是天台智者大师结合佛教大小乘经纶以及自己的亲身实践,揭示出的修证次第,是修习圆顿止观的近方便,知礼大师又云:“照境由止观,与拔由破惑。先知通塞方修道品,无...

    心悟法师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275994938.html
  • 四法印即佛法四维

    ldquo;诸受(行)皆苦”印,并且对“四法印”加以阐发与思考。   如果就灭苦的实践与修证次第来看,或就思维苦、集、灭、道四谛的解脱方向来讨论,却是有必要不断地提及&...次第与实践。   五、四法印即佛法“四维”:了义佛法的判准   就此而言,四法印在解脱理论与修证次第或判教层面上,可说是较三法印更具完备的系统与阐释。由观察身心五蕴的无常,...

    吕凯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63347501.html
上一页1234567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