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5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关于敦煌莫高窟第465窟断代的几个问题

    图版11):分别是   (1) 达隆巴金刚亥母坛城,断代在1210年以后[37]。  (2) 金刚亥母坛城,贝桂恩断代在13世纪[38]。  (3) 金刚亥母像,断代在13世纪[39]。  (4) ...

    谢继胜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1171074.html
  • 列子与佛经

    39  ?何以加此?』弟子曰:『吾恐鸟鸢之食夫子也。』  庄子曰:『在上为乌鸢食,在下为蝼蚁食,夺彼与此  ,何其偏也。』」  杨王孙的祼葬思想,可以说是承自庄子的观念而来的。  再者,庄子知北游篇云...

    萧登福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171085.html
  • 明末《物不迁论》的诤辩——异议者澄的佛学思想分析

    后舟之物移去;前既无笋则不可谓  后舟之物移去(注39)。」....语句表达,皆循〈物不迁论〉的语法  重述,以确定其未误解原意。  于是他认为这只是时空分割的概念。以僧肇的原文来看。像:不  至故,...页731~下。  注39 《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731上。  注40 《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731下。  注41 《卍续藏经》第九十七册,页733上。  注42 按此段引文, 见昙无谶...

    江灿腾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2971094.html
  • 明太祖与僧道——太祖的宗教政策

    39)他们又处处以护教为己任,  (注40)对僧道徒不法之事,主张但导之以善,不必严驭。  (注41)即使太祖本人,有时亦鉴于寺政繁琐,住持难作,过  严则致毁谤而自隳,要求高僧住持只须清心洁己,长久..., 卷七三,页一○上,洪武五年五月  。  (注 38) 明太祖实录, 卷七七,页四上至四下,洪武五年  十二月己亥。 卷八六,页八上,洪武六年十二月  戊戍。  (注 39) 明太祖颇优礼慧昙太师,...

    朱鸿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371097.html
  • 青海乐都瞿昙殿壁画内容辨识

    一切城增长威力主夜神。  38.参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开敷一切树华主夜神。  39.参摩竭提国菩提场的大愿精进力救护一切众生夜神。  40.“四十”。应表现参岚毗尼园林的妙德圆满神。  41.参迦毗罗城的...

    谢继胜 谬肠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3971104.html
  • 僧叡对空有二说之会通

    烦恼,结患消灭,如铁丸投水,火势虽灭,铁性犹存。」[注39]  泥洹经此段经文旨在说明所谓「泥洹」,所要灭除的是吾人生命中无数的烦恼与无尽的缠缚,而不是在消灭肉身,更不是要拔除那所谓「如如真实」的生命...37] 大正藏 V12 p866.b  [38] 大正藏 V  [39] 大正藏 V12 p870.a  [40] 大正藏 V55 p41.c  [41] 大正藏 V  [42] 大正藏 V12 p...

    涂艳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17544371109.html
  • 台湾地区光复后佛教变迁初探

    ││ │  ├──┼──┼───┼──┼───┼──┼───┼──┤  │1953│39 │- │132 │- │171 │- │336 │  ├──┼──┼───┼...

    姚丽香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171184.html
  • 唯识学上转依义

     39页  大菩提果,到底是些什么﹖就是「四智相应心品」。四  智就是「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  所作智」。四智应心品呢﹖品是聚类之意,就是说四智各个  相应的一聚心及心所。这一...

    慧海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0871201.html
  • 吴越诸王(893-978)与佛教

    二乘境界之诸佛菩萨所能游履也。」[37]  归纳钱镠最常刻于经幢上的陀罗尼经有两种,一为《大悲真言》,一为《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38] 《大悲真言》为中国佛教中最常被念诵之陀罗尼之一,[39] ...下27-28。   [38] 参《吴越史事编年》,页176。《大悲心陀罗尼》为《大正藏》册20,第1113号和《守护国界主陀罗尼经》为《大正藏》册19,第997号。   [39] 吕建福指出,唐代时...

    黄绎勋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7151671217.html
  • 缘起:传统的诠释是错的吗?

    代表着五蕴的认知过程。[38]他说:  缘起中的六支(从行支到受支)和五蕴的关系是如此地密切,所以毫无疑问地,这两种分类法指的是同一件事情。[39]  事实上,假如基本上「名色」不等于五蕴的话,那么...

    Michael S. Drummond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25712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