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到相关内容2958篇,用时10毫秒. ·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一辑)

    禅慧挂在嘴边来谈修行,易成空花水月。  这分寸的拿捏不靠言语、推想,而是仰仗修行人的愿心、精进心,及永不疲厌四无量心。   第39篇   对世间人而言,是永无休止的牺牲奉献;对修行人而言,恰是永无休止...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6.html
  • 净元法师著:慧日集(第二辑)

    不是云  看尽心源  无心可点  莫说是云是水  何妨是云是水  笑纳吧  因缘果报毕竟空  不必多言  第39篇  天堂地狱都无门  门在你我自心中  白云飘飘悠然过  何处歇脚留幻影  第40篇  ...

    净元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3270237.html
  • 普兰丁格:为宗教排他主义辩护

    的,是不可能错的。这些是在理性之推导的范围内的。当然,还有其他信念,如38X39=1482,那并不是自明的,而是通过有自明有确实根据的论证得出的自明的结果,它们也是属于理性之推导的范畴。所以说,理性之...

    普兰丁格Alvin Plantinga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45370255.html
  • 菩提心影:释疑篇(一)

    没有他的好吗?——野僧。  你们都是用木头,固然都是迷信,二五是一十,谁也不要讥诮谁!(P39)——乙君  那末,请问你们又是用的什么呢?——野僧  我们是用铜像啊!——乙君  那末,我们也有用铜像的...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75970427.html
  • 菩提心影:法教篇(一)

    初果须陀洹(此云入流,初入圣人流类),用苦等智顿断三界见惑,其有八十八使。约依经言,仍在天上人间,有七番生死,但具有信佛、信法、信僧、信戒之四不坏信,永不再堕恶道。  表于下:(P39)  (图缺)  ...

    慈航法师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0770435.html
  • 唐开元二十年禁断摩尼教原因辨析

    ,因他们认为“真言者应以洁白为先”,[39]洁白是毗卢遮那净法界色。《仪略》对摩尼教最高佛也有细致的描写:“摩尼光佛顶圆十二光王胜相,体备大明,无量秘义;妙形特绝,人天无比;串以素帔,做四净法身;其...,三秦出版社,1997年,页5上。  [31]《大昆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卷六,《大正藏》(18),页39下。  [32]林悟殊《摩尼教汉译年代之我见》,《摩尼教及其东渐》,页235。  [33]...

    王媛媛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85270483.html
  • 周伯戡:佛教初传流布中国考

    由于商人的支持,佛教可以在婆罗门教的环境中立足于印度。(注39)在佛教历史里,最先听佛陀说法的是商人,这绝不是一个偶合。此外,佛教的在家众中,给孤独Anaathapi。ndika长者对佛陀的供养提供了...  注39:参阅Richard Gombrich的两本作品:Thera vadaBuddhism,London:Routledge&Kegan Paul,1988,32-59;How Buddhism...

    周伯戡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094070539.html
  • 敦煌的疑伪经与图像

    都是在中原产生的。参见牧田谛亮《疑经研究》,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1976年,页39。。如《水月观音经》,据研究有可能就是当时敦煌文人翟奉达为亡妻马氏营斋时摘抄于其它经典的功德写经[18]。所以,在...

    殷光明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3170568.html
  • 释敬定:佛教的传播与民族性

    适化无方[36]”,以不同的方法,来适应化导不同的众生。但内在有著关联性、一贯性,能不断的引导向上,而到达同一的究竟。这点,佛法表现为:“八万四千法门[37]”,“五乘[38]”,“三乘[39]”,而又...17/0840/0911b13])。  [39] 三乘:?就众生根机之钝、中、利,佛应之而说声闻乘、缘觉乘、菩萨乘等三种教法。(一)声闻乘,闻佛声教而得悟道,故称声闻。其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以此四谛为乘...

    释敬定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33470572.html
  • 韩愈论佛骨表的缘起及其内容分析(1)

    百姓流离失所,僧道却依然享有穷奢极侈的生活,可是就役输课却全无僧道的份,一旦国家有事,“沙门不可擐干戈,寺塔不足穰饥馑。”[39]这是辛替否之痛;“列刹盈衢,无救危亡之祸,缁衣蔽路,岂有勤王之师。”[...

    谭澎兰

    |佛学论文|因明|五明|

    http://www.fjdh.cn/wumin/2009/04/01142470615.html