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4年调查,全国有佛教寺23,454所,比丘166,975人,沙弥85,127人,共计252,102名。1968年,佛教星期日学校事务局最新调查如下。 (大宗派)(法宗派)(共计) 佛寺:23,...
净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80342061.html
-
八个卦,总数为8+8×5+8×2=64卦。其爻变说甚为复杂,又有世应说、飞伏说等。可参看朱伯昆《易学哲学史》第一册第127至133页,华夏出版社1995年。从本文角度看,京房的八宫卦卦次说提升了董子以来...
杨英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3594442178.html
-
关系。女道士能去尘终于私第后,由其子僧处愿为她营丧(《全唐文补遗》第四辑,第127页)。)。 唐代尼僧还有一个重要的参与家族事务的机会,即处理丧葬事宜。特别是父母去世时,她们会返回奔丧。 唐人对尼僧...
杨梅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04042232.html
-
班班多杰:《藏传佛教思想史纲》,上海三联书店1992年,第127页。)正因为上述现象的普遍存在,所以, 阿芒?贡却坚赞大师才不厌其烦地谆谆告诫说:“诸顿悟派不计任何道之次第,从初业者开始即按字义修行密法...
佟德富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1142268.html
-
》卷45,第127页上。)。对此,慧远则持有不同的意见。在慧远看来,佛经在谈到法性的时候,常说“有佛无佛,性住如故”,这就是承认有常住不变的法性,因此,慧远认为“因缘之所化,应无定相;非因缘之所化,宜...
张风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14442304.html
-
十念,但称名号亦复如是。[125] 而且配合《观经》下品下生的 “令声不绝,具足十念,称南无阿弥陀佛”[126],昙鸾的“念”是忆念的念。[127]昙鸾所说的“十念”,可以是观相(在观缘的总相、 ...127] 岸觉勇,无量寿经の诸异本及び圣净二门诸师の十念释について〉,收录于《惠古先生古稀记念.净土教の思想と文化》(京都:佛教大学,1972年),页149第6-9行。 [128] 久木幸男,〈“...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242603.html
-
陈坚
山东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p. 127
提要
“一念心”是天台宗创始人智顗佛学思想中的一个重要概念。何为“一念心”?学界...》是智顗佛学理论的一个重要源泉,参见潘桂明《智顗评传》(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2月版),页119-127。但是,对于智顗所创立的观心法门或观心实践与《大智度论》的渊源关系,学界尚没有注意到。
...
陈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55342604.html
-
] “见月和尚塔在寺左贵人峰东麓,塔院十二楹,康熙15年本寺两序弟子建。”见《宝华山志》卷3,页127。 [49] 《宝华山志》及《新续高僧传》均作七十九岁,弘一律师编〈宝华山见月律师年谱摭要〉...,又作卧具法,说比丘所住房舍或资具之法。(廿)杂犍度,说以上十九犍度外之种种杂法。见《佛光大辞典》〈二十犍度〉条。 [127] 收于《卍续藏》册64,本疏乃道宣广释其自著之《四分律删补随机羯磨》二...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0042613.html
-
508下;莆田,127) 10 這裏我在比較嚴格的意義上使用「格義」一詞,指的是:由竺法雅、康僧朗等人首創於晉初的一種佛經教授法,其特點是「以經中事數擬配外書,為生解之例」(《高僧傳·竺法雅傳》),即將...
宣 方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2042634.html
-
解大理(《三乘教义》《圆瑛法师讲演录》第127页)。”
关于一心之理的经论依据,圆瑛大师最注重《首楞严经》,次及《圆觉经》与《大乘起信论》等。大师认为:“夫《首楞严经》者...
楼宇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00630426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