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598篇,用时7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台南县民间寺庙推展小区教育活动现况与途径之研究

    研究发现 143  第二节 结论 148  第三节 建议 152  -----------------------------------------------------------------...

    黄锦绵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4870479.html
  • 人生佛教与瑜伽方法

    大师年谱》中,对于太虚大师是否悟入楞严心境有所置疑﹝51、年85-6﹞。此一公案,待明人参究。  所以太虚大师是基于自己的“实证”体悟而分大乘三宗的。他以大乘诸宗融摄人间两般文化﹝52、中p148-...

    杜文仁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75270682.html
  • 明末中国的戒律复兴

    通常都说比丘二百五十戒,比丘尼五百戒。但在各部律中,略有出入,请参考拙著《戒律学纲要》第六篇第二章第二节。  页148  生大惭愧。」[9]  正因为中国的环境,无法比照佛陀时代的印度比丘来遵行戒律,...

    圣严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215870890.html
  • Reviews the book `Buddhist Hermeneutics,

    contributions based on Tibetan sources,Robert Thurman's "Vajra Hermeneutics" (pp.119-148) ,...

    Griffiths, Paul J.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00072492.html
  • Reviews the book `Ethics of Tibet: Bodhisattva Section

    148-149; ed. 486.2). Thenoun-phrase sems rtse gcig pa (Sanskrit cittaikagra)signifies a ...

    Mark Tatz ;translated by Alex

    |english|buddha|buddhism|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6200572496.html
  • 以唯识理论来试解梵文写本的疑难之处

    根本说一切有部毘奈耶破僧事》的译法,见T 1450,119bc。 [7] 这两种苦行的描述位于写本的332v5-336v3,以及笔者编辑后的文本DĀ 20.72-148。 [8]...

    刘 震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22162173474.html
  • P.3249背《军籍残卷》与归义军初期的僧兵武装

    第2辑,全国图书馆文献缩微复制中心1990年7月,第24页;笔者又核对缩微胶卷,确为咸通二年,即辛巳岁。)按唐代兵制,“凡以五十人为队”,(注:《通典》卷148《兵典一》“立军”条,中华书局1988年...

    冯培红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582578750.html
  • 藏族苯教神话的象征思维及其固有模式概述

    克瓦尔耐,上揭书,第148页。   (24)见谢继胜《藏族萨满教的三界宇宙结构与灵魂观念的发展》,《中国藏学》1988年第4期,注(43)所引苯教书目。 ...

    不详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5/06342480501.html
  • 略论净禅双修于现实生活中的特殊性

    最大的一个宗派。这个宗派是由初祖达摩大师开始的,一直到惠能大师,形成为中国独特的禅学思想体系。   早在东汉末年,安息国高僧安世高法师来到中国,他从桓帝建和二年(148)至灵帝建宁年间(168-...

    弘明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7254882148.html
  • 刘萨诃研究综述

    何”、“萨诃”、“苏和”四种写法。溯其本源,应是稽胡语“蚕茧”的不同音译。   [2]林干《稽胡(山胡)略考》,《社会科学战线》1984年第1期,第148—156页。   [3]《华冈佛学学报》...

    尚丽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6/063927825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