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8篇,用时14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浙江省萧山极乐寺新年佳节为贫困家庭送温暖

    冬暖夏凉,天旱涸,水涝,可口甘甜。   极乐寺现任住持清锦法师,63岁,兼任浙江省萧山市佛教协会会长。 ...

    【佚名】

    |贫困|

    http://www.fjdh.cn/bnznews/2007/02/0907108132.html
  • 复性——憨山大师开示道谛

    今素亮者。往通问予于曹溪。知为上根利器。及予过匡山。生远候予。见其所赋。骨奇性敏。但习重而气高。故但任习而不见性。苟能奋力远情复性。则背。逆寡。雄成。则器广而。志坚而移。心冷气消。则可...示袁公寥    佛言蠢动含灵。皆有佛性。传曰。人可以为尧舜。由是而知灵觉之性。物之本也。人莫不具。窃观古今生人。豪杰不少。而圣贤概见者。何哉。盖以习染之偏。随情逐逐而返也。所谓百姓日用而不知。苟...

    憨山大师

    |复性|憨山大师|道谛|

    http://www.fjdh.cn/article/2006/10/1639325916.html
  • 出世与入世的角度

    ,其中有个那罗延菩萨,他告诉维摩诘,“世间出世间为二,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于其中散。是为入不二法门”,他说世间出世间组成一个“二”,但随即又说“世间性空即是出世间”,最终还是归于了“一”,是要从形形色色的入世中去寻求领悟出世的真谛,然后在真谛的境界中“出,散”。在古代社会,世间有人王,出世间有法王,其实,法王人王不二,法王即是人王,人王即是法王,法王绝世间觉,人王离出...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4535955443.html
  • 雄伟壮丽的噶丹松赞林寺

    清泉,天降金鹜戏其间”。现在的松赞林寺内有清泉淙淙,春夏,秋冬涸,并能常见一对金鹜出入。扎仓、吉康两大主寺建于最高点,居全寺中央。大寺座北向南,为五层藏式雕楼建筑。主殿上层镀金铜瓦,殿宇屋角兽吻...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105495745.html
  • 佛教联语

      6.水流原归海 月落离天   7.六道是苦海 三宝是慈航   8.庄严三宝地 接引十方人   9.青山原不动 浮云任去来   10.此身向今生度 更待何生度此身   11.万行不如修白业 一心何苦恋红尘   12.眼前色相皆成幻 静里乾坤不计春   13.世味滋益性分损 人事便宜天道亏   14.沧海纳百川 大镜含万象有余   15.非名山留仙住 ...

    佚名

    |对联|格言|

    http://www.fjdh.cn/article/2008/01/11172720317.html
  • 灵源山寺相辉映

    ,深亦等之,井水澄清甘洌,井上题刻:“灵泉井”。相传宋代吴六娘随其兄在灵源山修道,善能为人治病疗疾,后人建有“吴明妈宫”祀之,至今香火犹传,这口水井就是她开凿的,旱天涸,雨天,虽容量只20担左右...

    佚名

    |灵源山寺|

    http://www.fjdh.cn/bnznews/2008/12/21034633389.html
  • 灵源山寺相辉映

    :“灵泉井”。相传宋代吴六娘随其兄在灵源山修道,善能为人治病疗疾,后人建有“吴明妈宫”祀之,至今香火犹传,这口水井就是她开凿的,旱天涸,雨天,虽容量只20担左右,却可供500多僧众饮用呢。  ...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10/01/07272996529.html
  • 观音文化源远流长——遂宁申报“中国观音文化之乡”工作综述(上)

    的“火烧白雀寺”外,还有许多凄美的观音传说。灵泉山顶大雄宝殿内,观音座前有泉井一口,泉水清冽甘美,涸,人们凡去灵泉寺拜佛,必求泉水一饮,称之为圣水。关于灵泉井有滴泪成井、“七泉”成井两种传说,此外,观音柏——“姊妹观音”说,云灵桥——“甘露济世”说,观音三眼井,还有“观音洞”、“关刀柏”、“阴阳坟”、“连根树”等大批胜迹,无一与观音传说紧密相联。  还有观音民谣广为传唱——  观音菩萨三...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6171459554.html
  • 千年古刹白龙寺

    汇聚而成。有人说,白龙池与山泉相通,终年涸,也有人说白龙池是山底暗河的河口,暗河直通长江、东海。池水清澈透明、爽冽甘甜,水位常年不变,每遇洪涝。1976年,白龙寺大旱,河沟见底,井水干枯,土地...有龙池,祈雨灵验,终年涸,故又得名白龙寺。清朝咸丰庚申年毁于大火,同治九年重建,殿宇一新,正式命名白龙寺。白龙寺声名远播方圆数百里,香火旺盛,算来已近千年。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

    汪海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6091095386.html
  • 归心篇

    东流到海,何为?归塘尾闾,渫何所到?沃焦之石,何气所然?潮汐去还,谁所节度?天汉悬指,哪散落?水性就下,何故上腾?天地初开,便有星宿。九州未划,列国未分,剪疆区野,若为躔次?封建以来,谁所制割?...入善。辩才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博哉?明非尧、舜、周、孔、老、庄之所及也。内、外两教,本为一体,渐、极为异,深、浅不同。内典初门,设五种之禁,与外书仁义五常符同。仁者,杀之禁也;义者,盗之禁也...

    颜之推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382745214.html
上一页123456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