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1880篇,用时11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元朝的崇佛及其相关的乐舞内容

      [52] [元]孔齐.静斋至正直记卷一“中原雅音”[M].   [53] 钱谦益.列朝诗集[M].上海:三联书店,1989.   [54] 草木子卷二原道篇[M].   [55] 张星烺...与“古乐声皆平和”[54]不同,亦可想而知。   以上说明,西域音乐在元宫廷中占据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与佛教相关的内容也占有相当的比例。除此之外,西域还有很多乐曲传入元朝,且其流传范围并不仅限于宫中...

    王福利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16520176960.html
  • 紫柏大师与李贽

    不容尘。从此收拾娘生足,铁橛花开不待春。”[[54]]能够“一笑”面对死亡,确非常人所能为,但此处之“笑”却是充满了苦涩与凄凉。以“笑”坦对死亡,这是紫柏长期佛教精进修行的必然结果,除了业感缘起论在其中...。《焚书》卷二,第54-55页。   [28]李贽:《题绣佛精舍》。《焚书》卷六,第216页。   [29]黄仁宇《万历十五年》第240页,三联书店,2003年。   [30]李贽:《答周友山》...

    戴继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21485477158.html
  • The Logical Structures in Pali Gathas

    54) [xvii] Ex. “chandajam aghaṃ, chandajaṃ dukkhaṃ” is said by a devatā.(SN.1,p... nandi. (SN.1,p.54) [xxvii] I corrected ‘na upadhī’ to ‘upadhī’ according to CPD. and comm.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072238455.html
  • 《因明入正理论》教案目录

    ……………………………………54 (06)能别不极成………………………………………………………………54   ①、数论二十五谛…………………………………...

    释智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2131738804.html
  • 南传的五十二心所法

    七个“遍行心所”,可于一切八十九心中生起。在六个“别境心所”中的“寻”,除去欲界的二种五识心[34~38,50~54] (这数字符号是照本书《附录》《南传八十九心》一个表的,以下同),得于其余的四十四...、睡眠=22。  [32]有十五法相应──即遍行7,加别境中的寻、伺、精进3,再加痴、无惭、无愧、掉举、疑5=15。  [33]同上15,除疑,而加胜解=15。  [34~38、50~54]有七法相应...

    叶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260239729.html
  • 赞宁三教思想初探

    册第790页上。   [11]《大正藏》第50册第812页上。   [12]《大正藏》第54册第253页上。   [13]参见《大正藏》第54册第254页下、255页上。   参考书目:  ...

    隆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1241445.html
  • 永明延寿禅修思想境界的诗证

    ,何用经营别路歧。(46首)   强笑低颜何忽忽,忘机绝虑自怡怡。(54首)   身心闲后思怡然,缅想难忘契道言。(43首)   得趣了然无所虑,任缘终日送斜晖。(39首)   首先,这种禅悦是“...49首)   尘世无凭唯道外,荣枯瞬息尽消磨。(62首)   高才宏略气凌云,世上浮名梦里身。(48首)   万般唯道最堪依,一瞬荣枯万古悲。(54首)   候门梦过光阴促,禅室玄棲气味长。(53首) ...

    吴 正 荣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494841486.html
  • 论宋代中央和地方僧官体系及其特征

    颁降紫衣、师号等象征地位和荣誉的标志或头衔,“诸州军差管内僧道正自今勿复以闻,候及七年合赐紫衣、师号即具奏保明闻奏。”(54)  四 宋代中央及地方僧官的特点  与隋唐以前相比,宋代中央及地方僧官有其...发挥作用,只要熬到一定的时间,自然就会有升迁的机会。加之僧官选拔中的诸多弊端以及特补僧官的盛行,僧官考试制度不可能从根本上扭转宋代僧尼冗滥的局面。  注释:  ①(54)《宋会要》职官25之2,5之11...

    游彪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3642227.html
  • 梁武帝的神不灭论新探

    54页下,《弘明集》卷九,《立神明成佛义记》。)。神明之本体不断,则能知诸法实相之性不灭,有此潜能,终究能够证悟真实佛法而得解脱,在这个意义上,神明是成佛的根基。这种对于因果关系的重视和诠释,体现了佛教...五十二,第54页下。)。为了避免这种落于断灭的边见,梁武帝才要特意在无明之后加上神明二字,以表明虽有生灭异用,但心识之体不灭,神明佛性不断,故而《涅槃经》才说“如来常住无有变异”,众生定当成佛。所以,...

    王玮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5442247.html
  • 读《藏外佛教文献》第一辑

    。该书中径改古字的例子很多,如第54页注⑤:“‘惑’,底本作‘或’,据文意改。”“或”是“惑”的古字(也有定为假借字的)。第66页注①:“‘譬’,底本作‘辟’,据文意改。”“辟”是古字,后分化出“避”...起来有两个原因:一是“惠”、“慧”通假,古有惯例,不引起误会;二是“慧”字笔划用毛笔写易粘连,而代用“惠”字则笔划疏朗清晰。所以古人在用字问题上往往自有道理,我们不应替古人改字。又如第54页:“纵令义有...

    黄征/杨芳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30422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