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52篇,用时9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西夏佛造像的真伪及鉴定

    所画最为精美。文殊菩萨像则莫高窟出现于131个洞窟中,以第159窟西壁中唐所绘最有代表性。   安西榆林窟第3窟西壁北侧西夏时代的文殊变,观音唇上有小蝌蚪形唇髭,半跏趺坐于站立的青狮上,手持如意,...

    不详

    |五明研究|

    http://www.fjdh.cn/wumin/2009/12/07033296146.html
  • 天台大师智顗的禅病对治理论(二)

    10:《释禅波罗蜜》 123 页,1993 年中华佛教文献编撰社五版。   注11:同注 10,124-128 页。   注12:同注 10,129-131 页。   注13:同注 10,131 页。   注14:同上,132 页。   注15:此下所述失定的原因,并见该书 150-151 页。版本同注 10。   注16:同前注,151 页。   注17:此处之《...

    蓝吉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4268662.html
  • 初唐時期佛性論爭的兩個相關論題[*]──定性二乘和變易生死(下)

    似菩薩。若能回趣,何不生彼而教化之?[131]  《入大乘論》談及菩薩為了利益一切眾生,以方便力,隨順眾生業報,入於諸趣,「無處不受生」,祇是「唯除淨居天」。由是可見,淨居天界有情是不能經由接受菩薩...佛法分類理論的核心。參閱拙著,〈窺基的判教思想〉,《佛學研究中心學報》第3期(1998年),頁229-235。   [56] 《究竟論》卷1〈教時前後章〉第3,〈淺田〉I,頁86,行131-145。  ...

    廖明活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311640115.html
  •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2)

    1997年10月号。  46. 吕澄 ,《佛教研究法》,杨州:江苏广陵古籍刻印社1991年,第131页。  47. 分别见《欧阳竟无集》,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年,第131页;《吕澄佛学论著选集》卷一,济南:齐鲁书社1991年,第四三八页。  48. 《佛教研究法》第131-132页。  页99 作为思想史的禅学写作─  以汉语语境禅学研究为中心的方法论考察 佛学研究中心学报第五期(...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425845852.html
  • 天台三大部所反映智者大师的心灵哲学

    ─────24 《止观》卷9下,《大正藏》册46,页131上。25 《玄义》卷1上,《大正藏》册33,页685下~686上。26 《玄义》卷5下,《大正藏》册33,页744上。27 《止观》卷...正藏》册46,页131下)。又谓︰“推 理不当,而偏见分明,作决定解,名之为见。”(《大正 藏》册46,页131下~页132上)29 《玄义》卷1下,《大正藏》册33,页692上。30 ...

    吴汝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41747157.html
  • 日本曹洞宗与台湾佛教僧侣的互动(2)

    和尚至南洋群岛而已。 [110] 揭张长川氏文。   《年谱》页130~页131中云:公元1909年,禅师二十九岁漫游日 本与国内,视察大小佛教状况,初渡台湾驻锡台北州下凌云禅 ...院院主水上兴基师致欢迎词。 [131]由此可以看出此时的觉力和尚与曹洞宗的关系,也可推想觉力和尚参与南瀛佛教会之后,该会举办在大正 14 年 4 月 15 日起为期 6 个月的第二次特别讲习会,会接受...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00747907.html
  • 寺院厨房里的姊妹情︰战后台湾佛教妇女的性别意识与修行

    僧尼生活形态和中国大陆佛教丛林相比,有两项非常大的差异。第一,台湾寺院的规模比中国大陆小;第二,台湾佛教僧尼僧寡尼众的人口结构,男寡女众(约一比三)(姚丽香1988: 131);第三,除了僧寺与尼寺...关键在“用不用心(煮饭)”,因为“素食不用心煮就不好吃”(释德昱1997: 131)。而用心的目的在结缘,让吃者欢喜,煮者累积善缘、种福田,所以连煮饭时注重清洁这样一个小细节,都因为用心而成为含有宗教...

    李玉珍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013448107.html
  • 明末清初律宗千华派之兴起——兼论当时诸师之律学思想

    那教与反驳天主教》,《新亚书院学术年刊》,19期,1977.09,香港新亚书院出版,页17-47。  4. 王月清,《禅宗戒律思想初探:以和为中心》,收入《佛学研究中心学报》4期,页131-146。 ... 56. 黄依妹,《清乾隆时期江南士大夫的佛教信仰》,收入《中兴大学历史学报》创刊号,1991.02,页113 -131。  57. 黄常伦,《律宗祖庭隆昌寺》,收入《法音》,1988.1。  58....

    陈金凤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70150293.html
  • 汉传观音信仰之形成及其对唐宋佛教妇女生活的影响

    宗教活动 125   第二节 观音信仰与宋代的佛教妇女生活 131   一、宋代的女性观131   (一) 教育机会 131   (二) 婚姻观 133   (三) 贞节观 136   (四) 财;权...

    吕和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5521058007.html
  • 论印度佛教逻辑的两个高峰

    的论著中常见上述误解,这里就不再一一引述。难得一见的是汤用彤先生在《印度哲学史略》中所引五分实例与上述所引舍尔巴茨基的五分实例基本相同,其中喻支为“如灶,于灶见是有烟与有火”[11—p131]。喻支未用全称命题。这还是类比推理。汤先生指出:“但认因为最重要并特别注意回转关系,恐系佛家新因明出世以后之说,早期正理宗师并未见及此。”[11—p131]汤先生的说法是有根据的。印度逻辑史上最早关于五分作法...

    郑伟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39388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