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甚深禅定的证量。又如载僧果尼绵神净境,形若枯木,则直抒证得空性的无上法谓“风烈英徽,流芳不绝者也”《序》文)。 页111 入传的六十五人尼僧中,若考其年代,不难发现两晋一百余年,仅入选十三人;宋、...
吴季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2046592.html
-
淑世善民、齐家教子之第一妙法也!”[注109] (三) 勉居尘学道 印师一向不赞成人出家[注110],若有在家居士向他商量出家之事,印师每劝阻之。印师甚至认为,在当时出家反而不如在家居士有益[注111...78。卷上,页938。 [111] 同前注,页937。 [112] 同前注。 [113] 同注3,页45。 [114] 同前注。页226。 [115] 同前注。 [116] 同前注,页...
陈秀慧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04946656.html
-
分别”非是分别外境的分别。对于外界的一切认识分 别是非现量的。就好比是︰
页 111
....
陈宗元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846718.html
-
13),111 页。
...
曹志成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11846719.html
-
,页111c。参阅罗什之译经,收于T15册。
(注 20) 见《佛教语大辞典》,页321c。
(注 21)T48,页937a。
66 页
王又问曰︰何者是佛?波罗提曰︰见性是佛。....
冉云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346884.html
-
111頁
┌─ 憂受 ┐精神的 ┐
┌─ 苦受 ─┤ │ ...
張瑞良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2546887.html
-
誉送信,书称:“秋仲归蕃,请夏讫沿下,在于拜觐”[(110)]。开皇十四年(公元594年)九月,杨广从驾东巡于路又两次修书存问“道体康悆”[(111)]。开皇十五年(公元595年)正月,杨广随文帝祠...释慧觉传》。 [20] [53] [54] [81] [83] [84] [86] [90] [91] [92] [93] [94] [95](103)(106)(111)(113)(117)(145)...
袁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24046928.html
-
是改造自己悭贪的性格;严持戒法,是改造自己恶性的行为;修养忍耐,是改造自己瞋恚的恶习;发心精进,是改造自己懈怠的因循;修学禅定,是改造自己散乱的思想;开发智慧,是改造自己愚痴的认知。 111、我们...
星云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246974.html
-
,页258~页262。 页111 能诗、书、文,在日本传律,并携去华严、天台、真言各宗文献,此外亦精于本草,中世以降,日本奉祀为医 事之祖。孝谦天皇天平宝胜8年(756年)任大僧正,“东大寺”...
李志夫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0746993.html
-
小品》、《文殊》、《金刚》、《实相》诸经,法相宗特别宗仰的经论如《解深密》、《俱舍》、《摄大乘》等,也都早有译本。经他译介的密教经典约12部。至于号称中国四大译家之一的不空,共译111部,143卷,...
任继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5330470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